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礼仪修养

1.礼仪修养的涵义

“修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及技巧等方面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

礼仪修养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的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

注意礼仪修养的研究,是中国传统礼学家们的一个重要特点。

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不仅强调“修己以敬”,还强调“修己以安百姓”,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地对待一切事情;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定。孔子这里讲的修德,是指修人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恭、宽、信、敏、惠”的五德,这是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准则,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全面修养成果。

孟子强调的“养气”,是通过内求的方法培养“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现代礼仪修养在继承传统优秀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礼仪修养不但包括依照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而进行的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而且也包括在现代礼仪实践中形成的礼仪品质。由于把礼仪修养与具体的礼仪实践联系起来,这就使得礼仪修养具有了科学的内涵。

2.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民族和什么样的个人,礼仪修养都是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规范礼仪行为

行为是人类活动的特征,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存方式。

人类的行为,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层次结构。一般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法律行为、道德行为以及日常生活行为等。这些行为的每一类,又可以划分出若干层次的行为类型。礼仪行为,既可以被看做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独立层次,同时,它又渗透在人类的其他行为之中。因此,礼仪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例如,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致谢、祝愿、慰问等等,这便是礼仪行为的具体表现。

礼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个人和组织对他人、社会礼仪需要的自觉认识自由选择的表现。

一方面,礼仪行为必须是基于对他人和社会礼仪需要的自觉认识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以各种形式与他人和社会发生种种交往联系。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要使自己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达到交往的目的,首先要尊重别人,按照一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进行行动,自觉地认识这种礼仪关系,并付诸行动。

另一方面,礼仪行为必须是行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礼仪行为,必须是由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意志所做出的抉择。人们在自己的意识中甚至可以抛开礼仪的干涉,但在行为上终究要受礼仪的支配。

(2)培养礼仪品质

礼仪品质是指一定社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的体现,是人在礼仪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一般说来,礼仪品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礼仪品质和礼仪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一定的礼仪行为,就不能构成礼仪品质。礼仪行为是礼仪品质的客观内容,礼仪品质则是礼仪行为的综合表现。

②礼仪品质是自觉意志的行动过程。人的礼仪品质不仅仅是一种礼仪习惯或习性,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动过程,是认真地凭借意志的选择而得的习惯,是在行为的每一场合、每一时期,都能凭借一定的判断和选择,凭借自觉意志控制和处理感情与行为的结果,是一个人自由意志的凝结。

③礼仪品质是在礼仪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人们的礼仪行为,不单单是个别行为动作或举动的行为整体,而且也是各个活动领域和各个活动时期的一系列行为结合起来构成的行为整体。因此,一个人的礼仪品质,不但在他的某个持续进行的行为中,而且更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整体中。即:礼仪品质就是一个人的一连串礼仪行为,是一个人在礼仪行为整体中所表现的稳定的特征和一贯的倾向。

礼仪品质的形成不是先天的。礼仪品质的形成,既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不能离开人们的生活实践和主观修养,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中,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教育的熏陶和个人自觉的修养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由此可见,礼仪修养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礼仪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礼仪修养的特征

礼仪修养是人在礼仪品质、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礼仪修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同时性

人们的礼仪品质,主要是由人们对礼仪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基本要素,并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在实际的礼仪修养过程中,这些基本要素往往同时起作用。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对于礼仪的认识上,而没有礼仪的情感,更没有礼仪的行为习惯,那么,不能说他是一个具有礼仪修养的人。因此,人们的礼仪修养必须是在提高自己对于礼仪认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对于礼仪的情感,并进而养成自己的礼仪行为习惯。

(2)多端性

对于礼仪的认识,是整个礼仪修养过程的前提,没有对礼仪的认识,就无所谓礼仪修养。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在交往过程中碰到的礼仪问题也会呈现出复杂的状况。从个人来看,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不同,因而在礼仪的掌握上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在礼仪修养方面,其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初学礼仪的人可以把日常礼仪规范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参加工作的人可以把公务礼仪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参加商业工作的人可以把商务礼仪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如此等等,这便是礼仪修养的多端性。

(3)重复性

礼仪修养不但要使修养者对礼仪的认识自觉化并形成一定的礼仪品质,而且还要求实现礼仪行为上的自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练。一个人要在言谈举止上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

(4)实践性

礼仪修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主要包括两方面涵义:

①礼仪修养必须适应当时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现代礼仪要求,是在承认人与人之间平等协作关系的基础上,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尊敬、关怀、真诚。因此,我们所进行的礼仪修养,必须与当今社会的实践状况和要求相适应。

②礼仪修养必须注重使自己实际地践行礼仪规范。礼仪修养不能只停留在主观的范围内,只有亲自经受礼仪实践,才能使自己的礼仪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5)渐进性

每个人的礼仪水平都是可以通过礼仪修养来提高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循序渐进,才会逐渐提高礼仪水平。礼仪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细微之中,然后逐步扩展,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时时处处都恪守礼仪的人。

4.礼仪修养的方法

在礼仪修养方面,必须强调实践的作用,与实践相联系是提高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所谓与实践相联系,主要是指:

(1)注重交往

人们只有在相互交往所形成的礼仪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就是说,一切礼仪修养必须结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来进行。一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实践中,在处理与别人、与组织的各种关系上,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同样,要克服自己的非礼行为,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交往实践。

(2)身体力行

礼仪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说要身体力行。在礼仪修养中,人们懂得了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的,就要把这些原则、规范立即运用到自己的交往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时刻以这些准则为镜子,对照检查并改正自己思想中一切与礼仪不符的东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

(3)反复实践

礼仪修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过程,通过反复,不断提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就必须把对礼仪的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化为实际的礼仪行动。然后,对自己的行动再进行反省,并把从反省中得出的新的认识,再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此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礼仪修养的目的。

总之,实践在礼仪修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的方法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人们的礼仪修养,只有在交往实践中才有可能形成。任何礼仪修养,如果不与实践相联系,必然是无所作为的。

5.礼仪修养的目的与作用

(1)礼仪修养的目的

礼仪修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修养,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交角色相适应,从而被人理解和接受。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交活动中,处于某社交关系状态的人。社会对于不同的社交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而且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社会经验的他人或组织,对于社交角色的评价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随着主客关系和社交对象的变化,角色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人扮演的不是一个社交角色,而是几个社交角色。按照一个人在社交中角色扮演的时间长短看,有些角色是与生俱来的。如一个人所处的民族,所具有的性别、家庭出身等,这类角色伴随人的终生;有些角色是凭借个人的社会生活获得的,这种角色是人的生命中的某一阶段扮演的,有变异性的特点,这类角色中有些扮演时间比较长,如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兄弟姐妹以及各种职业角色等等,而有些则比较短,如庆典上的嘉宾、婚丧嫁娶中的来宾、谈判者、拜访者等等。

不同的社交角色,所应遵循的礼仪要求也就不同。不同的角色,如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亲朋之间、主宾之间、同事之间等等,其礼仪要求是有差别的。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礼仪要求也是有差别的。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社交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个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和社会的期望相符合,社交角色的实现,是建立在个人对自己角色的认识基础上的。例如一个经理,在公司里他是管理者,管理着若干部门,其礼仪要求主要体现在听取汇报、检查工作、指导员工、决策规划等方面,要求他能平等待人、科学决策、说话和气等等。对外,当他面对客户时,则是一名“推销员”,要求他热情真诚、彬彬有礼、大方得体。这两种角色的礼仪要求是不同的。

在社交中,要把角色扮演得恰到好处,礼貌有加,事事得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每个人一方面要重视社交角色的定位,增强角色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以适应多种角色的不同的礼仪要求。

(2)礼仪修养的作用

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对象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如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就其本质而言,美并不是事物的某种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也不是意识、精神的虚幻投影,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这也就是美的客观社会性。

美的客观社会性,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个感性现实的客观社会性活动的基础之上的,不通过人的感性物质的客观社会性的活动,美也就不可能产生。所以,美的客观社会性,实质上是来自社会实践本身的客观社会性。

礼仪也是一种美。礼仪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为了保持社会的正常秩序而形成的一种规范,它又体现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之中。礼仪在客观上就具有能引起人们愉悦等情感反映的属性,因而具有美的价值。礼仪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功利性。同时,它还凝结着人类的理想、智慧和创造力量,具有有益于人类生存和相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性贡。这也就是说,良好的礼仪能使人感到人生的完美,使人产生兴奋的情绪,并进而产生积极的心态和行为;良好的礼仪也能使人们感受到美,从而容易使交往对象产生认同感,获得交往的功。

礼仪的美主要是通过仪表美、精神美、言行美、环境美等等表现出来,构成了礼仪美的整体形象。 5RultMV2eN/8zrE78qeyFzLLqFmNufctOM50zykjR0RbYzLdEj+Gplpoct2VNW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