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貌

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渭、泾、洛等河流下游冲击形成的关中平原;南部为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南北殊异。全省从南向北依次可分为陕南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3个地貌单元。平原多河水,自然、经济条件较优越;陕北黄土高原多风沙地貌,但滩地地下水丰富,埋藏浅,夏季水草丰富;陕南山地中盆地多,耕地集中,是全省主要的粮食产区。

陕南山地

秦岭、大巴山山地合称陕南山地,主要包括介于两山之间的汉江谷地,是由古老的变质岩和花岗岩为主的褶皱断块掀升作用形成的冲高山地。秦岭呈东西走向,北坡陡峻,南坡平缓,多深切山谷,是中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大巴山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陕西和四川的天然分界线。山地山势较和缓,多浑圆状成平梁山丘。秦岭、巴山之间形成两个盆地;一是勉县至洋县间的汉中盆地;一个是以安康为中心,包括汉江、月河两岸平地的安康盆地,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3千米~5千米。这两个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农业较发达,是陕西重要的稻谷产区。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又名渭河平原或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海拔约325米~800米,东西长360千米,南北宽度不一。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平原中部,两岸地势不对称,有明显的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干流及支流灌溉平原的良田,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区也是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是中国重要的麦棉产区。

陕北黄土高原

黄土台塬
塬是黄土堆积受流水侵蚀残留的高原面,地表平坦,坡度1~3度,如泾河上游的董志塬、洛河的洛川塬等。塬面被沟谷强烈侵蚀后称为破碎塬。在大的地堑断陷谷地里,断裂往往呈复式阶梯状。覆盖其上的黄土塬称为黄土台塬。黄土台塬通常保存较完整,如汾渭断陷谷地里的黄土台塬。梁在平面上呈长条形,顶部宽度不大,多数仅长几十米到数百米至数千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

陕北黄土高原地质结构上属鄂尔多斯地台,位于北灵山、药王山和黄龙山一线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数地区覆盖了深厚的黄土。其厚度一般在50米~150米之间,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经长期流水冲刷和其他外力的剥蚀作用,发育成塬、墚、峁、沟壑等多种地貌,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长城沿线以北属风沙地形,属毛乌素沙漠;沙漠以南是塬、墚、峁、沟壑地形,其中延安以北以峁为主,延安、延长、延川县以梁为主;延安以南以塬为主。滩地地下水丰富,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成为点缀于沙区中的绿洲。

黄土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数地区覆盖有浓厚风成黄土,厚约几十米至百余米。经长期流水冲刷和其他外营力的剥蚀作用,发育成塬、墚、峁、沟壑等多种地貌,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秦岭

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的褶皱断层山脉。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渭河、淮河、汉江、嘉陵江等水系的分水岭。广义的秦岭西起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等。狭义的秦岭指陕西省境内一段,其主峰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岭(以下指狭义秦岭)北麓有大断层分布,所形成的断层崖十分明显。稍大的溪涧有72条,通称“秦岭七十二峪”,在峪口外有由洪水冲积物冲积而成的山麓洪积扇。由于受北仰南俯断块构造的影响,分水脊偏北,北坡短而陡峭,河床比降在15‰~40‰;南坡是断续近东西向的山岭,最多可至9条,山间有众多盆地组成“盆地山岭”。南坡坡面长而倾斜和缓,河床比降在10‰以下。秦岭主峰太白山高山寒冻风化作用强烈。由于古冰川作用,乱石流、冰斗群、冰川槽谷、刃脊、角峰等都有分布。太白山附近的财神岭、兴隆岭、父子岭等,海拔在3000米左右,岭岭相连,构成秦岭高大山体的部分。宝鸡以南的秦岭分为3支:北支大散岭;中支凤岭,其间夹有双石铺、凤州、安河、平水和靖口等构造盆地;南支是紫柏山。西安以南的秦岭通称“终南山”,较高山岭有苜阳山、四方台、东光秃山、平和梁等。秦岭东段呈手指状分开,太华山呈北东东向,以险峻闻名的西岳华山,五峰林立,山势挺拔;蟒岭和流岭呈西西北向,北坡陡短、南坡缓长;鹘岭呈近东西向。介于这些山岭之间有洛南、山阳、漫川关、富水等红色盆地,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和南洛河等穿行其间,形成冲积小平原。区内年均温大部分在10摄氏度~14摄氏度,最冷1月均温1摄氏度~2摄氏度,最热月7月均温20摄氏度~26摄氏度,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700毫米~900毫米,夏秋雨量丰沛,约占全年降水的70%~80%。气候垂直分带性较为明显。山地棕壤广泛分布,质地黏重,腐殖质层较厚,呈弱酸性反应,表土层湿度较大,略带淋溶现象。天然森林、次生林和灌木草本保存较完好,森林覆盖率达47%。林下灌木及草本种类繁多。林内野生动物也很多,是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稀有、珍贵动物的产区。

秦岭北坡秋色
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此外,秦岭以其屏障作用,还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重要分界;在水文上,它还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太白山

太白山八仙台
八仙台是太白山最高巅,从下向上望去,峰顶庙宇凌空,锷刺蓝天,李白有“举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然而攀上去,却另是一番景象,台面开阔平坦,向西直通跑马梁,站上拔仙台极目远眺,果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位于陕西省眉县南部,兼跨太白县、周至县部分地区。顶峰冰冻期长,除盛夏外,积雪不消。由关中平原南望,山顶银光闪闪,故名。太白山是以巨大的花岗岩体为核心的断块山,形成于1亿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时期。花岗岩节理发育,断层错综,多孤峰插天的花岗片麻岩柱峰。海拔3767米的顶峰八仙台,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片麻岩构成的锥状山峰。南北两坡有串珠状冰斗湖,最大者为大爷海,海拔3590米,面积近5000平方米,呈椭圆形。太白山为中国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植物品种荟萃之地,资源丰富,垂直分带明显。现已成为自然地理、植物、动物、中药、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野外考察的重要基地。“太白积雪”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斗母(宫)奇峰”“平安(寺)云海”为著名胜迹。 iwx/fWt+6neuoqeVk9MVEoGsjTDZhFtrPVPQRwgYU46twHYZn2RELxSMXWmk/4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