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韩非
古时候周文王统治丰、镐这一带,只不过几百里地,因为他施行仁义而使西戎归顺了自己,于是便统治了天下。徐偃王统治汉水以东的地区,方圆五百里,他也施行了仁义,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称臣。楚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起兵讨伐徐国,于是将它一举消灭。
周文王施行仁义而称王于天下,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使国家灭亡了,这就说明了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现在。所以说:社会变了,那么社会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舜统治时期,苗族人不服,禹要去讨伐他们。舜说:“不行。推崇道德不够深厚就要用武力,这不是我们的治国方法。”于是对他们施行道德感化三年,让人民拿着兵器跳舞,苗族人便臣服了。共工打仗的时候,兵器短的容易被敌人杀伤,铠甲不坚固的容易伤到自己的身体。这就证明兵器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现在。所以说:社会的情况变了,那么应备的措施也要变化。
上古的时候,在道德上竞争,中古的时候,在智谋上角逐,现在则在气力上较量。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鲁国派子贡去游说齐人。齐人说:“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只不过是想要土地,而不是你所说的这些。”于是率兵攻打鲁国,打到了离鲁国城门十里的地方。所以偃王施行仁义而徐国被灭亡了。子贡虽机智游说但鲁国也被灭亡了。由此说来,仁义和机智的游说,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如果去掉偃王的仁义,不用子贡的机智,凭借徐、鲁两国的力量去抵抗敌军的强大军队,那么齐、楚两国的野心就不会得逞于徐、鲁两国之间了。
古今的社会情况不同,新旧的政治措施也不一样。如果想用宽厚缓和的政治措施治理处于急剧变化时代的人民,就像不用鞭子来驯服一匹烈马,这是不明智所带来的后果。现在儒、墨两家都称赞先王爱天下,对待人民,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用什么来说明先王是这样的呢?他们说:“司寇行刑的时候,君主为此而停止奏乐;听到囚犯被执行死刑后,君主为此而落泪。”这就是他们所称引先王兼爱天下的例子。
如果将君王和臣子的关系像父子的关系一样处理,天下一定能够治理好,那么由此推出,天下就没有有矛盾的父子了吗?人的感情没有超过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疼爱的,虽然父母都表现出对自己子女的疼爱,但家庭也不一定和睦。君主对臣民虽然爱得深厚、难道就没有矛盾吗?先王爱人民,不超过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一定不背弃父母,那么百姓难道就一定能治理得好吗?而且司寇按照法令执行刑罚,君主因为这件事落泪,这样来表示仁义是可以的,但并不是用来治理国家的方法。落泪而不想用刑罚,这是君主的仁爱;然而不能不施行刑罚,这是国家的法则。先王仍要执行国家的法令,不能听凭自己的感情,那么仁义不能用来治理国家的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