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袁安归印

古代的官印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如果一个官员提出交回印绶将意味着什么?是辞职?是嫌官小?是要挟?是自责?还是示弱以获同情?

这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袁安归印,实际上是坚持自己意见的一种手段。

袁安字邵公,是汝南汝阳(治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人。汉章帝建初八年(83年),任太仆。

元和二年(35年),武威(治今甘肃武威)太守孟云上书说:“北匈奴已经与朝廷和亲,南匈奴也归顺朝廷很久了,可是南匈奴单于最近还往北匈奴部内抄掠,夺其大批牲畜、人口。北单于认为是朝廷欺骗了他们,又图谋侵犯边塞。应当令南部还其牲畜和人口,以平息他们的不满。”

章帝便召集百官商议此事。很多人都认为:北方夷狄,狡猾奸诈、贪得无厌。如果朝廷还其牲畜人口,他们就会认为朝廷怕他们,而妄自尊大,轻视朝廷。因此,不应归还其牲畜、人口。只有袁安说:“北匈奴派遣使臣献礼和亲于朝廷,从此以后,将所抢边境的财物人口全都归还我大汉,这表明他们畏惧朝廷之威。孟云身为镇守边塞大臣,提出不应对夷狄失去信义,应当还其财物以示朝廷对其优容,从而使边境安定,这是很对的,应当准许。”司徒桓虞听了袁安的话后,认为有理,也放弃自己意见,改而附和之。

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等人见桓虞改变立场,非常气愤。郑弘对着桓虞大吼道:“所有主张归还牲畜人口的人,都是对朝廷的不忠。”桓虞也大声斥责郑弘,双方都怒气冲冲,吵作一团。但袁安等人毕竟是少数,争论过后,司隶校尉将议论情况举奏,袁安等人也将自己的官印归还。

章帝知道此情况后,批复说:“大家各持己见,久议不决,此为正常之事。事以议从,策由众定,众人禀忠公议,乃为朝廷之幸。若都闭口不言,并非朝廷之福。袁、桓二人何以归印自贬,宜还印绶。”最后,章帝还是听从了袁安的意见。

【简评】

封建社会,“当官”是一般人垂涎向往的事情。于是,辞官不做便成为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行为。

辞官不做,可以分为两种:真辞官和假辞官。

东晋王羲之与王述不和,后王述任王羲之上司,王羲之耻居其下,在双亲墓前立誓不为官。王羲之为真辞官者。

东晋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媚颜郡中督邮,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县令之职,过上田园生活。陶渊明为真辞官者。袁安等人的辞官,并非真的不想作官,而是以此表明他们态度之坚决,也借此表明他们力量的弱小,这反而得到皇帝的同情和支持。 +M/DnpQm9lWbg6/XDH4m7D6b/NYcOBQ1MZwa11hCqrPnUYS8CeWGLWOcJzCmDp/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