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颁奖辞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安德斯·奥斯特林

最近几十年来,美国作家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文学创作形式,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美式文学的出现,不仅是文学界潮流变化的一种象征,也昭示整个人类伦理道德水平的变化。这一时期涌现许多备受瞩目和令人振奋的美国作家,他们的作品都带有这种独特的美式风格: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美国人身上独有的表达风格和用语习惯。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方式很快受到了欧洲各国读者的追捧。世界文坛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带有各国不同特色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国际文学更加丰富多样。

在这些新兴的美国作家当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相比其他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更加真实深刻。这些作品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魅力。海明威的作品戏剧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但轻快简洁,这使他与美国其他作家大为不同,显得鹤立鸡群。他 的作品生命力强,蓬勃向上的生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不同于当代盛行的悲剧幻灭风格,他的作品的出现,就像一阵清风吹向了死气沉沉的雾霾。曾经,为了提升工作能力,他接受了专业的、严格的新闻采访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早年时,他曾在美国堪萨斯城里的一家报社做学徒,那个时候,采访手册就已经告诉他:任何一个句子或是段落,都应该力求简洁,大道至简。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他一直遵从这条准则。修辞,在他看来只是发电机迸发出来的一点儿火花,在写作中可有可无。影响海明威最大的美国作家,要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直截了当又韵味独特的叙述方式,有音律般的美感,这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海明威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自愿到意大利服役,专职驾驶一辆救护车。战争期间,他一直待在意大利的皮亚维前线,迎着炮火不断奔走,在奋战中,有一次不幸被弹片击中,受伤颇为严重。当时他才19岁,却经历了如此残酷的体验,他充分认识到,原来战争的残酷性是如此可怕,他一生都无法忘记这一切。在后来的传记中,他详细记录了这次经历。不过,年轻的他并未被吓倒,甚至非常珍惜这些经历,就像托尔斯泰珍惜自己经历过的塞瓦斯多堡战争一样,你只有曾经身置其中,才能形象生动地描写它。战争结束后,经过几年的沉淀和整理,他把这段痛苦而又让人困惑的日子付诸文字,通过艺术加工后记叙在《永别了,武器》中,并于1929年出版。该书出版后,读者反应热烈,他也因此名声大噪。他另外的两部著名作品——《在我们的时代里》和《太阳照常升起》,都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为写作背景,他有高超的讲故事的天赋,他把它充分发挥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于悲剧性的、暴戾的场面,海明威有一种本能的特殊爱好,这两本书出版后的几年里,受这种本能的驱动,他去了非洲狩猎,也到西班牙去观看壮观的斗牛。在西班牙,热烈的场面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灵感,并创作出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于1940年出版。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拥有美国国籍的自由战士,一生都在为了捍卫“人类的尊严”不断战斗。这部小说是他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通过它,海明威将自己的喜好和感情彻底地表达出来,这在其以后的作品中再也没有过。

通过对海明威作品逐一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往往在短篇小说中,他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那高超的描述水平,他力求简洁明了,追求用最简短的话语准确地表达事物,这样,更易彰显主题。他这一类的小说有很多,比如《老人与海》(1952年),主要讲述一个古巴的老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的故事,赞赏了老渔夫的勇气和精神,他失去了物质上的一切,却仍能够坚持战斗下去,虽然在行动上遭受挫败,在道德上却是成功的。这部作品情节紧张激烈,一幕幕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作者笔触细腻,所写的场景却很粗犷,并且,始终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摧毁他,但却不能打败他。

在海明威早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粗俗野蛮的犬儒主义和冷酷无情,而诺贝尔奖倾向理想主义,所以这与诺贝尔奖的要求完全不一致。不过,对于他表现出来的这些思想,换个角度来说,也体现了他身上一种英雄般的悲怆情怀,这种情怀,是他对生命的感悟。作为一个男人,这种感悟主要表现在他对战争和冒险的喜好,他倾慕一些能参与战争的人,那些人在充满暴力和死亡的黑暗现实世界中,能痛快打上一场漂亮仗。这也可以算得上他男性崇拜中好的一个方面。换做一般的男权主义者,只会盲目炫耀自身的优越性,继而导致自己的失败。所以,通过这些也能看出,“勇气”一直是海明威的写作主旨。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不断地经受历练,才能够顽强地面对一切冷酷的现实,才不会去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

同时,海明威是一个以叙事为主的作家,所以,他必须尽量做到客观真实。有些作家写作时,容易掺杂自己的感情倾向,为了说明某些道理和观点,以上帝的姿态一味地向人们灌输某种思想,这是不足取的。在海明威还是记者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尽力遵循客观真实这一原则了。在他看来,战争是造成他所处时代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他摒弃幻想,用一种沉稳、现实的观点去看待战争。记叙战争时,他态度严肃,描述客观,不会让情绪影响他的描绘和评价,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写作领域,海明威开创了许多独有的技巧,他记叙水平精湛,这对近期美国和欧洲文学界影响都很大。他作品中对话生动形象,一些语言的插入和暗示浑然天成,人们可以模仿他,却难以达到和他同样高超的水平。人们口语中有许多微妙的地方,在写作中,他能够把这些都展示出来。甚至还把人类那种无私的境界也展现出来了,在那种境界中,他不掺杂个人情绪,只把事情用最客观的态度表述出来。在阅读他作品的时候,有些对话可能会让你觉得毫无意义,但我们一旦明白他的写作技巧,就会发现这些话看似无用,实则大有深意。他经常会把一些话留给读者,让读者慢慢体会,这样,读者会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他也能更加收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的作品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人物和场景总是会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在磅礴大雨和泥泞中,亨利坚持作战;在西班牙的一个深山中,约旦因为爆破桥梁而丧命;在茫茫大海上,古巴的老渔夫和几条大鲨鱼孤军奋战,不远处,隐约闪着哈瓦那灯光……

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年前美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梅尔维尔创作了一部古典巨著《白鲸》,《白鲸》讲述的是一条白色的鲸鱼被一位偏狂的船长追杀的故事。如果我们把它和海明威近期的作品《老人与海》放在一起研究,就会发现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在说明人有无限的潜能和忍耐力,可以对看起来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发起挑战。就像海明威作品中说的: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摧毁他,但却不能打败他。而且,两部作品取材也类似,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海中的巨兽。但是表现手法不同,梅尔维尔是浪漫主义,海明威则是现实主义。

所以,海明威是我们当今最伟大的作家,我们决定把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我们这个时代是痛苦的,他塑造了这个时代的现实人物,态度客观负责。海明威是第五个美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今年,他刚好满56周岁,但很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原因,他不能亲自来这里领奖,所以美国的大使将会代他来领奖。 E5ZNCDilCaTuGhadWVpVwuupOwS7CDPVXgjrYhAgCa+Mka/eRi9NrlozrnkzE8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