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初识结构性思维

第一节 结构的魅力

结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后世工匠都尊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输般,因为“班”与“般”同音,而且他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人们称之为鲁班。他主要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

相传他有一次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只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有这样齿状的工具,不就可以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嘛!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齿状工具,大大提高了工效。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锯”。

资料来源:每日科技网(www.newskj.org)

以上是一则自然界中结构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的故事。从这则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结构的魅力所在了,但是结构的魅力不仅局限于此。

一、什么是结构

对于“结构”一词,其实并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因为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学生时代,我们就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结构,如地理学科中的地质结构,生物学科中人体骨骼的结构,政治学科中关于社会的结构,还有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中的物质结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等。

“结构”可以定义为: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实际上,“结构”所关注的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结构无处不在

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都离不开部分和整体这两个概念,所以可以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有其自身的结构。

自然界中有很多美妙的结构,如蜜蜂的蜂巢、蜘蛛的蛛网、雪花,以及我们人体的骨骼(如图1-1所示)。

图1-1 蜂巢、蛛网、雪花、人体骨骼的示意图

这些结构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蜂巢的结构坚固,节省材料,通风透气;蛛网的网状结构尽可能地扩大了蜘蛛捕食的面积;雪花的结构是大气中水结晶的形状,是大自然美丽的杰作;而我们人体的骨骼结构更是历经上万年进化而来的,每一块骨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骨骼与骨骼间形成的结构也具有重大作用。略呈S形的脊柱,既能分散外来的冲击力给脊椎带来的负担,又能保持脊髓神经的正常运转。

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结构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创造灵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受到自然界中经典结构启发而创造的新事物,这些事物是美妙结构的延伸。本章开头所提到的鲁班发明的锯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熟悉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是特别典型的代表(如图1-2所示)。

图1-2 鸟巢和水立方夜景图

对于鸟巢,通过其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灵感从何而来了;而对于水立方,从图1-2中可以看出其特别像蜂巢。

除了建筑方面的应用,自古以来,自然界的各种结构一直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对鱼在水中通过摇摆尾巴而游动、转弯的观察和模仿,在船上架置了橹和舵,从而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方法。类似的例子还有鸟和飞机、鱼鳔和潜水艇等。现代的仿生学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结构除了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外,在社会领域中也无处不在。小到家庭,有老人、有孩子,有结构;中到企业,有领导、有员工,有结构;大到社会,有顶层、有基层,有结构。

三、结构至关重要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结构”都在其特定的位置发挥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在自然界,相同的物质由于不同的结构而具有不同特性的现象就处处可见。

“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晶莹剔透的钻石(如图1-3所示),让很多人都对它欲罢不能古代一。,钻石直被达官显贵用来展示其财富、权势、地位,到了现代社会,更是成为男士向女友求爱的常用之物。

图1-3 璀璨的钻石

然而,尽管钻石的价值不菲,但它实际上就是碳的一种结晶体,是由碳原子按照一定结构排列组合而成的(如图1-4所示)。

图1-4 钻石的原子结构

同样是碳原子的组合,因结构不同所形成的物体也大相径庭。例如,同样是碳原子组成的晶态单质碳,换一种结构就变成了石墨(如图1-5所示)。

图1-5 石墨的原子结构

不一样的结构导致钻石和石墨的性质有着天壤之别。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体之一,通常情况下是透明无色的,有一定的光泽,能够切割玻璃;而石墨则较软,一般情况下都是黑灰色的(见图1-6),有油腻感,会污染纸张。

图1-6 石墨

钻石和石墨的对比,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之奇妙,也感受到自然界中“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对性质和功能都有重大影响。其实不仅仅在自然界物体的内在结构如此重要,在社会领域,结构也同样具有关键作用:一家企业的人员结构关乎企业的运行与效率,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可以影响国家的发展。

在非自然界,对结构重要性最明显的体现是在设计上。

用同样的制作材料,做出来的结构不同的小凳,就会有不同的特性,有的稳定,有的却不稳定(如图1-7所示)。

图1-7 不同结构的小板凳

同样的三根棍,首尾相连,就成了武术器械“三节棍”,而将三根棍的一端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可用来照相和测量的“三脚架”(如图1-8所示)。

图1-8 三节棍和三脚架

结构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如果结构方面存在一个小问题也许就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结构故事

位于加拿大的魁北克大桥是一座宽29米、高104米的桥。因其177米的悬臂支承着195米长的中间段构成主跨,迄今为止,该桥仍保持着世界第一的悬臂梁桥跨径纪录。但是该桥最初建造的时候,却命途多舛。

魁北克大桥兴建于20世纪初期,当时桥的建设速度很快,施工组织也很完善。正当投资修建这座大桥的人们开始考虑如何为大桥剪彩时,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大桥的整个金属结构垮了,19 000吨钢材和86名建桥工人落入水中,只有11人生还。

大桥坍塌的原因是设计师在没有对桥梁的关键部位做相应加固的情况下,擅自将原来500米的桥长延长到了600米,造成了大桥南端制动臂上的压力索发生弯曲,从而导致整个上层结构的倾塌。

为了记住这一教训,所有毕业于加拿大工程界大学并参加“工程师冠名典礼”的毕业生都会有一个铁指环,这些铁指环是由那座坍塌的魁北克大桥上的金属制成的(现在的指环由不锈钢制造)。它们时刻提醒这些工程师,进行结构设计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www.baike.baidu.com)

上面花了很多篇幅来介绍“结构”,旨在说明,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结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赋予了物体不同的属性和价值。既然结构无处不在,那么是不是思维中也有结构呢?结构在思维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下文会对此一一进行解答。

第二节 思维也有结构

结构游戏

下面有一组英文字母,请大家在3秒之内进行记忆,要求3秒之后把这些字母一个不少地写下来:

E U O L I Y O V

是不是几乎不太可能?那么给大家10秒呢?20秒呢?即使短时间记住了,是不是一会儿也会忘记?

上文中提到,结构是部分有序的组成,那么如果现在把这些英文字母有序组合一下,变成这种形式:

I LOVE YOU(中文为:我爱你)

是不是变得好记很多?根本不用3秒,1秒就可以了!

这个小游戏可以表明,结构对于记忆来说也很重要。

那么记忆是思维吗?到底什么是思维?思维能不能也有结构呢?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这个词虽然和“结构”一样常见,可是却不如“结构”那样容易解释。它毕竟是无形的。有研究者这样定义: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在这个定义中,有一些词汇需要着重理解。

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有意识。我认为这里的有意识是人脑主动对客观事物加工的过程,包括思考、推理、想象、选择、记忆等。

其次,“人脑”和“客观”都相对容易理解。这两者都是客观存在,一个特指人类的大脑,一个是其他客观存在的事物。

最后,“反映”是一个很动态的词汇,通常所说的“反映”一般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摹写、复制和再现的过程。从这一定义看,这个过程包含了输入——作用于人的感官,输出——摹写、复制、再现。也就是说,通过看到、听到、摸到、嗅到、尝到等方式感知客观事物,再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可能只是存在于大脑中的思想认识,也可能通过说、写、画等方式外在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思维是大脑对通过各种感知方式对输入的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认识,或表达出来的一种过程。

如果用一张图直观地展示出来,即如图1-9所示。

图1-9 思维的直观展示图

二、为什么思维也有结构

从上面的解释中不难看出,思维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动态过程。

那么这个动态过程也有结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里不妨研究一下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客观事物、人脑和表达。

本章第一节里提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结构的,结构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思维输入的客观事物本身当然是有结构的。

如果大脑不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而是原封不动地输出,那么输出的东西也一定是有结构的。这就好像镜子前的物体和镜子中的成像。即使大脑进行了加工,输出的时候也是有结构的,如文章的结构就是一种输出的结构。

人脑的加工有结构吗?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每个人的大脑中,大约有1万亿个脑细胞。其中,负责思考的脑细胞(称为神经元)就有1 000亿个。 大脑每一次的加工动作就在这些脑细胞中进行,每一个或者每一些脑细胞都掌控着不同的加工动作。虽然现在对人脑的认识还很有限,但是人们已经知道左脑和右脑分别掌管着不同的领域,由此至少可以推导出左脑的脑细胞和右脑的脑细胞所掌管的加工动作并不一样。第一节曾提到,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在这里,如果把每一个进行加工动作的脑细胞看作部分,只要这些脑细胞的加工过程能够有序排列,那么大脑的加工就是有结构的了。

回到本节开篇的那个小游戏。“I LOVE YOU”这个英文句子本身在人们的大脑中就是一个有序的结构。当人们看到“E U O L I Y O V”这些字母时,它在输入大脑的过程中并没有结构,所以很难记忆。但是,如果大脑在加工的过程中,把它按照已有的“I LOVE YOU”的结构重新排列,那就变得很容易记忆了。这就是思维的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现有结构的思维的形成过程,即如图1-10所示。

图1-10 有结构的思维的公式

很多时候,客观事物的结构是已知的、确定的,而有结构的大脑加工和有结构的输出表达却是变量。所以本书的重点会放在后两个方面,即关注怎么样的加工和表达才是更有结构的。

与此同时,本书为“有结构的思维”起了一个名字——“结构性思维”。下面就先具体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第三节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通常,在对一件事物进行全面了解的时候会从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这三个方面来展开,俗称2W1H。第二节已经从什么是思维和有结构的思维的公式,简单介绍了结构性思维。而第三节意图通过简洁的语句来说明,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现在市面上不乏讲解结构性思维的书籍,不过其中大都存在一个问题:虽然阐述了很多关于结构性思维(或者类似的概念)的原则、方法、案例,但是没有对结构性思维进行明确统一的定义。这就使得即使专业人员也很难简单明了地说清楚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例如,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就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回答:“写书呢。”对方紧接着问:“哪方面的书?”我说:“结构性思维。”我看对方愣了一下,又马上补充道:“就是帮助你思考、表达、决策等更加清晰,更有逻辑的一本书。”对方马上笑逐颜开道:“这样的书好,写出来了我一定要买一本。”类似的场景发生了不止一次,可是我每次都没有清楚说明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只是在简单阐述结构性思维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呢?

一、拆解关键词下定义

从字面上看,结构性思维(Structural Thinking)由结构性(Structural)和思维(Thinking)两部分组成。

“结构性”本身在词典当中找不到相应解释,但是它可以看作“结构”的形容词形式,进而从“结构”的意思中推导出其含义。既然“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那么“结构性”就是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或排列是有序的。而“思维”的定义在上文中已经提及,即其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把两者结合起来,结构性思维可以定义为:客观在人脑中有序搭配或排列的反映(如图1-11所示)。相对于客观事物的结构,此定义特别强调这种反映是有序的。

图1-11 拆解关键词下定义得出的公式

二、找规律下定义

拆解关键词是一种下定义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定义方式可能不太严谨。那么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他一些思维是如何定义的。

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只用直观形象的表象,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www.baike.baidu.com)

从这两个定义中,不难发现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即“干什么用+怎么用+用的结果”,如图1-12所示。例如,在“干什么用”方面,两者都是为了认识世界、认识事物;“怎么用”上两者有点分歧,逻辑思维讲究理性思考,形象思维强调直观形象;最后,两者在“用的结果”方面虽然表述大相径庭,但其实都是在对客观事物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图1-12 一般思维定义的结构

那么,基于“干什么用+怎么用+用的结果”这个结构,也可以为“结构性思维”下定义。

首先,在“干什么用”这方面,因为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意识的反映,所以人类的思维多数都是用来帮助认识世界的。结构性思维的作用当然也是认识世界。除了认识世界之外,结构性思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翻译世界。上一节中提到,有结构的输出表达也是结构性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所以,结构性思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告诉别人你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其次,在“怎么用”方面,因为“结构”这一概念不同于“逻辑”和“形象”,所以“怎么用”是“结构性思维”区别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键。上文提到“结构性思维”包含“有结构的大脑加工”,这里着重解释一下“有结构的加工”。它实际上就是从输入的客观存在的整体与部分的有序结构出发,以同样有序的方式在大脑中进行分析加工,简言之就是有序地思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序地思考”既需要逻辑思维那样依靠理性的思维模式,也不能缺少形象思维的简洁、直观。

最后,在“用的结果”方面可以表述为:清晰地表达,有效地解决。即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更清晰地表达,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下文也将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综上所述,结构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序地思考,从而更清晰地表达,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通过案例再理解

以上两种定义方法中,都离不开一个词“有序”。无论哪一种定义,大部分都很好理解,唯有一处表述不太常见,即“从结构的角度出发”。为了解释这一概念,可以先看两个简单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上文中为“结构性思维”下定义的过程。首先并没有罗列结构性思维的种种案例,而是运用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拆解关键词,另一个是找规律。其实这两个方法都是先从结构出发的。在拆解关键词的方法中,将“结构性思维”拆解为“结构性”和“思维”,这两个词就是结构中所谓组成整体的部分。确认这两个“部分”的解释,也就不难给“整体”下定义了。在找规律的方法中,先给出其他两个思维的定义,从中找出“××思维”的定义中共有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定义中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三个部分——干什么用、怎么用和用的结果。将这三个部分相对应的表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结构性思维的定义。这样,本来感觉毫无头绪的工作,因为找到了某种结构而变得简单起来。

第二个例子,追本溯源,看看“从结构的角度”是怎么来的。抛开哲学和文化领域中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重构主义,现今有据可查的、最早提出“从结构的角度”的是麦肯锡公司。艾森·杜塞尔在其所著的《麦肯锡方法》 一书中提出,做咨询有这样三个基本思路,第一个是以事实为基础,第二个是以假设为前提,第三个就是严格的结构化。同时艾森·杜塞尔认为,严格的结构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麦肯锡公司具体又是如何运用“结构化”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在麦肯锡公司工作过的芭芭拉·明托。她所著的《金字塔原理》 就是麦肯锡结构化最好的代表。《金字塔原理》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如图1-13所示。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分成了纵向和横向两种。在纵向中,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总结;在横向中,多个思想因一个共同的逻辑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图1-13 金字塔结构

关于金字塔原理,后文会把它作为结构性思维中的一个标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但是结合简单的描述和图示,就可以看出,它属于一种典型的结构性思维方式,通过把文章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排列,从而有序、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内容。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其实做到“从结构的角度”并不难,因为人们于日常生活中一直都在应用,如春夏秋冬、东西南北、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结构,所以做到结构性思维并不难。

第四节 让思维像搭积木一样

图1-14 积木玩具

前不久,给不到3岁的外甥女儿买了一套乐高积木,在陪她玩耍的同时自己也感触良多。积木是多少人小时候的玩具,简单的圆柱柱子、尖尖的圆锥屋顶、方块式的房屋甚至没有所谓的风格,但是饱含着曾经的憧憬以及美好梦想。对于积木,我们从零开始,时而温馨的小屋时而宏伟的城堡一,,块块积木搭建起儿时的欢乐,垒砌出心中的家园(如图1-14所示)。相信时至今天,很多人依然对积木情有独钟,虽然当年的砖瓦结构可能早已被演化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曾经的老土样式可能已被转变为欧亚风情的古堡风格。

如果说,了解排序的概念是从学习数数开始的,那么了解几何的、结构的、空间的概念就是从搭积木开始的。

既然了解结构的概念是从搭积木培养起来的,那么结构性思维是不是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呢?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未来我们在运用结构性思维的时候,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看一下结构性思维和搭积木之间存在哪些共同之处。

一、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图1-15 积木玩具的基础部分

本章第一节曾提到,结构可以定义为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事实上,积木就是这样的,起初只是很多大小不一、形状各样、颜色不同的小积木,有正方形、圆形、圆柱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如图1-15所示),这些都是搭建房子、桥梁、小人、动物等的基础。有了这些组成部分,才能搭建起想要的整体。

在结构性思维方面也是如此,以标准结构金字塔(如图1-13所示)为例,这个图形就像是搭起来的积木,可以把A1、A2、B1、B2这样的小模块看作小积木。而在之前给结构性思维下定义之时,曾提到两张图(如图1-11和图1-12所示),虽然这两张图都是以等式的形式呈现的,可是如果变换一下呢?把等号右边的方框都移到顶端,把等号左边的内容放在下面(如图1-16和图1-17所示)。

图1-16 拆解结构性思维得出的公式

图1-17 一般对思维下定义的结构

这样是不是就很像搭积木了?在这里,完全可以把最顶层方框里面的内容看作整体,把下面一层每一个方框看作一个模块,是整体中的部分。如此一来,只要找到能够组成整体的部分,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整体,也就是得出思维过程后的结果了。

二、从无序到图纸再到创造

有人质疑,结构性思维是否会束缚思维:如果思考需要按照“金字塔”这种标准结构来进行,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没有发散性。对于这样的质疑,首先仍以搭积木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般情况下,所购买的积木里面都是有图纸可以参照的,按照图纸,一步一步拼接,就可以呈现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结果。积木越多越小,可能拼接的难度就越大,对于结果呈现的要求也就越高,于是就更需要图纸的帮忙,否则面对那么多的小积木(如图1-18所示),只能面露难色,束手无策。

小孩子在开始搭积木的时候即使有图纸,也不懂得去看,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堆砌,最后的效果当然没有图纸上的好。后来,懂得看图纸的时候,就开始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来搭积木,最后搭出了与图纸上一模一样的东西,还会沾沾自喜。再后来,随着见识越来越广,思维越来越开阔,就开始抛开图纸。这个时候,他们对每一块积木的运用已经非常熟悉,什么形状的积木放在哪里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了然于胸,所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积木,虽然搭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不如图纸上的好看,但多数情况下会比图纸上的更有想象力一些。

图1-18 有很多小零件的积木

实际上,思考的过程也是如此。最初,并不知道该怎样思考才是有序的,在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也没有逻辑,没有结构。那怎么办呢?就是照着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嘛。再比如在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时候,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开始时只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析的维度对不对,有没有用,自己也不知道完全没有标准但是如果掌握了波特五力模型,。(如图1-19所示),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一。这个模型其实就是种结构,按照这个模型的各个部分去分析,至少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标准。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再去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一,定会比自己没有方向的分析要好。

图1-19 五力模型

回到结构性思维上来,本书所讲的内容,即可以看作搭积木时的图纸、管理课程里的模型。在没有这张图纸,没有学习模型之前,思考更多时候是无序的、混乱的,这样所得出的结果当然也是不尽如人意的。而一旦有了图纸,有了模型,就有了方法和标准,而思考也会变得清晰很多,这样就可以得出更好的结果。

第五节 为什么需要结构性思维

很多人也许会问:前面说了这么多关于结构性思维的基础概念,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为什么要用结构性思维呢?其实上文中的有关例子已经能够体现出结构性思维的优势所在了,这里再详细地阐述一下。

一、被验证的名家名作

图1-20 芭芭拉·明托

在之前已经提到过,最早提出“结构化”的是麦肯锡公司,而麦肯锡公司中在结构化方面做得最好的一个代表是芭芭拉·明托(见图1-20)的金字塔原理同时。,“金字塔”也是本书中关于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首先来看一下芭芭拉·明托是如何总结出金字塔原理的。1961年,明托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学习,成为那时哈佛大学商学院录取的为数不多的女学员之一。1963年,明托被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聘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作为咨询顾问,在写作方面的特长让明托脱颖而出,她于1966年被公司派往英国伦敦,负责提高麦肯锡公司欧洲员工的写作能力。

咨询公司的产品是什么?就是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报告,而作为在咨询业排名第一的麦肯锡公司,其写作由明托来培训,那么明托的写作方法一定值得借鉴。

在明托去欧洲之前,麦肯锡公司认为,那些用非母语写作的顾问们会遇到特殊的困难,所以他们呈现的报告并不理想。但是在欧洲,明托很快发现,德国杜塞尔多夫和法国巴黎的员工在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同美国纽约和克利夫兰的员工完全一样: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而在于如何清晰地进行思维。这一发现促使明托致力于探索条理清晰的文章所必需的思维结构,后来终于总结出了金字塔原理。

1973年金字塔原理提出后不久,就被众多国际知名公司用来进行员工培训。迄今,明托已为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绝大部分主要的管理咨询公司和许多大公司讲授过与“金字塔”相关的内容,金字塔原理还被引入到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伦敦大学商学院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它已经被公认为即便对于最有经验的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思维工具。运用金字塔原理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富有逻辑地进行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

不仅国外在用,其实我们国内也一直在用,而且行政级别最高的部门都在使用。以下节选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看看其是不是也有结构。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做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理论与实际必须联系而不能互相脱离呢?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理论家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只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家,而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所要求的实际的理论家。党和人民希望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真正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要坚持学习和运用,但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抄照搬。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历史上是有过沉痛教训的。对待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

现在,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各级党组织自觉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工作,积累了不少新的经验。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示了共产党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形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有的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凡此种种,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

资料来源:习近平同志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虽然现在还没有对金字塔结构进行详细阐述,但是这里可以先说明一下,这篇节选是完全结构化的。第一段就是主题,后面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该段内容的主题句。如果就这篇节选画一张结构图,即如图1-21所示。

图1-2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话节选的结构

从以上内容中可以看出,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金字塔”是被验证的名企名家之作,确实有助于清晰思考与进行写作,所以需要认真学习它。

二、解决沟通不畅问题

结构性思维也能帮助人们有效沟通,那么它是如何解决沟通问题的呢?沟通是有巨大成本的,可以描述为“沟通漏斗”(如图1-22所示)。

图1-22 沟通漏斗

如果所希望表达的是100%,在与团队成员沟通的时候一般只能讲出80%,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对方听到的最多只是60%,能听懂的部分只有40%,真到执行时就只剩下20%了,等到三个月后再问某位成员之前跟他说过什么,他可能已经完全忘记了。概括地讲,在A和B两个人一对一的沟通中,存在这样一个关键步骤图(如图1-23所示)。

图1-23 一对一沟通中的关键步骤

根据图1-22和图1-23这两张图,再回到结构性思维当中,仍以搭积木为喻,想要表达的100%的内容,就好比一整套积木的各个小块,结构性思维就等于提供了一张图纸。这时候参照图纸搭积木,就可以把各个小块都用上。同样,在运用结构性思维把想说的内容进行有序组合时,如果对方心中同样也有这么一张图纸,那么他就可以把你所说的每个内容都有序地安放在他头脑中,这样他所接收和理解到的信息就不会大打折扣了。因此,结构性思维是一门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课程。不仅表达信息的人需要结构性的表达,减少遗漏,接收信息的人同样也应该有结构性的概念,这样在接收信息时才不会遗漏,确保双方在同一个频道进行沟通。

三、解决思绪混乱问题

上文中在对“结构性思维”下定义时,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拆解关键词,二是从其他定义中找规律,并且提到,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在运用结构性思维的思考方法,都是从结构入手。拆解关键词实际上是从结构性思维这个词组本身的结构入手,而找规律的方法就是从定义本身的结构入手。无论从哪一种结构入手,最终都成功地为“结构性思维”下了定义。可是如果不这样去思考,那该怎么做?这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因此,结构性思维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路径,让我们不会在遇到问题时毫无头绪,思维混乱。

在表达之前,应该想清楚怎么表达。同样,在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这件事情的多个方面,那么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推出了一套方法,它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对于决策和执行很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时的疏漏,这套方法就是5W2H: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What——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When——何时?多久能完成?什么时间做?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How——怎样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怎样?投入产出如何?

这套方法分类清楚,考虑周全。其实它也是符合结构性思维的。不妨用5W2H来做一个填空题,把它放进标准结构图里(如图1-24所示)。

图1-24 用标准结构图表示的5W2H

如果把图1-24的结构看作处理事情时的标准结构,那么我们在准备处理某件事前,就能够更好地制订计划了。有人会说:“5W2H是前人总结好的,你只是把它填到你的结构里,但是当你的结构是空的时候,我怎么运用呢?”别着急,后文会讲到标准结构如何具体应用,结构性思维的作用就是使得思考更有序,更周全。总之,结构性思维之于思考,就好像搭积木时的图纸一样,在人们思绪混乱时,把隐形的思维显性化,让思考有章可循,同时也可以呈现出哪里存在问题。

四、解决写作头疼的问题

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领导给了一个题目或者方向,让我们去写一篇报告;或者手头有很多素材,需要整理出一份报告向领导汇报。一旦遇到这类问题,既有可能无从下笔,又有可能担心给领导汇报或者将报告上交给领导的时候,领导不满意,甚至自己觉得写得很好,领导却看不懂。其实写作遇到的问题和沟通、处理事情时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只是写作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已。

首先,如果领导给了一个题目让我们去写报告,可以想想,这是不是特别像遇到一件事情要怎么处理。根据标准结构图,报告的题目就是标准结构中的G。接下来,只要想办法去找下一层级中的A、B、C,找到A、B、C之后再考虑其中的A1、A2、B1、B2等就好了。至于怎么找A、B、C,后文会进行详细说明。

而在手头有一堆素材,需要向领导汇报时,可以想到,它与沟通时遇到的问题很像。想写的有100%,真到写的时候却发现有200%的素材,如何进行筛选呢?等写出来交给领导,可能领导只看进去了一部分,其余的要么忽略了,要么没看懂。实际上,在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中,这种情况可以描述为有太多A1、A2、A3,B1、B2、B3等,甚至都不知道已有的素材哪个是A1,哪个是B1。因此,需要先分类并总结出A、B、C来,最终给领导一个明确的G,以及一份观点清楚、内容翔实的报告。至于如何筛选分类,如何总结,本书后面的章节会进行详细阐述。

五、解决记忆力差的问题

本章第二节里提到,思维就是指,大脑对通过各种感知方式输入的客观事物的信息主动进行加工,并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认识,或表达出来的一种过程,可以用图直观地展示出来。

从这个对思维的解释中,可以发现,任何思维都需要以输入的客观事物的信息为前提,而且它首先应储存在大脑中,所以记忆非常重要。记忆的准确性与否,甚至可以决定思维结果的正确与否。要想增强记忆力,就必须知道大脑是如何存储记忆的,这一点后文也会进行详细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明一下。大脑的记忆功能不像左右脑那样分工明确。客观事物的信息进入大脑之后,会存储在大脑皮层的每一个部分。也就是说,大脑皮层存储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从中调用相应的内容。越是熟悉的、常用的,就调用得越快,而且记忆越深刻。所以,可以有结构地进行记忆,为存储的东西事先进行分类,把它们放在熟悉的、常用的那些区域里。

例如,在那个“I LOVE YOU”的小游戏中,其实“I LOVE YOU”本身就是在我们脑海中已有的、常用的结构,我们把之前毫无规律的字母组合成有规律可循的结构之后,记忆起来就特别容易了。和“I LOVE YOU”这个小游戏一样效果的游戏还有很多,这里再看一个。

结构游戏

以下是我家保险箱的密码,给大家15秒的时间记忆,看看15秒内,你能记住多少位?

密码:149162536496481

好的,都记住了吗?如果都能记住,那10分钟后你还能记住,过一天还能记住吗?

对于上面这组密码,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或者说是结构,其实就很容易记住,而且终生不会忘记,因为这组密码实际就是“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2 ”。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处理一件事情的整个过程按照时间排序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这样的结构在脑海中是已有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把它变成标准结构图(如图1-25所示)。

图1-25 事情时间排序的标准结构

如此一来,在记忆一件新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把整个事情的经过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结构去记忆,这样就等于把相关信息放在了常用的、熟悉的区域,从而更容易记住。

本章小结

第一章以导入性的概念性的内容为主,共分为五个小节。

第一节说明了,万事万物都是有结构的,结构也在事物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阐述了人的思维也是可以有结构的。

在第三节里,为了让大家对结构性思维有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为结构性思维下了定义,而且下定义时也使用了结构性的方法。

第四节,以搭积木作为类比,从整体和部分,以及需要图纸作为标准,这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结构性思维可以让思考像搭积木一样有序。

第五节,从可以解决沟通、思考、写作、记忆中的问题这4个角度,阐明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使用结构性思维。

这一章旨在让读者对结构性思维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上的认识。下面一章将重点介绍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金字塔,以及结构性思维的四大原则。 yA7KgJxPhXEBIi720PkPb9QqSjgJV2MtH5apnWskUyXwl2iu7WP8Q1gyhTCgFp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