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是我打碎了花瓶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能够反省自己错误的能力,这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每个人都会犯有过失,但过失可以教给你的,却是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学到的。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在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任十三州起义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总统。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华盛顿出身于大种植园主家庭,家中有大量的果园,果园里长满各种各样的果树,当然也夹杂着一些杂树。杂树会抢掉很多养分,所以为了让果树生长得好,必须把杂树砍掉。一天,老华盛顿给儿子乔治一把斧头,要他到果园里去砍杂树。他嘱咐儿子:要砍掉杂树,但不准错砍一棵果树。儿子答应着向果园里走去。到了果园,乔治挥动斧子,砍掉了一棵又一棵杂树,但一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心中忐忑不安。华盛顿从仆人口中知道了儿子砍断了一棵果树。黄昏时分,他来到果园,站在仍然在劳动的儿子身边,故意问道:“孩子!砍得怎么样?没砍掉果树吧?”听了父亲的问话,儿子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不说谎。怪我粗心,砍掉了一棵樱桃树。”华盛顿为儿子的诚实感到欣慰。他用鼓励的口气对儿子说:“好!原本你砍掉了樱桃树要遭到批评,但是你实话实说,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我就原谅你了。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你说谎话!”

孩子说谎常常令父母感到头痛,遇到孩子说谎时,有的家长是反应过度,好像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有的家长则会相当自责,认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对;也有的家长似乎不去注意这个问题,反而让孩子不知道说话的分寸。而精明的犹太家长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经常给孩子们讲述犹太拉比和世界各国成功人士诚实的故事,与孩子一起面对这样的问题,帮助孩子找到比说谎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遇到的困难。

一般来说,学龄前后的小朋友尚不具有明确的道德观。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中,并不清楚“对的”与“错的”、“真的”与“假的”之间差别在哪里。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只要能让自己舒服、高兴的事就是“对的”,而能让父母生气与责备的事就是“坏的”。惟恐犯错的心理往往会使人们不去尝试新事物或承担风险。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认真学习。父母会说:“孩子,只要你好好念书,什么都不用你管。”其实,只有家长唤醒孩子内心的责任心,才能让孩子在心理上和思想上起深层次的变化。父母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学会发现错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爱好、性格及少儿所特有的心态,这样,才能对孩子循循善诱,使他们能认清方向,少走弯路,早日成功。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带孩子们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沃洛佳(列宁的爱称),一不留神就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没有其他人看见。后来,姑妈阿尼亚问孩子们:“花瓶是谁打碎的?”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沃洛佳因为害怕说出花瓶是自己打碎的,而遭到姑妈的责骂,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其实,母亲已经猜到花瓶是顽皮的小沃洛佳打碎的。因为这孩子性情好动、热烈,曾经损坏过其他物品。

应该怎样解决小沃洛佳隐瞒真相的问题呢?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并惩罚他,这样,父母和孩子都可立即“如释重负”,但是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并没有这样做。她认为,重要的是儿子犯错误后是否对自己的不诚实行为有认识,要针对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启发他的觉悟。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回到家中一直对这件事保持沉默,等待着儿子从良心中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她敏感地意识到,小沃洛佳正受着良心的谴责。

有一天,在小沃洛佳临睡前,她走到孩子跟前,抚摸着他的头说晚安,不料孩子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骗了阿尼亚姑妈,花瓶其实是我打的,可是我不敢说,害怕阿尼亚姑妈生气责骂我。”听着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安慰了儿子,让他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承认错误,阿尼亚姑妈一定会原谅他的。看着这天真、聪明、淘气的孩子的成长,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愉快地笑了。令她非常高兴的是,在儿子内心深处进行的这场道德斗争中,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

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是错误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错了事。他用他的眼光去看,用他的头脑去想,难免不受到限制。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些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惩罚,或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分不明白现实与幻想等原因。所以父母应理清孩子说谎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具体的方法,如此一来,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并不难。

以下列出的是犹太人面对孩子说谎时所采取的原则:

一、父母对孩子应以理服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并且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孩子失去真实感。

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前后、内外一致。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又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三、父母应查清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并注意为孩子保密。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我保护、赢得大人注意,还是孩子分不清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段距离。通常要到五岁左右,孩子对现实与幻想之间才有一定的认知区别。另外,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四、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应重复。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的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五、父母以身作则,适时给予鼓励。“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依据,因此父母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他这一次犯错,只要他能有勇气承认,父母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孩子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六、就事论事,不要盲目责备孩子。家长必须持针对问题点来解决的态度,而不能一味批评孩子做错事情,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如您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你刚才说的话,似乎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点吗?”可以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能够给他更多的帮助,同时稳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大声责备或是贸然发火,孩子会受到惊吓,这样就无法清楚知道孩子说谎的目的和动机。要营造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有正向的发展。

拉比告诫世人,不要将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投射到孩子身上,打骂他们,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他们的机会。每个人都会说谎,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相信孩子会成为你所期望的那种人。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掌握分寸。孩子犯了错误,如果父母的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引起孩子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一语道破地严肃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一般都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 iioVHs9xhrmB7xowWumhCYg3AclxpJ3VqAeQ9xtOWTYTDxSYWmc2OZlz8akVtS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