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并卵,说来大家也许不信,我自己却并没有从中受益,这很大程度上是靠运气成分,追高买进强势龙头股,并不符合我谨慎的风格。
不过,股友们大多并没有分辨我水平高低的能力,他们只看到了一个事实——我每次推荐的股,第二天都涨停了,盲目地崇拜。
有很多人说我非常牛,从众心理、羊群效应下,大家就都觉得我非常牛,就像当初对自己来说,属于未知领域的简鹿和常鸣,让我非常仰慕的那样。
但唯有我自己知道,很多我拿手和擅长的,他们都不懂,但在炒股方面,我并不牛,还只是个半年股龄的半菜鸟。
每天都有无数的股友追着让我继续推荐,他们准备全仓买,这也给了我非常大的压力。
他们对我的期望太高,不顾后果地这样疯狂,不管涨了多高都敢追。万一,我下一次推荐的没有涨停,那岂不是要让他们大失所望?万一要是跌了,今天把我夸上天的这些股友们,还不得马上就把我骂死?
本身,跌的概率,就要比涨的概率要大得多,没人没资金去大力拉,自然就会往下跌了,又怎么会上涨呢?
犹豫了好多天,我在当时比较热门的可穿戴概念股中,选择了盘子最小的——奋达科技,流通的总市值才4亿。
每个我有兴趣的个股,都会先花大量时间了解,然后筛选出一些列入自选股。
奋达科技很显然是个非常典型的家族企业,十大股东中,就有老总夫妻俩、姐姐、女儿、俩弟弟、妹夫,占据了七把交椅,他们同时也都是公司高管。
三十年前,大学生还是很吃香的,该老总毕业后,在深圳某厂一直干到厂长,后跟人合作办厂,散伙后单干,5000元创立了这个小作坊,艰苦创业慢慢做大了,只不过是深圳关外的一家小小的代工厂。
这也是无数在深圳打拼创业的轨迹,关外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小作坊、小型中型大型巨型工厂,基本都是这样起来的,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无数人也都是这样起步发展起来的。
类似于这样的小家族企业,又何止几百万家?但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上市公司,做出的一个明智之举,就是把他们县里第一个考上哈佛商学院的高才生汪先生请来当总经理。
不同于一般只要花钱都能留学混到文凭的注水海龟,哈佛的MBA,马云的入学申请都被拒了10次,这可是全球范围内的金字招牌,背后意味着的人脉,超乎想象。
哈佛在国内简直就成了神话和迷信,比清华北大的牌子要响得太多了。即便在西方欧美主流社会,也是含金量超高,很受认可畅通无阻,校友中有无数的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作家……
欧美社会更加注重校友关系,美国500家最大公司的总裁、总经理、董事长等显赫高管中,有20%毕业于哈佛商学院。他们所经营和管理的公司,是全美甚至全世界声名卓著、资产雄厚、独霸一方的超级企业。哈佛商学院的MBA证书,理所当然地成为高级管理阶层的通行证。
出身哈佛的汪先生,把奋达带向了国际化,资本运作方面更是成绩斐然,不但把它成功运作上市,在之后还将它的市值做大了百倍。
一家小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最后能成为上市公司,哪些方面的因素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