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的发展取决于教育

1

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9页)

2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3

人的能力中,天赋遗传的因素是有限度的,绝不能超过其限度……人,学则智,不学则愚,人的智慧取决于教育。

(福泽谕吉:《福泽谕吉教育论集》,1981年日文版,第60页)

4

要是我证明了人果然是他的教育的产物,那就毫无疑问是向各国昭示了一项伟大的真理。它们将会知道,自己手里掌握着强大和幸福的工具,要使自己幸福和强大,问题只在于改善教育的科学。

(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79页)

5

有田亩便当尽力开垦,有子孙便当尽力教诲。田畴不恳,宁免饥寒;子孙不教,能无败亡?

(张履祥:《赁耕末议》)

6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洛克:《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7

在这种社会划分和与此相适应的制度下,每个人所受的训练和教育将使他们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尽量发展本人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这种发展将在外部条件新的结合下实现,这种外部条件是专门为了使人性中的完善优美的品质不断表现出来而创造的。这样,所有的人都将在体、智、德、行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欧文:《〈新道德世界书〉摘译》,《欧文选集》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40页)

8

一切教育努力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男女儿童尽其可能达到最高度的个人发展。

(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9

培养人(包括卑贱人的培养)的总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的本性的内力升华为纯真的人的智力。

(裴斯泰洛齐:《隐士黄昏》,《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页)

10

夫儒生之所以过文吏者,学问日多,简练其性,雕琢其材也。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王充:《论衡·量知》)

11

人如果不通过哲学的理性教育和语言的学习,将是一种比牲畜还要低下的造物,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一种野兽比一个被他的野心或欲望、愤怒或嫉妒、或者没有法律的约束而驱使其忽此忽彼的人更野蛮、更有害。

(伊拉斯谟:《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引自《教育史中的主要潮流》,1962年英文版,第297页)

12

当然,一般发展是学习和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但起着同样重要作用的还有那些基本知识,如果不识记和牢固地保持这些基本知识,那就不可能有一般发展,因为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4页)

13

一切构造得同样完善的人,都拥有获得最高观念的体力;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的教育所致。这个结论说明了教育的全部重要性。

(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67~468页)

14

习于善而已矣,所谓上智者;习于恶而已矣,所谓下愚者;一习于善,一习于恶,所谓中人者……是果性善而不善者,习也。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六十八)

15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

(王充:《论衡·率性》)

16

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2页)

17

越是禀赋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道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

(引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9页)

18

在所有的事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

(引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9页)

19

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什么是有益的和什么是有害的事情。也只有愚人才认为,尽管不能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想望的并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引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9页)

20

学习比无知更能给人类带来幸福……那么什么是无知呢?先生们,我认为无知就是瞎子和聋子……

(弥尔顿:《论维护学习》,《中世纪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80~589页)

21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

(荀况:《荀子·儒效》)

22

在教育中,必须注意人在其中诞生或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一句话,要注意其广泛和包罗万象的意义上说的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学生祖国的文化。

(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论著选》,1956年俄文版,第189~190页)

23

怎样生活?这是我们的主要问题……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就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斯宾塞:《教育论》,《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

24

教育是年长的一代对尚未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所施加的影响。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儿童身上唤起和培养一定数量的身体、知识和道德状态,以便适应整个政治社会的要求,以及他将来注定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涂尔干:《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9页) 7+Nw0Fcsdo0bb3ikRSTtfBPFTc2YzevnASiJ/YQtRvFrOhjeWBKLumREbSBkPt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