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苏丹

国名:苏丹共和国

面积:188.6万平方千米

首都:喀土穆

人口:3420万(2012年)

民族:阿拉伯人为主

语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北邻埃及,西北和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南毗南苏丹,东临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北濒红海,海岸线长720千米,是非洲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地处沙漠向雨林生态过渡带,最热季节气温可达50℃,长年干旱,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苏丹历史悠久,1899年成为英国和埃及的共管地,苏丹人民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反抗侵略斗争,1956年1月宣布独立,成立苏丹共和国。独立后爆发过两次内战,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苏丹经济落后,以农牧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和芝麻等,苏丹长绒棉产量居世界第二,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但工业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番泻叶是苏丹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食用后能导致轻微的腹泻,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苏丹国土中部盆地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大片炎热、干燥的沙漠台地,以尼罗河为界,河东为努比亚沙漠,河西为利比亚沙漠,都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干燥的土地。

贯穿全境的尼罗河

苏丹的大部分河流都属于尼罗河水系。干流白尼罗河到了喀土穆与最大支流青尼罗河汇合,水量骤增。青尼罗河全年流量极不稳定,暴涨暴落,洪水期与枯水期流量相差60多倍。至阿特巴拉,尼罗河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阿特巴拉河,进入沙漠地带,河水又大量耗失,有一系列的急流和瀑布。尼罗河流域是苏丹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丰富的资源

苏丹国土幅员辽阔,是非洲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广袤的土地拥有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苏丹有着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科尔多凡高原是阿拉伯树胶的主要产地,所产树胶品质优良,产量占世界的60%~80%,是苏丹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苏丹热带草原和森林地区,生存着诸如狮子、羚羊、胡狼、野牛、鸵鸟、珠鸡等各种飞禽走兽。矿产方面,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铁、铬、铜、铀、锰、金、银、铅、石膏、石油、石英等,其中铁的蕴藏量最大。丰富的资源为苏丹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马赫迪武装起义

英国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向苏丹扩张。1881年,苏丹爆发了著名的民族大起义——马赫迪武装起义。出身于船工之家的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发动和领导了这场举世闻名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武装斗争。他自称为“马赫迪”,意为“救世主”,通过教义发动群众,提出“废除苛捐杂税,实现人人平等”的口号,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殖民统治,得到了人民的一致响应。1885年1月,起义军在喀土穆大败英军,攻占了喀土穆,并杀死了英国殖民者任命的“苏丹总督”戈登。1885年9月起义军解放了苏丹全境,建立了马赫迪伊斯兰共和国。马赫迪本人于1885年6月逝世,没有来得及参与新国家的建立,但这个由他发起并建立的政权前后存在了14年之久,为非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苏丹的土著人也有了现代化的装备,一位栋古拉族人正提着他的AK47步枪巡视自己的牧群。

文面习俗

文面是苏丹各种民族风俗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年代由来已久,最初据说是用来作为区别不同部落之间的标志,后来则逐渐演变成为了区别教别和不同家族的标志,以至最后发展成为了一种美的象征。文面的具体步骤首先是用笔在接受文面的人脸上或额上,按各自家族的统一图案画好图样,家族不同,图案也各异,线条有横有竖,条数也是三条或两条不一。先沿着画好的线用小刀割破皮肤,再在割去表皮的地方抹上油,等伤口愈合之后,留下的疤痕就是文面。各部族文面的年龄不一样,有的是幼年时即文面,有的则等到成年之后。通常,文面被看作是勇敢的象征,成年人如果脸上没有文面的话,将会被大家视为懦夫,也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他。目前,苏丹的文面习俗已经渐趋弱化,在大多数老年人、中年人脸上还可看到文面,而文面的孩子却已经很少见了。

苏丹农业分为合作社、国营农场、私人耕作区等多种经营方式,多数地区仍为畜力耕作。

“世界火炉”喀土穆

喀土穆位于青尼罗河口左岸同白尼罗河的交汇处,是苏丹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据说15世纪时阿拉伯人来到此地,看到这里狭长的地形像一条大象的鼻子,便称此处为“喀土穆”,阿拉伯语意为“象鼻”。这里是苏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真正使喀土穆与众不同的,却是它出了名的气候。喀土穆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28.7℃,最热季节气温近50℃,因而有“世界火炉”之称,据说喀土穆人每年有7个月是在户外睡觉。市内有纺织、食品、印刷、制革、水泥、金属工具、化工日用品等工业。商业较发达,是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芝麻等农产品的最大集散中心。市区内有高大的建筑群,主要建筑物有宫殿、议会厅等。独立后新建了许多文化娱乐设施,有公园、动物园和藏有几千年历史文物的博物馆,还有现代化的行政、商业大厦,有多座清真寺、古罗马天主教堂、科普特教派基督教堂和希腊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国家门户”苏丹港

苏丹港是苏丹唯一的海港。它位于苏丹东北部红海西岸。背倚丘陵,后有广阔腹地,扼红海通往地中海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有“国家门户”之称。苏丹港属于深水良港,可停靠3.5万吨级油轮。港区拥有现代化的仓库、码头和装卸设备,年吞吐量800万吨,承担着90%的进出口运输任务。苏丹港还是个以炼油为主的工业城市,拥有现代化炼油厂,以及船舶修理、汽车修配、食品等工业,附近盛产池盐。有铁路、公路与喀土穆等国内重要城市相连,并有输油管通向喀土穆。市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现代化建筑物,多用当地的海礁石建成,并保留着传统的大头屋顶建筑形式,市容别具风格。

恩图曼是苏丹第二大城市,著名的民族领袖马赫迪的陵墓就位于市中心,虽然现在墓内已没有马赫迪的遗体,但这里依然被视为圣地。

苏丹妇女不像亚洲国家的阿拉伯妇女那样爱穿长袍戴面纱,而是喜欢穿一种无袖的连衣裙,外出时用白布或白纱披在外面。

苏丹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18岁~30岁的苏丹人必须有31个月的服役期。

苏丹有民航机场100多个,民航局有大型客机10多架,国内90%的运输通过空运进行。 aGiVYDz3EJXyLcxSTarNoLz5uj4Qgt6/l48XNbGooCKypqskz+UoMew7Tscky3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