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利比亚国
面积:175.95万平方千米
首都:的黎波里
人口:636万(2012年)
民族: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为柏柏尔人
语言:国语为阿拉伯语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陆邻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乍得,北濒地中海与南欧意大利、希腊等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900多千米。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公元前3世纪,这里已建立起统一的努米底亚帝国。1912年利比亚成为意大利殖民地,后被法、英分别占领南、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联合国对利比亚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利比亚宣告独立,成为联邦制联合王国,后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国内发生政变后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86年4月国名改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2013年5月,国名定为利比亚国。利比亚实行经济国有化。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近年来,利比亚政府采取新经济政策,放宽对私有经济的限制,鼓励出口创汇型企业,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经济形势大为好转,在2016年非洲最具创业精神的国家中,位居第7位。
柏柏尔人是利比亚境内最早的居民,当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入侵,柏柏尔人大多躲避进了撒哈拉大沙漠和其他一些山岳地带,过着艰苦的流动生活。
沙漠为主的地形
利比亚是北非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撒哈拉沙漠占其国土面积的95%以上。利比亚的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沿海为狭窄的平原,西北和东北近海地段有奈富塞山和绿山,沿海主要是平直的沙岸,缺乏良好港湾。撒哈拉沙漠的波状高原大部分海拔在300米~500米之间,其间有突起的高地,也有低洼的盆地和绿洲。如中部的哈鲁杰高地和西部的哈姆拉草原,海拔都在500米以上;绿洲主要有塞卜哈、朱夫拉、古达米斯、库夫拉等,沙漠高原的组成物质不同,因此也分为细砂、粗砂、砾漠和石漠。沙漠地区受南方干热的吉卜利风影响,多尘暴,中央绝对最高温度可达50℃。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甚至连年无雨。因此动植物资源极其稀少,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利比亚广大的沙漠地区长年干旱,地表水缺乏。虽然降水稀少,但地下水广布,在一些绿洲地带表现为浅层和深层的承压水,可以供人、畜饮用,并能成为农业灌溉的水源。位于国土南部的塞卜哈绿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塞卜拉泰考古遗址
塞卜拉泰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西的地中海岸边,公元前5世纪的腓尼基人所建。塞卜拉泰在公元前46年被并入罗马非洲部分版图,在此后的100多年间,塞卜拉泰作为非洲内陆和罗马帝国本土之间的转运港口而盛极一时。7世纪时,阿拉伯人彻底摧毁了这里,塞卜拉泰成为一座被黄沙掩盖的废墟。塞卜拉泰遗址中最古老的建筑是约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海边码头。最著名则是城中心的广场南面、建成于1世纪左右的朱庇特神庙,它曾是塞卜拉泰最重要的神庙,在罗马奥古斯都皇帝时期这里还曾修建过伊西斯神庙和海滨大浴场。另有一座属于典型罗马式建筑的圆形剧场,剧场背对地中海,有3层楼的后台,粉红色大理石柱支撑着后台的平台。剧场舞台正面的白色和粉红色大理石基部上,还有精美的舞者、哲学家和大力神的浮雕像。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种奇特的水果生长在环境恶劣的沙漠中,生命力顽强,被当地人称作“死亡之地的苹果”。
古达米斯古城
的黎波里位于利比亚西北部、地中海沿岸的石岬上,是通往内地古沙漠商道的起点。
古达米斯古城是撒哈拉沙漠的北部边缘地带较古老的城市之一。由于古达米斯是建立在一块绿洲之上,历来被人们冠以“沙漠明珠”的美称。古达米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风格特异的住宅。这些房屋一般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住房,下层是储藏室,顶层还有专门供妇女们活动的空间。最奇特的是,每座房屋的地下还设有四通八达、密如蛛网的半地下通道。这些建筑物建时所使用的是一种当时极为罕见的石膏材料,有建造得精致的石膏窗、石膏壁龛等,而装饰在其中的各种镶嵌物,诸如小镶嵌画等,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精美异常,充分显示出了当年古达米斯人高超的技术和想像力,是古代利比亚人辛勤和智慧的结晶。
塞卜拉泰考古遗址是利比亚一处古老文明留下的遗迹,为公元前5世纪的腓尼基人所建,精美的雕像和高大的石柱都显示出明显的古罗马风格。
西方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是利比亚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由于亚洲黎巴嫩的北部港市也叫作的黎波里,为了有所区别,阿拉伯语中利比亚的首都通常称为“西方的的黎波里”。城市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被阿拉伯人占领后便逐渐阿拉伯化,并发展了与威尼斯的关系。城市由旧城和新城组成,旧城沿海伸展,东北部以穆斯林居民为主,有传统的地方市场,并有清真寺、王宫、城堡等古迹。新城是城市的主体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全市以城堡广场为中心,面貌已完全现代化,是全国政治、文化、工商、旅游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国际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