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生活还是事业,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寻求复杂,并在复杂中迷失。这就是为什么失败的创业者满大街都是,成功者古今都如此稀少的原因。如何寻找一个“好项目”并让它赚到很多的钱?的确有一些非常简单并长期有效的方法和步骤。你可以看看那些赚到大钱的投资者,他们不过是使用了一些常用和普通的原理,就像小孩的戏法一样简单。他们知道市场很冷酷,但并不邪恶。他们从残酷无情的市场变化中寻找并总结出了规律,从短期利益和长期回报的博弈中获得了平衡,所以他们成了赢家。哪怕是在颠覆一切旧规则的互联网时代,这些商业原理仍然是适用的,始终焕发着活力。问题是,只有少数人看到并愿意去实施,大多数人却轻易地忽略掉了这些原则。
过去的15年中,我每天都在和大大小小的“项目”打交道。从公司的第一个发展机遇开始,到今天遍布全球7个国家的35家分支机构,我经历了从无数简单的“小项目”到关系公司生死存亡的“大项目”的发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的经验一定不是最丰富的,但本书的内容是真诚的,也是真实的。我会和你分享最有效的经营方式和做好一个项目的“奥秘”——不是天花乱坠的投资法则,而是真正的成功者不想告诉你的东西。
按照本书的要求去做,你未必就能拥有罗杰斯、巴菲特那样的天才眼光,发现隐藏在市场假象、价格波动和被踩在庸碌大众脚下的巨大商机——这样的人物是举世罕有的,但你一定能够把自己眼下的项目经营好,并且从此对“赚钱的项目”有不一样的理解。这会使你减少可能会发生的损失,并增大未来的成功概率。
任何赚钱的项目,都是“最平常的”
我观察了很多人。他们有相当长的时间做研究,了解投资、管理理论,为自己准备人才,或者奋笔疾书“了不起的商业构想”。但是,很少或者说没有去实施任何项目,始终在观望。他们害怕投资风险,感觉自己缺乏驾驭的能力,因此不敢行动。还有的人则眼高手低,不是觉得这个项目的操作太过烦琐,就是认为那个项目的利润率太低。发现了某些“暴利项目”,他又优柔寡断,难下决心。
我有一位姓梁的朋友,1996年怀着一颗“仗剑闯龙潭”的雄心壮志孤身到美国,先在唐人街的某个厨房打了3年工,接着就跑到华尔街的某栋高档写字楼当了一名证券分析师。这还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转变。2006年,厌烦了金融市场的肮脏与罪恶的梁先生离开纽约,回到国内当了一名“自由投资者”——自己找项目投资运作。他不喜欢写,也不想看商业计划书,而是针对某个中意的项目进行海量的信息分析。
他会到百度和淘宝搜索产品的应用范围和普及程度,到“大数据仓库”搜集相关的商家和用户,有时也打电话问朋友、亲人和老同学的意见。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优势,这既能判断市场的前景,又能看到自己有多少竞争者。后来,他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开发手机周边应用产品的项目进行投资,然后专注于这个领域,一直坚持下来,最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项目,从中获得了非常高的盈利。经过这些年的经历,他对创业和项目管理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并提出了一个观点:“凡是赚钱的项目,都是最平常的。”
为什么与互联网有关的项目赚钱?因为人人都在用互联网。这就是“平常度”产生的结果。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社会的主流,是生活和工作的常态。在这个背景下,怎么寻找和管好项目?就是“平常度”。他解释说:“平常度是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既实用又没有什么太高的理解难度。有平常度,在互联网上就有推广度。产品的平常度越高,你就越赚钱。反之,你的市场就越狭窄。”许多人到处找项目,却对身边的商机视而不见。不得不说,这是对项目的理解有误造成的。他们觉得能赚大钱的项目一定远在天边,可事实是——人就是市场。人们普遍看不到的东西,你是很难赚到钱的。
一个产品就是一个项目。或者说,你知道了什么叫产品,才能真正理解项目的含义。项目必须具有产品的应用性,应用越广,就越容易赚钱。否则,你的经营和推广技巧再高明,也很难开拓市场。一个好项目就像“怀胎十月”,它既等你去播种,又需要你不断对它优化培养,从“最平常”中开发出“最赚钱”。任何人只要坚持这个原则,专注地从身边发现机遇,都可以逐渐拓展出自己的项目,并且提高自己赚钱的可能性——只要你懂得如何把它管理好。
这不是一本邪恶的书,而是优胜劣汰的“项目生存法则”
本书的某些内容打击了一部分人的自信,因为我始终会强调“多数人的方法错误”——你的项目没有赚钱,与环境和政策无关,而是你操作项目的方法让你“死得其所”。有些人自认为了解了互联网世界的玄机,事实上他还有一只脚踩在门外;有些人可能看了几页内容,就会把它扔到一边,视之为教人“不择手段榨取利润”的邪恶的投机理论。但它恰恰是今天这个市场的现实: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生存法则下,不赚钱的项目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存在的正当性。为了赚钱,你就必须学会发现项目、管理项目的“基本法”。
2002年,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我的手里没有多少钱——从华盛顿离职时的存款再加上几个朋友的友情援助,总计约25万美元。对一家高端培训机构所耗费的资金而言,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贸然起步,只会在竞争对手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围剿下很快关门大吉。任何一个行业的市场都是如此,丰满的理想都需要现实的坚实支撑。我有一个好项目,但能不能活下来?尚不可知。面对这种情况,我从投资特区街头的广告位开始起步——利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脉优势,通过6个月的时间,我把手中的25万美元“变”成了80万美元。虽然离公司的启动资金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段时间却为我争取到了一个重量级的合伙人:高盛公司负责GS资本合作投资业务的范德尼·多明戈。
一天早晨,我接到了范德尼的电话。他没有请我去高盛公司总部面谈,而是请我喝杯咖啡。我说:“谢谢,我现在就去纽约。”他在电话中笑道:“我已经到华盛顿了,你知道乔治城M街的司登咖啡馆吗?两个小时后我在那里等你。”听起来会令你感到“失望”的一点是,范德尼并没有在会谈中翻阅我准备充分的“项目计划书”——人们总以为投资者最感兴趣的就是一份具备说服力的计划书,而是开门见山地问了两个十分简单的问题:
“你准备为哪些人提供服务?”
“这些人为什么要相信你?”
我只用了一分钟的介绍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然后,范德尼迅速拍板,同意和我合作。范德尼关心的问题,恰恰是一个项目能不能发展壮大、从市场赚到钱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是市场,后者是能力。如果项目有市场,而你恰好又具备把它做好的能力,这个项目才真正拥有了活下来的机会。否则,它将永远写在纸上,或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让你恋恋不舍。
这就是项目的赚钱原理。它非常的简单——我们把钱投到一个有美好前景的产品或服务上,再为自己赚来更多的钱。就是这样很简单的道理却没有多少人可以懂得,并运用到项目中。因为人们总是忽略了项目盈利最为关键的要素,甚至对什么是真正的好项目和如何管理项目懵懂无知。失败者的头脑中更多的在考虑自己,而不是分析市场的需求。就像有的人开了一家餐饮店,两三年过去了仍然是一个小老板;而同一条街上的另一家餐饮店却发展成了连锁集团,并通过网络平台开拓了占30%营业收入的外卖业务。造成这两种差距的是“他们对项目和市场的认识”,而不是“谁更努力一些”。
学会“项目思维”,比赚多少钱更重要
本书的优点是什么?
第一,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书籍,也不是教你如何 投机 取巧的赚钱工具。 它揭示了项目在互联网时代的本质, 通过分析不同行业、不同投资方式、不同项目思维的盈亏,告诉你什么才是值得去做的“好项目”,以及为此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
第二,书中结合国内外的海量案例对 “项目管理的实用原则”和“不为人知的正确做法” 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特别是许多知名投资人和项目经理的现身说法,为你展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思考的网络时代的 “项目思维” 。
第三,我们在书中也提供了详尽的数据与完整的实战过程,从定义项目、选择项目,到吸引投资、搭建团队、管理项目,以及对项目的执行和评估、对风险的预测和预防,每个环节都有简洁和具有说服力的介绍。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可供参考的步骤,无论是什么项目、哪一个行业,都有非常实用的借鉴价值。
可以说,从本书中学会用“项目思维”去思考项目、选择项目、执行项目,这是比计算“能赚多少钱”更重要的事情。你要站在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站到项目的立场思考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管理好自己的项目,让它带来计划中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