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事于自然

(战国)庄子

天地虽然大,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却是均衡的;万物虽然多,它们的条理却是一致的;百姓虽然多,他们主宰者却是国君。国君管理天下要以顺应事物为根本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远古的君主统驭天下,一切都出自无为,顺任自然就是了。

以道的观点来看待言论,天下的名称都合理;以道的观点来看待职分,君臣各自承担的道义就分明了;以道的观点来看待才能,天下的官员都尽职;以道的观点广泛地观察,万物的对应都齐备。所以,通达于天的是道;顺应于地的是德;周行于万物的是义;上位的治理人民是各任其事;才能可得到充分发挥的是技巧。技巧合于事,事合于义理。义理合于记,德合于道,道合于天。所以说:古时候养育百姓的君主不贪欲,天下便可富足;自然无为,万物便将自行变化发展;清静不扰,百姓便能安定。《记》这本书上说:“贯通于道而万事可成,无心获取而鬼神敬佩、听从。”

先生说:“道,是覆盖和托载万物的,多么广阔而盛大啊!君子不可以不剔去成心去效法。以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自然,以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顺应,爱人利物就叫做仁爱,让各不相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做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叫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所以执持自然赋予的禀性就是纲纪,德行实践就是建立,遵循于道就是全备,不受外物挫折心志就是完全。君子明白了这十个方面,就是包容万物心地宽大广阔,而且像滔滔的流水汇集一处成为万物的归往。像这样,藏金于深山,沉珠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也不追求富贵,不把长寿当成是快乐,不把夭折看成是悲哀,不把通达看成是荣耀,不把穷困看成是羞耻,不把谋求举世之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把统治天下看成是自己处于显赫的地位。显赫就是炫耀。万物最终必定自于同一,死和生也并没有区别。”

先生说:“道,深渊是它的居处,是清澈明澄的。钟磐不敲就无法鸣响。所以,钟磐有声,不敲不鸣。万物的感应谁能确定它的性质。

“盛德的人,应该是持守素朴的真情往来行事而以通晓琐细事务为羞耻,立足于固有的真性而智慧通达于不测的境地。因而他的德行广远,他心思起作用,也是由于外物的交感。因而他的形体若不凭借行就不可以产生,他的生命若不凭借德就不可明达。保全形体,充实生命,树立盛德、彰明大道,这岂不就是盛德吗!浩大啊!忽然显露,突然而动,万物都紧紧地跟随着呢!这就是具有盛德的人。

“道,看上去是那么深远,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深远之中,却能看见明晓的真迹,无声之中,却可听到万窍唱和的乐音。深而又深之中却能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之中却能产生精神;所以道和万物相连接,道体虚寂却能供应万物的需求,时时驰骋不已却能成为万物的归宿。”

宇宙起源时的大初,一切都存在于“无”,没有“有”,也没有名称;道的开始呈现混一的状态,混一的状态还没有成为形体。万物从混一的状态中产生,这便是“德”;没有成形体时却有阴阳之分,不过阴阳的交合是十分吻合而没有缝隙的,这便称为“命”;阴气静止阳气运动化生万物,万物生成便具有各种样态,这就称为‘形”;形体保有精神,各有轨迹与法则,这就称为“性”。性经过修养再返归“德”,“德”同于太初。同于太初心胸便会虚豁,虚豁就包容着广大。浑合无心之言,无心之言的浑合,这便与天地融合为一而共存。这种融合没有痕迹,好像蒙昧又好像昏暗,这就称之为深奥玄妙的大道,同于自然。

先生问老聃说:“有人修道却与大道相背道,将不可的说成可,将不是的说成是。善于辩论的人说:‘分离石的质坚和色白好像高悬在天下宇宙那样容易看得清楚。’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吗?”

老聃说:“这样的人如同聪明的小吏供职时被技能所累,劳苦身驱扰乱心神。捕狸的狗被人拘系,猿猴因为灵敏才被人从山林里捕捉回来。孔丘,我告诉你,你所不能够听到和你所不能够说出的道理。凡是具体的人,无知无闻的多,有形的人和无形无状的道共同存在是绝对没有的。运动、静止、死亡、生存、衰废、兴盛,这六种情况全都出自自然,而却不知其所以然。若真的存在着什么治理,那也是人们遵循本性和真情的各自活动,忘掉外物,忘掉自然,那么就会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称为与自然融为一体。”

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忠臣、孝子的最好表现。父母所说的都加以肯定,父母所做的都加称赞,世俗便称他为不肖之子;君主所说的都加以应承,君主所做的事都加以奉迎,世俗便称他为不肖之臣。而不知道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必然妥当的么?世俗上所认为是的就认为是,所以为对的就认为对,却不称他们为谄谀的人。然而,世俗的观念和看法难道比父母更可敬,比君主更可尊了吗?

有人说自己是个谄媚的人,定会勃然大怒、顿时变色,说自己是阿谀的人,便忿然剧变面容。然而终身谀媚的人,比喻修辞以博取众人的欢心,却始终辨认不出过错。穿上华丽的衣裳,绣制斑斓的纹彩,打扮艳丽的容貌,来谄媚一世,自己却不认为是阿谀与世俗人为伍,符合是非观念,然而又不把自己看做是普通百姓,愚昧到了极点。

知道自己是愚昧的人,而不是大愚昧;知道自己是迷惑的人,而不是大迷惑的人。大迷惑的人,终身不解悟;大愚昧的人,终身不晓得自己的愚昧。

三个人一道行走而有一个人迷惑,所要去的地方还是可以到达的,因为迷惑的人少;要是三人中有两个人迷惑,就会徒劳而不能达到,因为迷惑的人多。现在天下人全都迷惑不解,我虽然祈求有向导,也不可能得到帮助。这不令人可悲么!高雅的音乐,世俗的人是不可能欣赏的,民间小曲,世俗人听了便会欣然而笑。

所以崇高的言论听不进世俗人的心中,而至理名言也不会从世俗人口中说出来,因为被流俗的言论所掩盖。要是让其中两个人迷惑而裹足不前,所要去的地方就达不到了。如今天下的人都迷惑,我虽然有祈求的向导,又怎么能达到呢!明知道达不到还要勉强去做,这又是一大迷惑呀,所以还不如弃置一旁不予推究。不予推究,谁和我同忧!丑陋的人半夜生孩子,赶快找人来照看,心里十分急,惟恐生下的孩子像自己。百年的大树,伐倒破开做成祭祀用的酒器,用青黄彩色来绘出花纹,余下的断木被弃置在沟中。青黄彩色的精美酒器与弃置沟中的断木比起来,美丑是有差别的,然而从失去原有的本性来看却又是一样的。夏桀盗跖和曾参史鱼,行为的好坏是存在着差别的,然而从他们失去人所固有本性来看却是一样的。

失去本性可列为五种:一是五色扰乱视觉,使得眼睛不明;二是五声扰乱听觉,使得耳朵不灵敏;三是五种气味熏扰嗅觉,袭刺鼻腔直通于嗓;四是五味败坏味觉,使得口舌受到损伤;五是好恶迷乱心神,使得心情轻浮躁动。这五种情况都是生命的祸害。

然而杨朱、墨翟用尽心力想出人头地自以为有所得,并不是我所说的自得。得到什么反被这所得而困,这可以说是有所得吗?那么大斑鸠小斑鸠在笼子里,也可以算是自得了。况且取舍于声色的欲念像柴草一样塞满内心,冠冕、朝服,拘束体外,内心塞满了栏栅,体外被绳索捆了一道又一道,眼看在绳索捆缚之中自以为有所得,那么罪犯反绑着双手。虎豹被关在兽槛里,也可以算做自得吗? nwdVYO/Qzplp06kzmTxfaP55AjePJ6lIjq6pEv+yl7OBX/mPeuEVJhmCmT6vLe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