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你随便问一个互联网技术人员:“我怎样才能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一定会回答说:“建自己的个人网站,但需要花钱和花时间,而且还需要懂技术。”
是的,仅仅是在l0年前,即便是技术人员想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得要迈过技术和经济的门槛,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是云里雾里,甚至压根没想过这样的事。
事实上是,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和10年前那个近乎静态的互联网有了天壤之别。最重要的是,l0年前,互联网上的主角是网页和信息;今天,互联网上的主角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网络中生活,在网络上社交,在网络上展示自己。这已经成了新一代网民对网络生存方式的共识。
看一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名人榜上,动辄以数百万计的粉丝数量,看一看以微博为媒介的各种热点事件,无论怎样夸张去形容都不过分,微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具活力的社会化新媒体。
在感受微博现象的火热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微博的历史,了解一下微博这一事物,是怎样从无到有,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身边的。
说起微博的历史,就不能不说Twitter。是Twitter最早发明了微博的核心概念,最早制定了l40个字的通信规则。无论后续的微博服务如何创新,提供何种丰富的功能,微博作为社会化传播和社交通信工具的地位都是由Twltter建立的。
Twltte的神奇离不开几个传奇人物。他们都是Twltte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其中,一个叫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Twltter账号@eV),另一个叫杰克·多尔西(JackDorsey,Twitter账号@jack)。简单地说,伊万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比孜·斯通(BizStone)一起创建了Twitter的研发和运营团队,而袖网友们尊称为“推神”的杰克,则是微博概念的直接缔造者。
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很多创业英雄都有过先被大公司收购,然后再从大公司离职进行二次创业并获得成功的经历。伊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2003年,中国国内的博客服务进行不久。当时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博客”这个概念其实正是伊万发明的。2003年2月,伊万把他一手创建的“博客网(blogger.com)”卖给了谷歌。这一交易成为了当年颇具轰动效应的互联网收购。
2004年,伊万离开了谷歌,并与比孜‘斯通一起创办了名为Odeo的新公司。当然,0deo最初想做的事情跟博客或微博相去甚远。一切改变都源于“推神”杰克的以前的好点子。
事实上,杰克早在2000年就已经有了一个关于实时发布信息、快速写作并与朋友互动的新想法。当时,手机上的短信是人们的主要沟通工具之一。杰克认为,互联网上也应该有一个类似的工具,而且还应该更强大。短信的快速便捷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地方,但短信局限于少数人之间的私密通信,还不具备社会化的特征,也不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如果短信和博客结合起来,当然就更值得期待了。
杰克把自己的想法画在了一张再普通不过的速记纸上。也许连他自己都无法估量,这个想法蕴藏着多么伟大和具有革命性的构思。直到6年以后,当伊万以及0deo公司的员工们发现公司运营进入困境且需要新的创意和点子才能打开局面时,杰克满怀激情地为大家介绍了自己当时的创意。经过讨论,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听起来很不错并可能改变未来的好主意。
2006年夏天,在杰克的简单而又神奇的构思启发下,0deo的员工们成功创建了Twitter的原型——TWTTR,并通过实验运营证明这个创意对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吸引力。伊万和他的合作者们意识到,0deo原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失去了潜力,他们的思绪正朝着杰克指明的方向走去。
再后来,微博便诞生了。Twitter成为了美国最早的一家微型博客网站,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发布文本信息,每次不得超过l40个字符,用户的页面像是简单的文本博客,你可以跟别人的帖,别人也可以跟你的帖,对所有人开放。
编辑我要说
以前,很多人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户网站。今天,不少人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自己的微博和相关留言。什么是变化?这就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