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罗马尼亚

国名:罗马尼亚

面积:23.83万平方千米

首都:布加勒斯特

人口:1994万(2014年)

民族:罗马尼亚族占89.5%,匈牙利族占6.6%,吉卜赛人占2.5%,日耳曼族占0.3%,其余民族占1.1%

语言:官方语言为罗马尼亚语,主要少数民族语言为匈牙利语

罗马尼亚位于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北部,东南濒黑海。东北部和北部与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相邻,南部与保加利亚为邻,西南与塞尔维亚交界,西北与匈牙利接壤。罗马尼亚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欧同黑海、中东相连的主要通道之一,是波罗的海同巴尔干和地中海相连的中心点,又是中亚各国同欧洲进行管道油运输的必经之地。

多瑙河三角洲面积近6000平方千米,大面积湿地分布于罗马尼亚与乌克兰边境,是欧洲现存最大的天然湿地,这里风光绚丽,资源丰富,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地质、生物实验室”。

自然地理

罗马尼亚境内平原、丘陵、山地各占1/3。喀尔巴阡山脉呈弧形盘踞中部,弧内为特兰西瓦尼亚高原。摩尔多韦亚努峰为全国最高点,海拔2543米。南部为多瑙河下游平原(瓦拉几亚平原)。东北部和东南部分别为摩尔多瓦高原和多布罗加丘陵。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及其支流锡雷特河、奥尔特河等。境内湖泊,以黑海沿岸的拉济姆湖、锡诺耶湖等组成的湖泊群面积最大。

多瑙河三角洲

多瑙河三角洲位于罗马尼亚东部,多瑙河的入海口附近。它是多年来多瑙河每年挟带的数亿吨泥沙逐渐堆积而成的。这儿大大小小的河道和湖泊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并且还在不停地扩张,“水上公园”也由此得名。在三角洲的腹地有一个巨大的“浮岛”,这也是三角洲的一个奇景。“浮岛”表面上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有各种动物,但下面却是一片汪洋,是鱼儿的避风港。“浮岛”的总面积约为10万公顷,厚度一般在1米左右。浮岛在水中随风漂浮,时时改变着三角洲的面貌。其实,多瑙河三角洲中陆地面积只占25%,但芦苇覆盖了三角洲2/3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芦苇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罗马尼亚也因此被称为“芦苇之乡”。

喀尔巴阡山在欧洲与阿尔卑斯山齐名,在罗马尼亚境内分东、南喀尔巴阡山,东喀尔巴阡山北部较高,越往南越低,这是由北向南过渡的山间谷地。

卡特拉克塔峡谷区

多瑙河自巴齐阿斯起,进入了卡特拉克塔峡谷地带。由花岗岩等组成的喀尔巴阡山和巴尔干山脉把河谷紧缩得十分狭窄,上下两端水位落差很大,因此,这段峡谷水急浪涌。这段峡谷区是由于地质作用以及河流的不断冲刷而形成的,包括著名的卡桑那峡谷和铁门峡谷。峡谷区总长120千米,是欧洲最长最大的峡谷。卡桑那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林立,绝壁与恶水相连,极为雄伟壮丽。个别地方覆盖着森林的陡峭河岸把河谷紧缩得只有20米宽左右,深度可达50余米。

罗马尼亚境内的喀尔巴阡山

罗马尼亚境内喀尔巴阡山脉一般高1000米~1500米。山脉北段比较紧束,山岭重叠,河流横切,形成许多幽深的峡谷,著名的比卡兹峡谷就在此间。山脉越向南越散开,山岭间有断层陷落的构造盆地、河流切割的宽谷。喀尔巴阡山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是南喀尔巴阡山和东喀尔巴阡山。其中南喀尔巴阡山东起普拉霍瓦河谷,西到多瑙河,延伸约300千米,主要由古老的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砂岩等构成。南喀尔巴阡山是罗马尼亚最高峻的地区,海拔超过2500米的几座高峰都集中在该地区。发源于高山上的几条河流将南喀尔巴阡山分割成4个巨大的山块:布切吉山、弗格拉什山、帕伦格山、雷泰扎特山。南喀尔巴阡山最西端

的巴纳特山块由最古老的石灰岩组成,这块山地受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风化溶蚀,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形。地表崎岖不平,千姿百态;地下岩洞遍布,形态万千。在这里可以同时观赏到像图尔达、加尔比纳、奥尔登库斯等峡谷的悬崖峭壁、险峻的山峡和天然桥,还可以看到如切特齐列,以及梅齐亚德、瓦杜尔等奇异的地下岩洞,这里面有时隐时现的河流、嶙峋古怪的“奇幻世界”。

罗马尼亚境内独特的风貌。

罗马尼亚的教堂。

历史文化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为达契亚人。公元106年,达契亚人被罗马帝国征服后,逐渐与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民族。经过多次的合并与独立,罗马尼亚终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罗马尼亚简史

罗马尼亚人认为公元前4世纪的达契亚人就是他们的祖先。公元106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征服,1877年5月罗马尼亚宣布独立,1918年12月,特兰西瓦尼亚和罗马尼亚联合,罗马尼亚成为统一的国家。1944年8月罗马尼亚向德国宣战。1947年12月30日,宣告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通过新宪法,改称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30日,改国名为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的独物建筑。

乡村博物馆

罗马尼亚博物馆众多,其规模悬殊,内容迥异。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布加勒斯特赫洛斯特勒乌湖畔的乡村博物馆。它是一座专门介绍罗马尼亚各地农村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和农民生活习俗的露天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每个院

落,包括房间布置,完全保持不同地区的建筑特点和原来的样式、风格。并且展出有水磨风车、木刻、刺绣、彩陶等3万件实物原件,供游人参观。

多彩的民间妇女头饰

博物馆中的展品。

罗马尼亚的农村妇女的头饰各种各样,从不同的头饰也可以看出她们是否出嫁。未婚姑娘都把头发梳成辫子,再配上绢花和彩色串珠等饰物;已婚妇女则常常用丝织的绣花长头巾把头发遮盖起来。然而,各地妇女的包扎方法和配用的饰物也有所不同。布拉索夫地区的妇女用两根金属簪子固定头巾;巴纳特地区的已婚妇女不用长头巾,而用金丝银线织成的发帽并带彩丝做成的流苏。

民间乐器

罗马尼亚民族乐器多种多样,能够演奏许多优美的乐曲,有的配合舞蹈,更能显出其民族特色。在其众多的乐器中最突出的是二三米长的“大号角”——布丘姆,这是罗马尼亚最古老的乐器,具体做法是,把松木削成片后做成圆箍,然后连结成长长的管子,其表面涂有油漆并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布丘姆的声音能在山谷里回响,余音不绝,古代常利用它的回响来传递信息。

绚丽多姿的舞蹈

罗马尼亚民间舞蹈绚丽多姿,集体舞蹈最为流行,有贝利尼察舞、霍拉舞、骑士舞等。其中贝利尼察舞最有趣,众人围成一圈,当舞曲响起时,一名舞者就走进圈里舞动手帕,按节拍边绕圈边舞边挑选异性舞伴。选中后将手帕套到对方的后颈上,请对方走到舞场中央。起跳人把手帕铺在地上,双方跪在上面,互亲双颊。然后,被请进圈里的人捡起手帕,再去寻找新的舞伴,继续跳下去。围观的人则拍手助兴。

雕塑

罗马尼亚当地的建筑。

罗马尼亚的雕塑艺术大多用于装饰君王和地主的府邸,或者用于手工制作的寓意图案来装饰墓碑。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美术学校的雕塑教师、雕塑家卡尔·斯托扬尔克(1826~1887),是第一位创作了著名艺术作品的人。他的学生扬·乔尔杰斯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个杰出的肖像雕塑家,米哈伊尔·帕斯卡利的半身像、布加勒斯特的格奥尔基·拉泽尔塑像以及雅西的格奥尔基·阿萨基塑像等肖像艺术作品皆出自他的双手。雕塑家迪米特里·帕丘雷亚(1875~1932)是罗马尼亚又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极具雄伟的浪漫主义气魄。他把拜占庭绘画与雕塑艺术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巨人》和《圣母入睡》。他的晚年作品则越来越现实主义,塑造了一些奇异的、并赋予它们以神秘的象征含义的作品,如他的《战神》和《空中的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女怪》等。和他同一时代较突出的古典派雕塑艺术家还有弗里茨·斯托尔克。

“绿色夫妻”

罗马尼亚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国家。青年男女恋爱、结婚也常和绿树联系在一起,因而有“绿色夫妻”之称。他们在绿树下谈情说爱,互诉衷肠。举行婚礼前,新郎、新娘要砍下一些绿树枝,在山坡上建造一座象征爱情的“未来之门”。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乡亲们的簇拥之下,从“未来之门”走过去。在另一边,新郎、新娘共同栽种两棵小树。然后人们围着小树载歌载舞,欢庆一番。

大事年表

城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罗马尼亚的城市发展很快。有些城市,虽然人口不多,但颇具特色,或是工业生产基地,或是文化中心,或是历史名城,或是旅游胜地。但它们都拥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座城市都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这样的共同点,根植于罗马尼亚多层面而悠久的历史。

首都布加勒斯特

罗马尼亚的美丽风光。

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政治、经济、科学、文教中心和最大的城市。据历史记载,布加勒斯特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659年起成为瓦拉几亚公国首府,1862年成为罗马尼亚首都,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在此宣布独立。布加勒斯特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3%,主要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飞机制造、化工、冶金、电气、电子、精密机械、建材、木材加工、轻工和食品等。布加勒斯特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国际、国内机场,四通八达的铁路(含地铁)和公路网。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建了大批住宅和现代化建筑。颇具代表性的建筑有:凯旋门、议会宫、新闻大厦、展览中心、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世界贸易中心和洲际饭店等。

“黑海明珠”——康斯坦察

珍贵而特色鲜明的古罗马建筑。

康斯坦察港是罗马尼亚第一大港和最大的造船中心,同时也是罗马尼亚最大的夏季旅游中心和度假胜地,被称为“黑海明珠”。康斯坦察历史十分悠久,它最初是希腊人在黑海殖民地的据点,后来被罗马人、拜占庭人据有,其名字也是在拜占庭时期确定的。由于许多强大的民族曾在这里活动,所以康斯坦察有很多历史遗迹,最著名的是公元前的古罗马人的建筑群,其地板使用了马赛克材料,这座古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是欧洲此类型古建筑中最珍贵的文物。这里还有6世纪时,热那亚人建成的雄伟的古灯塔、拜占庭人的古城堡遗址、土耳其人的清真寺、天主教徒的大教堂,融会了多种文化的绚丽色彩,给人无尽的历史遐思。现在罗马尼亚对外贸易的一半是经过康斯坦察进行的。港口区十分开阔,是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港区总面积为82公顷,码头总长达16千米,港内有100多个泊位,其中6个是油轮泊位,港区平均水深12米,最深处可达21米,可停靠20万吨级的巨型油轮。

工业中心——阿拉德市

阿拉德市位于罗马尼亚西部,与匈牙利接壤,是从西欧入境罗马尼亚的主要枢纽,沿途有4个海关入出境口。阿拉德机场可直飞布加勒斯特市,机场距市内很近。市内公共交通较发达。

阿拉德市的历史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土耳其人占领期间,在穆列什河岸建立的阿拉德城堡,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冲及远近闻名的贸易中心。1834年,阿拉德城堡被宣布为“皇家自由城”继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德市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成千上万的工业单位出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来这里经商。由此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街区及许多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戴西亚电影院、阿斯托利亚和帕克族馆、文化馆、新医院、国家剧院和西纳德宫殿等。风格各异而和谐的建筑,以及穆列什河河畔的自然如画的风光,构成了阿拉德市独特的魅力。现在,阿拉德市经济比较发达,工业门类比较多,主要有铁路机车及车辆制造业、精密机械制造、精密钟表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轻工纺织、成衣、鞋类工业、贸易和服务业及旅馆业等。

罗马尼亚的特色壁画。

石油城——普洛耶什蒂

普洛耶什蒂位于罗马尼亚的东南部,坐落在盛产石油的普拉霍瓦河谷,距首都布加勒斯特60千米。普洛耶什蒂建于16世纪,当时是瓦拉几亚的一个集市。随着普拉霍瓦油区的开发,1857年,这里建立了第一座炼油厂。19世纪中叶迅速发展成为石油工业中心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洛耶什蒂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城市迅速得到恢复,并重新规划城市,新建和扩建了许多工厂、企业,使它成为石油和化学工业中心。在开采设备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普洛耶什蒂可以提炼全国80%的石油,原油生产是原来的十几倍。经过提炼的石油,通过输油管道可以送达布加勒斯特、克拉约瓦、康斯坦察等许多大中城市。布拉齐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和“五一”石油设备制造厂是普洛耶什蒂的两家最知名的企业,其产品远销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也使普洛耶什蒂誉满全球。另外,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力、机器制造、玻璃、造纸、食品和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市内还设有石油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和师范学院。建有石油博物馆,向人们介绍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发展史。

罗马尼亚黑教堂。

罗马尼亚登博维察县首府特尔戈维什泰市,市内有两座城堡,它们是罗马尼亚古王宫遗址,也是罗马尼亚历史的见证物之一。

罗马尼亚马拉穆列什县首府巴亚马雷,城内有著名的“矿花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从当地矿井下采取的各种矿物晶体,各式各样,值得前去欣赏。

蒂米什瓦拉

蒂米什瓦拉是蒂米什县首府,位于西部伯纳特平原上,跨贝加运河两岸,是罗马尼亚西部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重要的铁路枢纽。蒂米什瓦拉建于1212年。1241年鞑靼人入侵时遭焚毁,以后修复。1552年被土耳其人占领,直到1716年落入奥地利军队之手。蒂米什瓦拉的城墙建于17世纪,是奥斯曼帝国同奥匈帝国战争时建筑的。城墙曾多次遭到破坏,现存城墙是按当时形式修复而成的。蒂米什瓦拉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有大学、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研究机构和师范学院,还有许多文化设施,如国家歌剧院、天文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

经济

罗马尼亚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按人口平均计算,工业部门某些种类的产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如电力、钢、卡车、电视机、合成纤维等。部分农作物产量居欧洲前列,如小麦、玉米等。

罗马尼亚的美丽夜景。

占主导地位的石油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是罗马尼亚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20世纪后期,罗马尼亚化工生产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10位,创汇率占出口总额的25%。已建成5个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其中,皮特什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普洛耶什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都是国内外知名的企业。罗马尼亚化工产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向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传统的木材加工工业

罗马尼亚森林资源较丰富,在加工木材、家具生产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勒姆兰尼库沃尔恰、布勒伊拉、格勒乌察什、布拉日、格尔拉、巴克乌、雷京等地有木材加工联合企业,生产高标准的半成品和成品,如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镶面板、蜂窝板等。罗马尼亚的家具生产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其产品质优式新,既有现代家庭用的,也有办公室、饭店、休息厅等各种配套家具。

发达的葡萄种植业

罗马尼亚的葡萄种植业发达。罗马尼亚谚语说:“大地上有了人,也就有了葡萄酒。”早在4000年前,罗马尼亚就有了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现在,全国共有20多万公顷葡萄园,种植面积在欧洲仅次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德国,居第六位。罗马尼亚不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利用丘陵地区和开采已尽的露天煤矿地区等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贫瘠土地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在海拔100米~200米山坡阳面修建层层梯田;并改良土壤,在沙地上试验种植葡萄。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罗马尼亚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还有大量的天然矿泉,是旅游、休养的好地方。罗马尼亚很重视发展旅游业,并有计划地统一开发旅游资源,旅游点遍布全国,主要有:布加勒斯特、黑海海滨、多瑙河三角洲、摩尔多瓦北部和喀尔巴阡山山区等。

紧跟潮流的服装加工业

服装加工业是罗马尼亚轻工业的重要部门,其产品总量的70%供出口,行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罗马尼亚的出口服装在布料选择、颜色搭配、款式设计和缝制工艺方面紧跟世界潮流,并且能做到适销对路。现在每年生产的各种式样的服装中,有一半是新设计的产品。50%~65%的出口服装销往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布加勒斯特、克拉约瓦、克卢日—纳波卡、锡比乌、布勒伊拉等地均设有高级服装加工厂。

畜牧业和渔业

畜牧业是罗马尼亚的传统产业,草原牧场占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牛、羊等畜种遍布全国,如多数地方都建有现代化的牧场。另外,由于罗马尼亚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达70万公顷以上,为捕鱼和养鱼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鱼的种类因地形和气候的不同而极为丰富。山区河湖盛产鳟鱼、茴鱼;丘陵地带的水域则盛产白鱼、鲦鱼、大头鱼等;平原地区多产鲤鱼、鳊鱼、鲶鱼和鲈鱼。产量最多的地区是多瑙河沼泽地和多瑙河三角洲,约占全国捕鱼总量的1/4左右。

交通运输

罗马尼亚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铁路总长度为1.1万多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约4000千米;公路总长度为8.2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32千米,欧洲级公路6188千米;内河货运量为3209万吨,客运量8.3万人次;海运货运量为3812万吨。康斯坦察港现有100多个泊位,是黑海第一大港;空运已开辟连接首都和国内17个城市、欧洲大多数国家以及美国、中国、泰国、新加坡等世界40多个城市的航线,主要航空公司为罗马尼亚航空公司,有6个国际机场,最重要的是布加勒斯特的奥托佩尼机场。

罗马尼亚的街头。

罗马尼亚黑海之滨海王休养站,是一个很别致的去处,这里的建筑外形倾斜,每层阳台上遍栽花草,置身于中,如临空中花园,这里是游客最向往的休闲旅游地。

罗马尼亚2014年人均月收入400欧元。男性平均寿命67.6岁,女性74.9岁。

位于黑海之滨的姆尔法特拉尔是罗马尼亚最有意思的葡萄种植场,更特别的是种植场内不但建有酿酒工厂还设有酒吧,游人可参观工厂,可去酒吧闲荡,也是游客最心往之地。

罗马尼亚现行教育体制分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学后教育。 DXtjmclhj3jW7UxRT+iEkQ68VajPKGMxSsmsdX5h8DP13h5P8GxeV/0/FGlwMF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