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会文章的内容,一个有趣、新颖、醒目的标题能体现文章的内容,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学们在给作文拟题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沾光法
著名的人物、事件以及名胜、景区等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能借用它们的影响力来拟题,定能引人注意。如《“小诸葛”二三事》《我班的“贝克汉姆”》《闽南的西双版纳——牛姆林》等。
2 活用诗词、名言法
对诗词、名言既可直接引用,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可稍作改动,如《学海无涯巧作舟》等。
3 大词小用法
将用在大的方面的词放在小的方面来用,能在严肃中透出一丝诙谐。如《我的A计划》《我家的“总理”大人》等。写紧张备战毕业考试的《决战即将打响》中“决战”一词本指决定胜败的关键战役,现在用在考试上,是不是多了几分调侃与无奈呢?
4 设疑法
如果能在题目中巧设疑问、故弄玄虚,一定能激发读者探疑的兴趣。如《张老师的秘密》《我的学习秘诀》《她怎么了》等。
5 巧用修辞法
写文章运用修辞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拟题也是如此。如《父爱如山》采用了比喻,我们从题目就可以知道文章要表现父爱的伟大;《春雨在唱歌》运用拟人写出了春雨的可爱……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读者“一见钟情”。
如果说“意”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骨肉,主题全靠材料来体现。恰当的选材是作文成功的保障,选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功与否。那么,写作时应该如何选材呢?
1 从熟悉的生活入手
选择熟知的材料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如《温暖》一文中这样写:
一句关心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那天早晨,我刚起床,爸爸便对我说:“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你记得多加件衣服,上学时别忘了带雨伞。”我听了心里一颤,随即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一个鼓励的眼神使我感到温暖。记得上一次期中考试,我考得非常糟糕,心里特别难过,周末回家也显得无精打采。妈妈知道了原因,并没有发脾气,而是给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随之,我心头一热,流下了惭愧的泪水。
一杯热茶让我感到温暖。一天晚上,我正为一道数学题奋战时,房门轻轻被推开了。只见弟弟端着一杯热茶向我走来,对我说:“姐姐,学习这么长时间了,很累的,喝一杯热茶吧。”看着弟弟真诚的目光,听着弟弟关心的话语,又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
小作者选择了三个亲身经历的小场景:爸爸的一句提醒、妈妈的一个眼神、弟弟的一杯热茶,都是生活中最熟悉的,然而小作者将它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列构段,形成一股感人的力量。
2 选取小的切入点
切入点越小越好,小中见大,深处开掘。这样更能将文章的主题落在实处,读来更加真切。如《银耳羹的滋味》一文中这样写道:
“你最近胃口不太好,喝碗银耳羹吧。妈妈特意为你熬的。学习要抓,身体也要保护啊。”说完,她就把银耳羹轻轻地放在书桌前,轻轻地走了。
我端起碗,一勺一勺地品味着洁白的银耳羹。那清亮的透明液体的甘甜味顺着喉咙滑溜下去,一瞬间,我感到全身舒坦,犹如饥渴难熬的小树得到了救命的甘泉,那种舒坦甘爽,一直伴随着我完成作业。
那天晚上,按照母亲的要求,我很快就上床睡觉了。梦境里,我感到了银耳羹的清凉和甜润,还看到了母亲和蔼的笑脸。银耳羹就是母亲的关心和爱护啊!
本文的主题是母爱,可小作者却从众多的生活事例中精选出母亲为自己熬银耳羹这件小事,来赞美母爱的伟大,小中见大。
3 有时代气息
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可以使文章独具一格,让读者耳目一新。如《没有硝烟的天空》一文:
有一次,我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是发生在以色列的一起恐怖袭击的车祸画面。镜头中的一位妇女得救了,但由于紧张、惊吓,以致在救护床上的她,紧紧地抱着头,伤心地哭了。这位妇女不过是想上街购物,但没想到……可见,这个社会已经不安全了。看着那位妇女憔悴的面容,听着她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听到了她心灵深处的呼唤。
小作者选取了国际热点事件“以色列恐怖袭击”入文,为文章增加了新意。
总之,要想写好考场作文,精当的选材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紧扣主题,从生活出发,力求新颖。所选材料能小中见大,有时代气息,文章就丰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