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谈理想似乎显得有些奢侈。看看我们身边的同龄人,似乎很多走出校园后就已被社会同化,沦为了拼命赚钱的工具。如果和他人去谈理想,恐怕只会遭到嘲笑,甚至被别人指着脑袋说:“你是不是这里烧坏了。”
似乎在一夜之间,现实的无情将我们的美梦摧毁,只剩一点点可怜的奢望。大多数人在经历过一场场没有硝烟的厮杀后,选择了与现实和解,按部就班地走到既定的人生道路上,工作、升职、买房、结婚……
不可否认,在这些人群中,仍有一些人“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他们朝着理想中的道路前行,有的一马平川,一路高歌猛进;而有的则是坎坷丛生,深渊环伺,甚至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有的理想到最后被实现了,有的理想却成了永远的悬念。
将自己的理想作为一生从事的行业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中间究竟要承受多少考验,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预知的。所以,当认清了道路后,接下来就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多给理想一点时间。
深圳有一位叫张梁的登山家。 2004 年至 2015 年,他花了 11 年时间登顶了 11 座世界上海拔超过 8000 米的高峰,并成功抵达南北极。“上山他比山要高,下海他比海更大”是人们对他的赞誉和评价。
虽然每次登山都会面临险情,比如 2008 年的北极挑战赛中遭遇北极熊, 2010 年攀登道拉吉里峰时 3 名队员遇难, 2013 年攀登干城章嘉峰时 5 名队员遇难。但为了实现梦想,他仍旧不畏艰险与生死,执着前行。为了人类的终极梦想“ 14+7+2 ”(征服 14 座海拔超过 8000 米的高峰,攀越七大洲的最高峰,到达南北极),至今,张梁仍走在攀登高峰的路上。 2015 年 11 月 20 日,他向大西洋进发,到达南美的加勒比,挑战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就这样一步步达成心中的梦想。“每次登顶我都没有喜悦,只觉得克服千难万险真的太不容易,是坚持成就了梦想。”在张梁看来,梦想只属于那些从未放弃对梦想的坚持的人,哪怕这期间要经历很多风雨,历经很多考验。如今已经 51 岁的他,依旧像年轻小伙子一样,不停地为自己生命的“高度”做着加法。
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世间任何一件事都不是轻易实现的,要想做出一定的成就来,势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要有耐力。如果只想着埋下种子就能开花,那无疑是对理想最大的误解。
凤凰网曾出过一套博文精选集,叫《给理想一点时间》,其中有一篇推荐语这样写道:“城市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不得不重新估算自己的价值和安全感。无论是月薪 8000 元有房有车,还是月薪 800 元无房无车,最困扰‘ 80 后’的问题,并不是来自物质条件,而是‘ 10 年后我是什么样子’。理想的缺失,正成为社会中坚阶层的人共同的问题。但越是如此,我们就越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空虚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中国,你走得太快,中国人,你们也跟得太快,我们应该慢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给理想一点时间。”
是的,也许正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所以才会被雾霾包围,才忘记去保护那些稀缺资源和美丽的环境。在急速拼命的年代,我们真的需要一份踏实、一份沉淀,让理想多一点喘息的时间,让中国梦在沉稳中一步步实现。
有一则故事说,一棵竹子,在最初 4 年的成长时间内,生长极为缓慢,仅仅长了不过 3 厘米,但是从第 5 年开始,它的潜力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竟以每天 30 厘米的速度疯狂成长。不到 6 周的时间,它就能长到惊人的 15 米。人们惊叹于竹子的疯狂长速,于是设法了解其真实状况。原来,在前面的 4 年里,竹子看似没有成长,实则在蓄积力量,它将自己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坚守理想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向理想进发的努力在最初始时带来的影响并不大,也许表面看来,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努力坚持的人会突然爆发,闪耀出亮丽的光彩。
所以,我们不要怕为理想多花时间。生命中有些等待是必然的,比如把时间投入在钻研某种技艺上,为了得到某种成果而付出的绵延心血等。这些时间我们不要担心浪费,要担心自己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其中。
理想的实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一场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以及精力,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愈是有足够耐心的人,愈能够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