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考古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的新石器文化是( )。 [2012年统考真题]

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2.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是( )。

A.尧刑

B.舜刑

C.禹刑

D.桀刑

3.“夏台”是夏朝建立的监狱,也称作( )。

A.钧台

B.菱里

C.圜土

D.轮台

4.在甲骨文的研究领域,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 )。

A.王懿荣、刘鹗、董作宾、郭沫若

B.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

C.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王懿荣

D.刘鹗、罗振玉、郭沫若、王国维

5.( )选拓龟板,印成( ),这成为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之作,此后,甲骨学逐渐成为了新兴的国际性显学。

A.刘鹗 《铁云藏龟》

B.张光直 《商代文明》

C.王宇信 《甲骨学通论》

D.郭沫若 《甲骨文合集》

二、名词解释题

1.甲骨文 [兰州大学2015年研]

答: 甲骨文是指商代刻在占卜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文字。商代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凡遇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大事,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每次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都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章。在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10万多片,所记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4500字左右,今已确认者约有2000字左右。

2.青铜时代 [华中师大2015年研]

答: 青铜时代是以青铜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编年范围在公元前第4千年~前第1千年。青铜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青铜文化最早出现在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欧洲、埃及、印度等稍后,美洲较晚。中国的青铜时代则从公元前21世纪起到前5世纪结束。青铜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3.少康中兴

答: 少康中兴是指夏朝第六世君王少康夺回在其先祖太康手中失去的王位,并使夏王朝的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有蒸蒸日上的气象。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先后寄居在有仍氏、有虞氏之地;在有虞氏的帮助下,“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少康于是开始谋划复国。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联系,又广施德政收抚夏后氏遗民。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4.二里头文化

答: 二里头文化是指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晋南、豫西,尤其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文化是进行夏文化探索的主体内容。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据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5年~前1625年之间。一般将它分为四期。考古学家对于这四期文化的归属有较大分歧。二里头文化中以第三期的内涵最丰富,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两座宫殿遗址。包括夯土台基、殿堂、廊庑、庭院、殿门等配套建筑,还有用于排水的管道。台基面积约1万平方米,高近1米。这样大型的宫殿建筑,应当是王权的象征。宫殿周围还发现了陶器、骨器等作坊遗迹,特别是铜器、铜渣、坩埚碎片的出土,表明此时已经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5.安阳殷墟

答: 安阳殷墟是河南安阳小屯村商朝王宫的遗址。该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为宫殿区,已发现53座建筑基址。这些宫殿是王都内规格最高和最为华贵的建筑物,包括商王及王室贵族起居、议政和举行典礼的场所,一级官署机构和用于祭祀祖先神灵的宗庙。作为王室档案记录的殷墟甲骨文,也大都出土于宫殿区。 St/qigGZb7j81dnnfUIiPwnYZc1Saz5pqLOpR6dZDPRoQ9r1qkWsrpyA4cdonv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