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按】捉贼而必关门者,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三十六计》)
【译文大意】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零散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迫远赶。
【按语】捉贼之所以必须关闭大门,不仅怕他逃走,而且还怕他逃走后被别人利用。况且,对于逃走的贼不可再去追赶,是怕中贼的诱兵之计。贼性狡猾,善于奇袭,神出鬼没,专门引我疲于奔命!
《吴子》上说:“现在让一个亡命之徒.隐藏到广阔的原野,尽管是让干百人去追捕他,也会成为盲目而左顾右盼。这是为什么呢?是怕’他突然跳出来伤害着自己。所以,只要有一个人不怕死,就足可以使一千人胆怯。”追击盗贼,只要留有盗贼脱逃的机会,他就必然为了逃出而拼死格斗;如果截断他任何脱逃之路,盗贼就会必然被捉住。所以,对付小股敌人,必须包围歼灭他!如果办不到,就暂时放走不追。
【阐释】贼进家盗窃财物,把门关上才能捉住他。在军事上,就是对小股敌人采取围歼的一种计谋。
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互相火并。建安四年,冀州袁绍包围幽州的公孙瓒。公孙瓒派儿子到黑山求救;待援兵到后,里应外合,消灭袁绍。时过多闩.袁绍围急,公孙瓒又派人给求救援兵的儿子送信,请援兵尽快按期到来,并在信上约以举火为策应的暗号。不料,袁绍的前哨人员获得了公孙瓒的信,袁绍看过信以后,来了个将计就计,按信中所说的时间举火,公孙瓒以为援兵到了,遂出兵作战。袁绍事先埋伏好伏兵,诱使瓒军进入摆设好的“口袋”里,进行四面包围进攻。公孙瓒寡不敌众,惨遭失败,退回城里。袁绍军又紧紧围城,并挖地道,毁坏其城楼并接近公孙瓒的住处。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突然发起包抄进攻,致使公孙瓒在重重包围之中全军覆灭。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下东都洛阳,唐僖宗带着唐王朝的大臣们溜出长安向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逃跑,起义军进入长安。黄巢入京后做了大齐皇帝,大享宫廷快乐.完全忘记了唐僖宗还存在,唐的旧臣势力还存在,没有及时追击僖宗。僖宗逃到成都,召集旧臣商量反扑。他们训练士卒,调集军队,积极准备反攻。又暗中收买黄巢手下的将领与唐朝降将。唆使他们叛离。这一切,黄巢都未充分重视;大齐金统二年,唐军的军事部署已完成,形成了对长安义军的包围圈,接着,唐军在凤翔(陕西)一战中大获全胜。唐军一胜,便急欲夺功。于是尾追逃兵而来。黄巢与诸将分析了唐军的阵容之后,即定下了以退为进,“关门捉贼’伯勺策略。黄巢突然于五月初六向东退出长安,露宿于坝上。唐军将领率军杀进城去。入城的官军,看到城内早巳没有一个义军了,就松弛下来,大肆抢劫财物,强奸妇女,把个长安城闹得乌烟瘴气。义军迅速回师,直趋长安城,义军人人争先,奋勇冲杀.而官军士卒,金银财物满袋,包袱沉重,哪顾得上打仗。义军到处,只杀得唐军尸横遍地。长安城又回到黄巢义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