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于一个被收养的人而言,想要知道某些特质从何而来是非常自然的好奇心。但我主要是一个环境论者。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方式、价值观以及看待世界的多数想法都来自于他的成长经历。
——史蒂夫·乔布斯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生父是一名大学教师,生母乔安娜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
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十分传统和保守,未婚产子的乔安娜,倍受周围人的压力和指责。而且更让家人难以接受的是: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叙利亚移民,生活在保守的美国南方的生母一家极力反对这桩姻缘,生母父亲甚至威胁女儿,如果女儿一意孤行便取消她的继承权。
无奈之下,乔安娜决定独自去加州生下孩子,然后在当地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收养人。最终,乔安娜选择了年过半百的保罗·乔布斯和妻子克拉拉,一户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中等阶级人家。乔布斯一家住在郊区普通公寓里,克拉拉是会计,保罗·乔布斯在一家生产激光仪器的厂里当工人。这对夫妇十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够收养一个孩子,但一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乔安娜把儿子送给了别人,这并不说明她对儿子没有丝毫的责任感。“当母亲知道我养母没有大学文凭,养父连高中都没有毕业时,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出决定。”乔布斯后来这样回忆。最终让乔安娜作出决定的是乔布斯一家的诚意,他们向这个年轻的未婚妈妈保证,将来一定送孩子上大学。
养父保罗·乔布斯是退伍军人出身,在收养了史蒂夫后,他和妻子带着收养的儿子举家迁往了南旧金山的一座工业城镇,这里有不少地方都住着退伍回来的老兵。在这个城镇,乔布斯长到3岁时,就形成了比较活泼的性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儿童多动症。
他早晨往往很早就起来捣乱,就好像他属于那种天生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跑到了医院,就是想尝尝杀虫剂究竟是什么味道。还有一次,乔布斯把发夹塞到了电源插座内,让它发出难闻的气味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虽然有这么一个淘气的孩子已经很让父母操心,但他的养父母还是决定再收养一个女孩,她就是帕蒂,比史蒂夫小两岁。
虽然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有了两个孩子,但老乔布斯夫妇并没有忘记当初对乔安娜的承诺。为了孩子,他们倾尽所有。在史蒂夫5岁时,为了送儿子学游泳,克拉拉不得不给人做保姆。
虽然生性好动的史蒂夫比大多数孩子更需要严加看管,但他显得比其他孩子更聪明。他在邻居家的摄像机前面做鬼脸,骑在三轮车上对街坊四邻大喊大叫,他还看了很多不健康的电视节目,而这可能是他成年后不轻易交朋友的一个原因。
等到乔布斯10岁的时候,他对电子学方面的兴趣就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一些小型电子产品深深吸引着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一直想弄明白这些小东西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在那时,他们家已经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的一个半岛上。
乔布斯的家地理位置很好,因为惠普公司以及其他一些电子公司的工程师都在这里居住。每逢周末,一些工程师就会到自家车库做些维修工作,他们对乔布斯这个孤单、好学而又勤劳的男孩非常欣赏。有一次,一位工程师从实验室带回来一个碳晶麦克风给他玩儿。史蒂夫对这个麦克风非常着迷,并问了很多细致的问题。以后,乔布斯就经常到他家来玩儿,工程师对这个早熟的男孩印象颇好,于是就把麦克风送给了乔布斯。
在乔布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受到一位名叫伊莫金·特迪·希尔的老师的深刻影响,这位老师也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她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乔布斯说,“她教四年级提高班的课程,花了1个月的时间就了解了我的情况。她极力敦促我学习,甚至会这样说:‘我真希望你能完成这些作业,你要是能完成我就给你5美元。’就这样,希尔老师激起了我内心的学习热情。”
乔布斯在那一年学的知识要比小学其他任何一年都多。他的老师想让他跳过五年级直接进入这个学校的初中学习,乔布斯的父母没有同意这样做,而是提前让他进入克里滕登中学学习。但克里滕登中学并没有针对优等生作特别的安排,只是把他们和年龄大一点的学生放在一起。
然而,乔布斯念的这所新学校真是不怎么样。因为克里滕登中学的条件比起史蒂夫上的小学来说差远了,甚至在培养学生的才能和特长方面还没走上正轨。他不喜欢自己所读的中学,并告诉他的养父母,他决定不去上学了。他的养父保罗•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因此我们只好搬家。”
1967年,乔布斯一家搬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斯阿尔托斯。在这里,乔布斯感觉自己进了天堂:他随时都能在各处的箱子翻到一两只废弃不用的电子元件,拆开来看个究竟,玩上好几个小时。他结识了对他后来成功最重要的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比乔布斯大5岁的沃兹是远近闻名的电子学小专家,当时已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一年级学生,曾经因为恶搞学校管理部门的计算机而被赶出学校。当在沃兹家车库里看到他设计的计算机时,一直为自己电子学知识自豪的史蒂夫·乔布斯清醒了,“在电子学方面,沃兹是我遇见的第一个水平比我高的人。”
两个史蒂夫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做事都很专心,生性孤僻,不那么合群,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抱着极大的热情,一碰到兴趣范围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两个人又截然不同:沃兹单纯快乐,总是沉浸在计算机和电子学的世界里;而乔布斯活在他自己的世界。
两个天才少年很快有了一次以恶作剧开始的合作:在一个老牌黑客那里,乔布斯和沃兹见识了一种盗打长途电话的做法。两人决定设计出自己的装置。经过几次试验后,沃兹设计了一个性能非常好的称为“蓝匣子”的电子装置。当他们向身边朋友卖弄时,竟然人人都想问他们要上一只。
乔布斯说服了沃兹,在校园里兜售“蓝匣子”。他凭借买电子元件时讨价还价的本事做起生意,第一批每只卖40美元,由于非常走俏,逐渐提价到150美元并同时提供售后服务,最后卖到300美元。他们通过这个方式赚了不少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个人主义的思潮在美国西海岸兴起。史蒂夫·乔布斯很快就吸收了这种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他对个人主义非常向往,拒绝受各种规则的约束或者胁迫,沉迷于迷幻般的自由世界。他和同学克里斯·安恋爱了,常常在一起散步、喝酒。
到上大学年龄的史蒂夫·乔布斯,决定去读俄州一所崇尚自由思想但是收费昂贵的私立大学。他告诉养父母,说那是他唯一想去的大学。夫妇俩再一次满足了养子的任性要求,穷其所有,把他送进了里德学院。
在里德学院,乔布斯很想取得好成绩,但不是在学习方面,而是在个人能力方面。因此,他在学习上用的时间要远远少于他用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在1972年的秋天,乔布斯把兴趣转到东方哲学上来,主要是想提高一下对一些东方神秘东西的认识。在那时,来自东方的思想潮流冲击着里德学院。
乔布斯第一学期的成绩很糟糕,加上他那干脆利索的性格,他决定退学并要回所交的学费。然而这之后他还待在学校里,住在别的同学腾出的宿舍里,因为这些同学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里德学院确实是一所比较自由的学校,他们对这种现象并不介意,乔布斯甚至还与校方的管理人员杰克·达德曼成了好朋友。
乔布斯退了学,但又能住在学校,没被学校赶出去,因为这个,他成了这所学校的“名人”。在第二学年开始的时候,他继续住在里德学院。那时的乔布斯穷困潦倒,整日无所事事,即使是在他的朋友圈里,他也感觉自己像一个局外人。他在内心深处想着很多的事情。
对大多数人来说,为家里购置电脑的最不可抗拒的理由,将是把它接入一个全国范围的通讯网络。我们正处于一个真正重大突破的开始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如此——这一突破与电话一样意义重大。
——史蒂夫·乔布斯
1974年春天,乔布斯离开学校回到了父母那里。有一次,他在偶尔翻阅《圣何塞信使报》时,他看到了阿塔里(Atari)公司的招聘信息,这个公司是在富有朝气的硅谷地区成长起来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无不惊讶。
阿塔里的成功主要受益于开发了一种叫做“乒乓”的电子游戏装置,然后它以这种游戏迅速打开了市场。但该游戏被装置在桑尼维尔的一个小地方时,由于玩者众多,游戏线路阻塞严重,因此阿塔里公司迫切需要一个电子机械师来解决这一问题。广告上的招聘条件是此人必须是世界知名的电子机械师,公司会为他提供良好的娱乐服务和较高的薪水。
乔布斯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虽然条件欠缺,但还是决定前往应聘。最后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被雇用了。后来,据阿塔里公司当时的首席工程师阿尔·奥尔康回忆:
一天,公司的人事主管告诉我,一个非常奇怪的家伙来到公司,他说他不会走,除非我们雇用他。然后问我是否把他交给警察,或是只能雇用他。我让他先把那个家伙带进来看看。
稍后,我就看到了这个家伙,他穿着一身旧衣服,像一个嬉皮士,而且18岁就从里德学院辍学了。我真不知道为什么雇用他,他除了想做这份工作且有一点活力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不过,我后来之所以把他留下来,正是看中了他内在的那种活力,具备这种活力就能把这份工作做好。而且他还有一种想象力,要知道,想象力的概念是一个人内在的想象能力,并不依靠外在的东西。他的思想很单纯,没有任何的杂质。
初来乍到的乔布斯,在阿塔里公司只是做一些小事情。这不禁让他若有所失。有一天,他去找奥尔康,提出辞职他想去印度见识一下印度的宗教圣人。当时,公司在德国的游戏市场出了点问题,奥尔康便决定让史蒂夫在去印度之前先到德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于是,奥尔康简单地给乔布斯介绍了一下德国那边的情况,就打算让这个年轻的嬉皮士起程。奥尔康让乔布斯在两个小时内解决问题,结果他真的就在两个小时之内把问题给解决了。
任务完成,乔布斯便立即启程前往印度了。也许这时的乔布斯的确抱有一颗无比虔诚的心。他是光着脚、穿着破旧的衣服到达印度的,他认为这代表一种独特的追求和审美观。
在印度,乔布斯第一次看到了很多和他一样衣着褴褛的穷人。当然,这些穷人的打扮和自己刻意的装扮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和美国加利福里尼亚穷困的嬉皮士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可以选择,嬉皮士的穷困也可以选择,而印度的穷人却是无法选择的。那个时代的他们,似乎天生被赋予了穷困的命运,难以改变。
置身印度这样一个陌生的大环境,乔布斯接触到了很多人和事,增长了很多见识。印度与美国在物质生活的舒适度方面,是不可比拟的,这种极大的反差给乔布斯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总体来说,乔布斯的印度之行既惊险又刺激,它完全出乎乔布斯的料想,这种境遇和感悟是在繁华的硅谷中无法体验到的。不过,这一切并没有解开乔布斯心中的疑问,他内心的那种欲望仍没有得到满足。
回到美国后,乔布斯决定以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方式重新开始。他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沉默寡言,对人不冷不热,一天到晚穿着一件橘黄色的外套,头发也剃光了。他又回到了阿塔里公司,想要做原来的工作。可想而知,一个举止狂放、衣着不检点的大男孩想到这种体面的公司上班,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20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阿塔里公司不是这样,他们只是说了句“好吧”,于是,乔布斯又成为了阿塔里公司的一员。
然而,重回公司的乔布斯并没有潜下心来认真工作,他甚至感到这样的工作是一种折磨。他感觉在东方寻求真谛的经历和充斥着电子游戏、机械制造的现实之间差距太大。他还是保留着嬉皮士风格的审美情趣,这种风格在硅谷很容易保留下来,因为这里距嬉皮士们的圣地旧金山和伯克利太近了。
这段时期,乔布斯和沃兹重新建立了联系,虽然在不知不觉中他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他吹嘘沃兹是技术方面的高手,而他在经营能力方面则更胜一筹。
此时的沃兹在惠普公司工作,老朋友乔布斯重回阿塔里公司工作,对沃兹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当时,阿塔里公司研发了一种叫做“超级赛车”的电子游戏,“这是新一代的车轮驱动游戏,”乔布斯解释说,“沃兹是超级赛车游戏迷,所以我就叫他晚上过来,进入产品车间,他就在那里玩儿一个晚上。后来,每当我在技术项目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打断他10分钟,让他过来帮我。他真是我免费请的最优秀的机械师了!”
沃兹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机械师。他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并不喜欢追求华而不实的荣誉,一心只想多做出点成绩,比如设计出一台计算机,开发出一套游戏软件等。乔布斯却不同,他对所有的过程都有准确的把握,因为他通常是项目的策划者,将产品转化成利润是他工作最重要的部分,而这也正是他所擅长的。
诺兰·布什内尔是阿塔里公司的奠基人,他这样评价乔布斯说,“当他想做某件事时,他给我的计划表不是按月或者按年,而是按天和星期来计划的。我很喜欢他的这种行事风格。”
1975年1月,一篇名为《大众电子学》的文章发表。这篇文章介绍了一台阿尔泰(Altair)计算机的详细情况,这标志着人们一直争论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计算机在使用二进制编码以前,人们要采用费时的手工编码,并且需要经过多道操作转换程序,才能把信息输入计算机存储器,而这台计算机的发明预示着二进制的编码方式已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它为计算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975年年初,由于诞生了很多个人计算机,史蒂夫·乔布斯开始考虑他和沃兹如何在这个新的领域获得商业利润。他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这时的乔布斯,决定以一种与从前不同的方式重新开始他的人生。他再次找到了沃兹。此时的沃兹热衷的还是技术,他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电子设备,用途不过是用来满足自己对电子世界的好奇和征服欲望。而此时的乔布斯,已经拥有了一个和沃兹完全不同的设想和方向。乔布斯所看见的,是一台台摆在千家万户桌面上的计算机,一种真真正正属于个人的计算机。
乔布斯向沃兹讲述着自己的设想,这种全新的领域对于沃兹来说是再让人兴奋不过的了。这时乔布斯有点着急了,他力劝沃兹从惠普辞职,沃兹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乔布斯和沃兹达成妥协,由乔布斯主要负责电脑制作,沃兹把他在惠普的工资拿出来平分,两个人晚上一起开发程序和制作硬件,同时由沃兹晚上制作一批电路板,乔布斯白天拿出去卖,这笔收入也平分。
1976年,随着设计的一天天深入,他们终于制造出了一台完整的计算机。乔布斯建议将它命名为“Apple”。他开始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希望通过这台计算机为自己带来足够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利润。于是,沃兹来到了惠普公司,向人们展示了这台Apple计算机。就如同一个孩子向大人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一样,惠普公司对这种外表简陋的机器根本没有丝毫的兴趣。这让乔布斯和沃兹犯了难,没人对他们的计算机感兴趣,就意味着自己再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的充足动力。史蒂夫作出了决定,他们卖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包括自己的汽车和计算机,他们要自己制造Apple计算机,他们要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1976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像个作坊一样的苹果公司,在史蒂夫·乔布斯家的车库宣告成立,至于为什么叫苹果,乔布斯有两个理由:第一,他在印度的时候,往往靠吃苹果度日,苹果代表生命力;第二,将来公司在电话黄页里面会比较靠前(A在字母顺序中最靠前)。
1976年,我们赚了20万美元;1977年,700万美元;1978年,1700万美元,1979年,4700万美元;1980年,1.17亿美元;1981年,3.35亿美元;1982年,5.83亿美元;1983年,9.85亿美元。今年我认为能达到15亿美元。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乔布斯和沃兹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和销售的问题。
首先,当“苹果I号”样机出来后,马上需要量产,所谓的量产,也就是10台起步。资金成了大问题,乔布斯把15岁时父亲给他买的菲亚特跑车卖了,收获不到1000美元,沃兹把自己心爱的惠普65电脑卖了再加上借来的钱,凑够1300美元。乔布斯发挥他的伶牙俐齿,到处购买便宜的材料并争取赊账进货,而且拉来妹妹担任装配工人。
其次,便是销售问题。苹果I在他们参加的俱乐部里面得到其他电脑迷的很低评价,“苹果”机的生意很清淡,毕竟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除了对电子感兴趣的人,谁知道这个东西会有什么用处,而原先对“苹果I号”感兴趣的消费者也开始持观望态度,在等待更好的“苹果II号”的出台。
一个偶然的机会,乔布斯和沃兹的苹果公司迎来了转机。当时在全国拥有74家电子器件零售店的Byte公司老板保罗·特瑞尔(PaulJayTerrell)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以500美元一台的价格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1976年7月,零售老板要求的时间太仓促,任务又繁重,乔布斯和沃兹冒着酷暑,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豁出去了。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中度过,每周工作66小时。终于在第29天他们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把50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瑞尔。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开始了小批量生产。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他们分头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马尔库拉是苹果公司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幕后主宰。没有他,苹果公司还只能算一个作坊。
马尔库拉发现,尽管两个年轻人对技术十分在行,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司,不知道怎样开启更大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他们还缺钱。
这些,马尔库拉都有。他首先为两个人上了为期15天的管理课。虽然马尔库拉没有专门学习过管理,但是,他由技术人才成长为硅谷最知名企业的营销副总裁,实践经验是相当丰富的。21岁的乔布斯听得很入神。
在15天的管理课结束后,他们三个人完成了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由马尔库拉承担融资的工作,他不仅自己投入92000美元,还筹集到69万美元,外加由他担保从美洲银行得到的25万美元贷款,100万美元的资本,足以支持苹果的腾飞了。
1977年,个人电脑史的苹果元年,马尔库拉以平等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盟苹果公司,并出任副董事长,乔布斯担任董事长,沃兹任研发副总裁。由马尔库拉推荐的迈克尔·斯科特出任苹果公司首任CEO。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II号”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II号”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苹果II号”机使苹果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万美元,此型号连续五年畅销不衰。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对苹果公司的巨大成功,美国《花花公子》杂志1985年2月1日发表了对苹果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的专访。以下是部分精彩节选:
花花公子 :“苹果I”仅仅面向电脑爱好者?
乔布斯 :是的。我们一共卖出了150台。销量不大,但我们赚了大约95000美元。“苹果I”只不过是一块印刷电路板。没有机箱,没有电源,算不上一款成型的产品。你需要为它购买变压器和键盘。
花花公子 :当事情开始有转机时,你和沃兹尼亚克是否意识到电脑能够改变世界?
乔布斯 :我们并不知道会有今天的发展。沃兹更关心工程问题,并发明了磁盘驱动器。这才有了苹果Ⅱ。我试图去开办一家公司。我们二人缺一不可,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花花公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的关系有何变化?
乔布斯 :主要问题是,沃兹从未真正对苹果公司感兴趣。他只是想把苹果Ⅱ放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然后拿到他的电脑俱乐部去。他做到了这一点,并有其他的目标和观点。
花花公子 :比如美国摇滚音乐节和电脑展。他在上面花了1000万美元。
乔布斯 :我觉得音乐节是有点疯狂,但沃兹对它有很强的信念。
花花公子 :如今你们二人的关系如何?
乔布斯 :当你与某一个人如此亲密的合作,并共同经历人生时,两人之间就会有一种纽带。无论两人如何争吵,纽带仍然存在。即使他不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这种超越友情的情谊仍然存在。如今,沃兹自己一个人生活。他已经有大约5年没来苹果了。但他的成就不会被忘记。他正在四处演讲。他喜欢这个。
花花公子 :你们二人发明了“苹果Ⅱ”,并引发了电脑革命。这是怎么发生的?
乔布斯 :不仅仅是我们两个。我们还引入了其他人。沃兹尼亚克仍负责苹果Ⅱ的逻辑部分,这是很大的一部分。此外,电源和机箱也很重要。“苹果Ⅱ”的超越之处在于它是一款完成了的产品。它是你可以购买的第一款电脑。它拥有自己的机箱和键盘。
花花公子 :最初的销售对象是电脑爱好者吗?
乔布斯 :区别在于,为了使用苹果Ⅱ,你不必是一位硬件爱好者。这是苹果Ⅱ的重大突破之一:有更多的人希望能使用电脑,而不是自行制造电脑。第一年内,我们只卖出了3000到4000台。
花花公子 :对于两个初出茅庐的人而言,这已经很多了。
乔布斯 :1976年,我们赚了20万美元;1977年,700万美元;1978年,1700万美元,1979年,4700万美元;1980年,1.17亿美元;1981年,3.35亿美元;1982年,5.83亿美元;1983年,9.85亿美元。今年我认为能达到15亿美元。
花花公子 :你忘不了这些数字。
乔布斯 :这些只不过是数字。1979年,苹果电脑开始走进学校。这才是真正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