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黎巴嫩

国名:黎巴嫩共和国

面积:1.045万平方千米

首都:贝鲁特

人口:458万(2014年)

民族: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

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和英语

黎巴嫩位于亚洲的西部,地中海东岸,是一个夹在山脉、沙漠、海洋之间的狭小地带,自然资源贫乏。它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邻,海岸线长220千米。属地中海气候,冬季雨量丰富,自西向东逐渐减少。黎巴嫩山西坡多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内地干燥。1975年开始爆发了一场内战,黎巴嫩面临分裂的威胁,后来在沙特阿拉伯的调解下于1989年达成了和平协议。

阿拉伯人忌黄色;禁止吃猪肉和喝酒;妇女忌暴露肌肤;禁止侮辱公务员、国旗和宗教信仰;忌给妇女拍照。

黎巴嫩国名来自黎巴嫩山脉。“黎巴嫩”在希伯来语中是“白色山岭”之意,国名意为“白山之国”。

宪法规定黎巴嫩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利均属非法。

黎巴嫩以中东新闻中心著称。全国各类报刊有600余家,其中52家为政治性日报。

复杂的地形

黎巴嫩位于阿拉伯世界的心脏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国内50%以上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仅西部海岸有狭长的平原,国土自西向东分为四条南北纵列带:沿海平原、黎巴嫩山脉、贝卡谷地和外黎巴嫩山。沿海土地很肥沃,内陆基本是山区,险峻的黎巴嫩山脉高耸入云,纵贯全境,山顶终年积雪,形成西亚特有的积雪山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巴勒贝克神庙

巴勒贝克神庙位于贝鲁特东北85千米的巴勒贝克镇的贝卡谷地,即“太阳城”神庙。神庙修建于公元前2000年,是腓尼基人为祭祀太阳神巴勒而修建。这是一组神庙群,神庙一色用巨石垒成。正殿高达数十米,巨石均为长19米~20米,宽4.5米,厚3.6米,重量不等,但最重的达到2000多吨一块。在祭祀大厅,古代用少女活祭的两个祭坛和祀坛上的“血槽”至今仍存。大厅西端为朱庇特神庙遗址,古时雄伟壮观的科林斯式的殿堂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的6根巨石柱仍不减当年雄风。朱庇特神庙左侧是建于公元100年的酒神巴克斯神庙,巴克斯神庙的前侧则是爱神维纳斯神庙,这座建于245年的圆形建筑现已基本倾塌。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贝鲁特面向地中海,背靠黎巴嫩山脉,气候温和。城市中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和老式的红瓦石房,同市内高大的棕榈树相映照。

黎巴嫩属于地中海气候,由于受到位于海岸地区呈平行走向山脉的影响,沿海与内陆气候的差异很大。海中的鸽子岩是黎巴嫩的独特景观。

留言崖

留言崖位于贝鲁特以北山区离卡勒卜河不远的山崖上,不同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刻上了契形文字、象形文字、拉丁文字和阿拉伯字等近20种文字。这是古时胜利了的军事统帅在这里留下的光辉战绩。这里最早留下的记载的是公元前13世纪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战胜赫梯人的一段碑文。石崖留下最后记载的是阿拉伯人自己刻下的,上面写着“1946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法国士兵离开黎巴嫩”。

黎巴嫩的独立历史

黎巴嫩的历史自公元前3000年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在黎巴嫩定居开始。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等统治。7世纪~16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又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入侵黎巴嫩,黎巴嫩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14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巴嫩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军全部撤离后,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独立后黎巴嫩国内教派之间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加上以色列的多次武装入侵,黎巴嫩国内战火不断。直到2000年,黎巴嫩政局才基本稳定。5月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黎巴嫩收回被占领22年的国土,重建工作逐步展开。

民情风俗

黎巴嫩的社会风尚主要受宗教影响,提倡宽厚、仁慈、平等、博爱。人们见面总要热情地打招呼,流行握手礼,在国际场合,采用国际通用的称谓。黎巴嫩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各种教规。另外,黎巴嫩也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深,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其风俗习惯比较开放。但一些部落仍保留传统的社会习惯。尤其是西贝鲁特及南黎巴嫩等地区。

在贝鲁特,一个家庭刚做完棕榈主日弥撒。棕榈主日是纪念耶稣受难前进入耶路撒冷时,民众用棕榈树枝欢迎他的节日。

黎巴嫩有许多奇特的婚俗,有一种叫“当面灌水”。男方到女方家中相亲时,姑娘要当着男方父母的面往水壶里灌水,灌水时必须小心翼翼,避免把水灌到壶外。如男方父母感到满意,再替儿子求婚。

中东的中心——贝鲁特

贝鲁特是黎巴嫩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坐落于黎巴嫩山脉突入地中海的山岬上,在公元前4世纪,黎巴嫩就具有古希腊文明的特点。贝鲁特的工业较发达,全国工业企业的39%集中在此城。商业、财政、金融活动均具有国际性。作为中东重要海港之一的贝鲁特,水深港阔,3个码头均可停泊几万吨级轮船。贝鲁特同时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城北约30千米处的勃洛斯镇,保存有腓尼基人的村落和古罗马城堡遗址的残垣断壁。而在最古老的米拜勒镇附近的安内雅山山顶,建有一座富有腓尼基建筑风格的石砌的圣·马龙教堂。此外,在贝鲁特还有黎巴嫩国家博物馆,馆内陈列有腓尼基时代和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珍贵文物。

在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宰牲节上,要宰骆驼或牛羊来祭祀。

作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存的国家,黎巴嫩每年都要迎接圣诞节、新年和标志着穆斯林斋月结束的开斋节的到来。

第二大城——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面临地中海,为全国第二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的时候就有基督教教义传入。638年时阿拉伯人占据此地,1109年被十字军征服,但在12世纪时又回到伊斯兰教徒手中。后来受到马木留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18年被法国占领,黎巴嫩独立时才归还。的黎波里全城主要由两个主要居民区组成,一个是“港口”,一个是“城区”。近年来城市的建设使新建筑不断增加,港口和城区已经连接起来。古城区的街道很有特色,市内还保留有古代的城堡和遗址,包括十字军占领时所遗留下来的城堡和代表阿拉伯文化的遗址,这也使得黎巴嫩成为重要的旅游中心。

再现中东经济中心的目标

黎巴嫩是个以商业为主的国家,商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曾经享有中近东贸易、金融、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1975年~1990年,黎巴嫩内部战火连绵,加之以色列入侵,经济损失估计约400亿美元。哈里里出任总理后,着手进行经济和行政改革,全面开展重建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经济有所好转。但近两年来经济情况欠佳,2000年黎巴嫩经济在低谷中徘徊,债务、赤字高居不下,哈里里政府执政后推行积极开放的经济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困难,以实现战前繁荣,使黎巴嫩重新成为中东的经济与金融中心。

黎巴嫩粮食播种面积10万公顷左右,其中3/4种小麦。图为黎巴嫩的面包卖主在沿海的公路上卖特制的黎巴嫩面包。

农业概况

黎巴嫩农业较落后,全国可耕地面积24.8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0.4万公顷。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畜牧业以山羊和绵羊为主,养殖业较发达。经济作物以烟叶、甜菜、橄榄等为主。

的黎波里面临地中海,由两个主要居民区组成,一个是“港口”,另一个是“城区”。由于新建筑的不断增加,城区和港区已经连接起来。

工业概况

黎巴嫩的工业生产对国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以服装、食品、烟草、酿酒、家具制造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有炼油、机械、水泥等部门;轻工业以纺织业为主。近年来电力得到很大的发展,甚至可以供应到邻国叙利亚。此外,由于中东其他国家设立的石油输油管有的经过黎巴嫩,所以该国每年可收取一笔可观的“过路费”,这项收入已成为黎巴嫩重要的财政来源。食品工业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 FeykVFXSkhYV1hrK00vgr633Q2KmRvD3TtMcgYmvwYBXX8kpjY6bbosviN1B7A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