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谏官谏用谏官

谏官是皇帝制度的产物,是专为劝谏皇帝而设置的。

谏官是朝廷政治的一角镜子,谏官所谏之内容,必是朝廷有缺陷的地方。

比如,谏官要求减轻赋税,则说明国家赋税很重;谏官劝皇帝远离女色,则说明皇帝终日混于后宫脂粉,荒废朝政。以此类推,谏官要求重用谏官,则说明谏官已被皇帝视为可有可无了。

唐朝中后期,谏官不再受重视。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元稹被宪宗任命为左拾遗,元稹就谏官的职任问题上书皇帝,他认为:“过去,太宗任命王邦与魏征为谏官,自己无论宴饮游观,还是寝息就餐,没有一时不让他们跟随在身边,还命令三晶以上官员入朝计议重大政务的时候,一定要派遣一位谏官跟随,以便检验各种议论的优劣,所以当时天下政治修明。现在的谏官,首先不能得到圣上的召见,其次不能参究当前的政治措施,只是跻身于朝班的行列之中,按时上朝拜见圣上罢了,谏官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希望陛下经常在延英殿召见谏官时,让他们把意见都讲出来,怎么能够将他们安置在谏官的职位上又对他们弃置不顾,并且疏远贱视呢!”唐宣宗听后,似有愧意。

不久,元稹再次上疏,他认为:“在政治修明与祸乱危亡的初期,肯定是有萌芽和迹象的。开通直言进谏的道路,拓广接受意见的范围,这是政治修明的萌芽。喜欢阿谀逢迎,被自己亲幸的人蒙蔽,这是祸乱危亡的迹象。自古以来,在君主继位的初期,肯定会有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士,从而奖赏他们,君子便愿意奉行他们的理想,小人也就不敢做奸邪之事了。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上下之志相通,幽通辽远之情畅达,即使不打算政治修明,能够办的到吗?如果君主抵制直言上谏的人士,从而惩罚他们,君子便会藏身隐退,缄口不言,但求明哲保身,小人便会曲意迎合,从而窃居君子的地位了。像这个样子,要办的事情就是近在十步之内,也完全有可能做出欺上罔下的勾当来,即使不打算招致祸乱危亡,能够办得到吗?”

元稹还举出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例子,“太宗刚刚执掌政权的时候,大臣孙伏伽就一件小事进谏,太宗大喜,重重地奖赏了他。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谈论政事的人们唯恐自己讲的不够深挚切实,从来不曾有人担心触犯忌讳。这是太宗认为顺心适意的事时候,侍卫们只好互传食物充饥,不仅对当世全无补益,却反遭后人讥笑,费力不讨好。他们的双耳与双眼、身体与心志并非不勤劳而辛苦,但是他们致力的事情,并不合乎情理啊!”

杜黄裳最后总结说:“一般来说,君主最忌不能推心置腹,臣下最忌不能竭尽忠心。如果君主怀疑他的臣下,臣下诓骗他们的君主,上下不能同心,要以这样的局面来寻求政治修明,不是很困难吗?”宪宗认为他的话极为正确。

【简评】

中国有句古话:“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意思是:厨十虽然没有完成厨房里的工作,但掌管祭祀的人也不会放下自己的事,而去代替厨师的工作。

国家之事,就要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使各种人才执掌各执能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作为一国之君,对国家政务,不论大事小事,都要事必躬亲,也是一种越俎代庖。其结果一是使他自己忙不过来,二也会使大臣们由于皇帝的过分干涉而产生不被信任的心理。

杜黄裳的分析及主张,对我们今天恐怕也有借鉴作用吧! wmUiL/XFc4K9kLr4uq2rZyghZ4zUZ0nvROtUD0/wOkPA19wJBrgAXSp/jomToEk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