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批评也能让人欣然接受

人无完人,所以谁都有犯错的时候,那就肯定免不了会挨批评,但是接受不接受就是当事人的事情了。如何让批评变得让人能欣然接受呢?这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让批评达到既有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注意修饰你的语言。

如果要批评一个人,那么就请你就事论事吧。俗话说:话不要说太绝。所谓“ 太绝”,就是太抽象,太绝对。抽象也有个程度的区分,比如“ 你这人太差劲了”,比起“ 你这个老是不守约,真是太差劲了”,显然前者更抽象些。如果猛然一句"你这人太差劲了",对方一定会莫名其妙,后者的说法具体些,相对来说易于被对方接受。因此,向别人提意见时,要尽量具体点儿,对方才容易接受。话说的越抽象,越容易让对方糊涂。他会一直琢磨你话里的含意,这样就越有可能发生误解,继而发生矛盾。如果想要故意引起他人的怒火,抽象点反而容易奏效。可你并不想这样对吗?

任何人都不会有意去做错事、傻事,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从这个立场出发,别人做错事,我们要善意提出,而不是讥讽嘲笑、落井下石。好坏在我们一念间,也在于我们的勇气。所以在批评别人前先端正自己的态度,有了善心,有了不怕吃亏的勇气,即便当事人一时不能接受,日后也会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而我们自己也无愧于心。

人把事情做错了,在哪摔倒的在哪爬起来,我们应该就是论事地提出,告诉他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补救,教训是什么,不要去牵扯与错事无关的事情,更不要对他的人格品作出评判。

有位老板,批评别人时总是涉及到别人的道德。把普通的一件错误事情升格为做人品德问题,虽然是出于一片苦心,但因涉及人格,所以不被大家理解认可,造成离心离德。正像一位名人曾经说的:上帝不到世界末日都不审判世人,何况凡人?

有了正确的态度,还要讲究方法,这样能把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意见准确传达出去,对方也能理解接受。人都讲自尊,爱面子。有些人在批评别人时,不注意方式,给人感觉像吵架或是抓住辫子不撒手。一开口就脸红脖子粗,很难有好结果。所以说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人。

有位老板习惯在会议上当众批评下属,不管这件事私下里是否已处理完毕或已进行解释沟通。老板还经常把下属一些陈年旧事作为案例提出来进行批评,极大的伤害了员工的自尊心,没有人再敢和老板坦诚交流思想,而是粉饰太平,阳奉阴违。盯着下属的失误不放,是老板最大的失误,经营企业最大的危险,只是没有人跟老板谈危险。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

(说话图:9) 第一,不要去揭别人的伤疤。旧事就是旧事,如果与现实发生的事情没有必然联系,就不能牵强附会硬去联系。就是确有必然联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直接拿来联系,这很容易伤人。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毛病、问题时,对其长处、优点就容易视而不见。这种片面性又导致了一种情况,某人一旦犯了错误,所有问题缠在一起,新帐老帐就容易一起算了。在涉及旧事的时候,一定要调查、了解清楚,不能有丝毫差错。

第二,不找人对质。有些人很要面子,往往在计较错误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寻找辩解的理由,甚至找他人对证,要澄清某些事实。对此,批评者最好采用模糊处理的办法,不要叫对方扯了进去。可以说大不说小,可以讲道理不讲过程,话也是点到为止。对方能意会的则不点明,不能接受的则暂且回避。如果对方情绪能够缓解,那么采取一些较轻松的、似如幽默的方式进行适当批评,效果可能会更好。有些错误者连最基本的错误事实都不承认。对此,领导者自然要掌握事实情况,但还是尽可能避免面对面的对证。

第三,就事论事。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些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些,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否定整个人。比如用“ 从来”、“ 总是”、“ 不可救药”,“ 我算看清楚你了”等来否定人。

第四,不要斤斤计较。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更不能鸡蛋里挑骨头。这种做法,只能让人无所适从,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第五,不说刻薄的话。一个工人干活不细心出了次品,车间主任本来对他印象就不好,就拿着他的“ 活儿”冲他来了一句“ 笨蛋!”那工人气得脸都白了,好不容易把火压下去。事后,他对人说:“ 我真想给他一锤子。”讥讽是对人格尊严的破坏,最伤人的感情,再老实的人也会产生对立情绪。而且,被讥讽者常常耿耿于怀,长久不忘,一旦有机会便会表露出怨愤之情,显示出明显的倾向性。这对任何人都很不利。

第六,要有理有据。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有人批评他人时,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 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 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第七,不要纠缠不休。对犯有一般性错误的人,对他们的教育,最好一次性完成,即集中一段时间着力去做,不可没完没了。更不能处理之后又重复提及,给人老是算帐的感觉。

第八,要当面批评。中国有句俗话:“ 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态:不喜欢背后批评人。当面批评,能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心里有鬼。再说,传话最容易以讹传讹,造成难以消除的误会。

第九,不要心怀恶意。批评是为了帮助他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是我们进行批评的出发点。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出发点,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对待被批评的人,只有这样,才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达到批评的目的。如果批评人的出发点不正,把批评人当作打击报复人的手段,或是以此显示自己的威风,就会激起对方的对立情绪,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第十,用商量的方式。这种方法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寓批评于商量式交谈之中。商讨批评常用的语言形式是:“ 是不是……”,“ 可以不可以……”这种批评是平等相待,以诚相见,把对方看成是知心朋友,对方肯定非常乐于接受。

每种批评方法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要因人而异,有时应当多种批评方法并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能将国家治理好,为当时,后人所敬仰,赞叹,就是他喜欢听别人说他的过失,乐意接受批评,认真反省,检点过失,这是帝王当中非常难得的。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亲近他的这些大臣,听到有人对皇帝的批评是错误的,就对唐太宗说:“ 他这个指责是错误的,应当要接受惩罚。”

唐太宗说:“ 不可以。”大臣不解。

他说:“ 如果我惩罚这个人,以后就没人敢在我面前说我的过失了。”

所以,他真的有过失,你指责他,他感谢你;他没有过失,你偏说他有过失,他也能包容你。他让天下人都敢在他的面前说他的过失,以此为鉴。因此,太宗的这些成就都不是偶然的,历史上才会有“ 贞观之治”。古圣先闲之中,没人能跟他相比,这一点实在是非常难得。

我们要学习接受别人的批评,勇于改过。别人纵然误会我们,说错了,也不以为怪,不必计较,也不必争论。我们自己的态度,所谓“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NVr4IEDOZdjsjUSdGib47Vnb1zLo2Co3/CCwvi4s/eYB3rnuMsqSomTQv+Jw+G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