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
公共管理(二)试题D
注:l、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试题)上不给分。
2、答卷须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笔等其它颜色笔答题,试卷作废。
3、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内容无关的特殊标记或符号,否则按零分处理。
1.专门业务培训
2.确定型决策
3.突发性公共危机管理
4.行政领导
5.公共组织的变革
6.战术决策
7.公共规制
8.民主行政典范
9.零基预算
10.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
1.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范围。
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3.简述公共决策的程序。
4.简述在治理理论推动下,西方国家采取的公共行政体制改革措施。
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用户满意原则的要求。
1.结合我国政府采购体制的改革,谈谈你对公共管理市场化的认识。
2.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多元主体参与公共管理?
3.论述如何调整国家、社会、市场的边界和关系,以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民众对铁路改革的期望很多时候充满矛盾,既欢呼“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又不希望票价上涨。在不少人的想象中,一搞市场化竞争,铁路买票不再难,服务态度也会好起来,但票价不能涨。
人们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铁路运输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决定的,为了保障大众的出行,从1996年以来,中国铁路的客运票价就没有上涨过。如同北京的地铁票价长期维持在2元的全网运行价格,其中具有很大的公益成分。
按照市场的逻辑,企业没有义务亏损以满足大众的出行需求,它完全可以在春运等运输紧张的情况下,抬高票价,去建设一些赢利性好的线路,路线差的公益性强的没有好处就不建设,今后的运营也可能亏本,也需要进一步的财政补贴。原来铁道部以政治为考量的运营方式虽然不计成本,但在某种意义上,必须兼顾社会公益,市场化后。这一块如何解决成了另一个重大问题。
在一家人气颇旺的铁路论坛里,最火的帖子,除了希望几年内薪金能达到甚至超过电力银行等垄断行业外,还有多条希望上级能够帮助铁路子弟解决工作问题的帖子。在大部分论坛中人看来,这是再正当不过的要求。虽然也偶尔有人说,“这都什么时代了,还子承父业”,却基本是被攻击的对象。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研究员罗仁坚认为,在目前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的情况下,铁路改革主要靠领导主动在推进,缺乏内在动力。从一个政企合一的机构变为一个垄断企业,不一定会更好,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差。因为作为企业就有正当理由说因为要面向市场,有一些项目考虑到赢利性。不愿去建,还要提出增加财政对公用服务进行公益补贴等。
“政企分开的口号是对的,但实质上没有政企分开,好多关系没有理顺,还多出来一个国家铁路局这样的婆婆作为监管机构。事实上,铁路总公司作为一个正部级企业,是国务院直属企业,发改委和国资委都管不了它。”
铁路改革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困扰中国铁路发展的几大核心问题,目前都还没有实质性的说法。比如,高铁下一步如何建,是否仍按刘志军时代定的计划进行,如果建,资金从何处来;国家是否会免去高铁欠下的巨额债务,以便铁路发展能够轻装前进;铁路内部的分拆是否会进行,如果分拆,是选择网运分离还是区域分割;在市场化的情况下,铁路的公益性亏损如何处理,客运票价是否会上涨;在原来的民航和邮政并入交通部后,整合几年后仍然成效有限的情况下,成立一个更大的交通运输部后,综合运输怎么才能更好地协调等。
无论成效将会怎样,中国铁路市场化的改革已然拉开帷幕。
案例问题:
(1)结合案例,试分析铁路市场化的利弊。
(2)在铁路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应发挥哪些作用。
(3)该案例给予你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