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你与你的客户谈了很久,可是他却说要给老板汇报一下,他做不了主。这是最令人沮丧的事。
其实这是一种谈判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最高权威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思考。在见到对手之前,你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作决定,当你能够对客户说:“这次谈判结果的最终决定权在我。”你认为那是非常棒的感觉,你会有一种大权在握的兴奋感。
因此你总是期待你的上司能够给你这种权力。“把这件事交给我去做吧,给我作决定的权利,这样我与对方谈判的时候就有一定的优势了,我会用优越的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 实际上,谈判高手可不会像你这么做。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不利的位置上。你必须把你的自我意识丢到一边,为自己找一个更高的权威。虽然你会感觉不舒服,但它却是一种有效的谈判方式。
如果对手发现你有最终决定权,他就会认为只要说服你一个人就可以了。当你答应他的条件,他就认为这笔交易已经成功了。可是如果你告诉对方你必须把这个结果汇报给领导的时候,情况立刻就不一样了。无论你的领导是谁,你的对手都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说服你。他知道他必须提供一个能够让你说服你领导的报价。他还清楚地知道,想要说服你的领导,他就必须要先说服你。只有说服你了,你才会同意去说服你的领导。
假设你是一家电器商店的老板,你经常会见到很多前来推销电器的销售员,你通常会把价格压得很低,然后再告诉他们,等你向销售部汇报之后,再给他们答复。当然,你是不需要汇报的。不过,第二天,你打电话告诉他们:“真不好意思,我原以为他们会接受我的提议,可他们希望价格降几百元,否则这笔生意就不用谈了。”这时,你会发现,大多数推销员最终都会接受你提出的条件。
在使用更高权威的策略时,一定要确保你使用的更高权威是一个迷糊的实体,比如委员会、营销部、策划部、生产部、办公室等。如果你告诉对方,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你必须请示你的上司,那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我为什么在这里和你浪费时间?如果只有你的经理才有做出决定的权利,那么我就和你的经理谈吧!”可是一旦你说出你的更高权威是一个模糊实体的时候,你的对手就不会这么想了。
在生活中,这种更高权威策略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当你看中了一款车,销售人员报了价,你会说:“我需要回去跟老婆商量一下。”这样你就给自己预留了一段时间去考虑。
那么,作为销售方,又该如何预防对手使用这种方法呢?你一开始就要找到可以说“行”的人,找到关键人,不然接下来你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当你开始与对方正式谈判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与你谈判的这个人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在谈判开始之前就要确定对方是不是可以做出最终的决定,试探对方是否会虚构更高权威。比如,“对不起,我想确认一下,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是否还会有其他原因让你无法立刻做出决定呢?”或者“你好,我想与你确认一下,如果我们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你能够接受的话,还有什么方面会影响你作决定吗?”一旦你的客户回答说:“没有了,基本上我能做主。”但之后,对方又说:“你好,非常感谢你的讲解,我会向我们老板汇报这件事,如果他们有兴趣,我再与你联系。”那么,你可以告诉他们:“好吧,那一定是我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讲清楚,我记得您刚才说的是今天就可以做出决定。”如果他们告诉你,他们还要让更高权威来决定时,一般你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1.激发对方的自我意识
你可以微笑着问对方:“他们通常都会听你的推荐,是吗?”只要你能够激发对方的自我意识,他就会告诉你:“是的,我想你说的没错。只要我喜欢,估计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说:“是的,他们通常会听从我的推荐,但我还是要先征求他们的意见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假如发现谈判对方是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的人,你在刚开始进行演示的时候就要试探一下对方是否有更高的权威。比如,你可以这样问:“如果你把这份报价单交给你的上司,你觉得他会同意吗?”相信我,那些自我意识非常强的人会这样告诉你:“我自己完全可以作决定,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同意。”
2.让对方保证会在决策者面前积极推荐你的产品
当你得知对方不是决策人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告诉对方:“你会向决策者推荐我的产品,是吗?”一般情况下,对方会告诉你:“是的,我会努力,为你争取的。”一个有经验的谈判高手,通常情况下会要求对方作出承诺。也有可能对方会向你坦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决策者,事实上,他就可以做出最后的决定,这只是他的一种谈判策略而已。所以,当你问对方:“你会向决策者推荐我的产品吗?”无论对方回答什么,你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3.取决于步骤
比如,当向一家大型超市推荐产品的时候,你希望他们能够在假日或者周末产品的推荐信中列出你的产品。你的销售经理批准了一笔2万元的预算,可是这家超市的采购商开价是3万元。这时,你应该一边摇头一边说:“你的报价比我想象中高多了,我必须征求一下部门意见。如果是1.5万元,完全没问题,可是你的3万元让我无法做主了。”你这样说并没有让对方形成一种对抗的情绪,反而给对方一个希望。他也许愿意接受你1.5万元的报价,而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等你征求部门意见。不过,要注意,你必须估算对方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
总之,在正式谈判之前,找到可以说“行”的人会给你的谈判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