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

中国这么一个巨大的发达板块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具有一个相当庞大的中产阶级。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中产阶层成长的黄金期,中产阶层估计已达到全国人口的23%,也就是3亿左右,而且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一般认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应该属于中产。中产阶层如何定义很有争议,全世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对印度自称有3亿中产阶层一直比较好奇,因为我多次访问印度的直觉告诉我印度的中产阶层人数不会超过中国的三分之一。后来我请教了一位资深的印度经济学家,印度这个中产阶层人数是怎么算出来的,他说那是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马丁 · 拉瓦雷(Martin Ravallion)的一个研究计算出来的。我就去查了马丁 · 拉瓦雷的研究,发现他用了一个非常宽泛的标准,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日均收入为2美元至13美元的人,都算中产阶级,他认为一旦超过2美元,一个人就算脱贫了,用这个标准可以更好地衡量新兴经济体国民走向富裕的情况。我又查了他用这个标准对中国和印度作的比较:按照2005年的标准,处于这个收入段的中国人为8亿,印度人为2.64亿。这个标准显然低了一些,说中国有8亿中产阶级,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信的,但马丁 · 拉瓦雷的研究证明了我的判断,印度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中国小得多(见英国《经济学人》2009年2月12日关于新兴经济体中产阶级情况的研究报告)。

2010年亚洲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称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它采用的指标和马丁 · 拉瓦雷差异不大,即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亚行把这部分中产阶层又划分为“底层”、“中层”和“高层”三类。报告认为中国有3.03亿属于底层中产阶层,另外5亿属于中、高层中产阶级。中国人对自己的要求总是比较高,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的目前还是少数。在印度,你入住任何一个饭店,帮你搬行李的服务生,他可能住在贫民窟,会说几句英语,就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但你到北京和上海的星巴克,问在那里喝咖啡的小白领,你算不算中产阶层?他说,我算什么中产阶层,我只有一套房子。

其实,即使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公民来说,一生奋斗下来的最大的物质财富也就是一套产权房。所以结合中国的情况,仅考虑经济因素的话,我比较倾向于把拥有一套房产和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作为中产阶层的一个大致标准。这个标准不低,而且也不是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定做的,因为仅从房子自有率来看,法国为55%,日本为60%,美国为60%,大致反映了这些国家中产阶级的规模(瑞士为36%,但瑞士属于一个特殊类型)。中产阶层也包括所谓“房奴”,因为西方在55岁前付清房贷的也是少数,大部分人相当长时间内都是“房奴”,欧洲人一般认为能拿到银行房贷本身就是银行对你中产地位的一种确认。

中国居民的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上述国家。这无疑是中国过去六十年发展,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高速发展的结果。如果这样进行评估的话,我估计中国中产阶层人数早就超过了日本的总人口(1.3亿),其规模可能在四个法国的人口(2.6亿)与美国的人口(3亿)之间,也可能略微超过美国总人口。哈佛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德怀特 · 帕金斯(Dwight Perkins)认为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成长的速度正在加快,到2020年有望达到7亿人。他使用的是年收入1.18——1.77万美元的经济标准(约8万到12万元人民币之间)。

一些消费数据也有助于我们判断中国中产阶层的大致规模:早在2003年,中国出境游达到2 020万人次,首次超过了日本。中国游客2009年在法国的平均购物消费超过了日本游客;2009年,中国成了世界轿车产销第一大国,表明一个上亿人的巨大汽车消费群正在形成。到2009年底,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经超过了美国,为世界第二,约占世界的25%。越来越多的西方品牌公司不再使用代理商,转向直销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的表现在今天的世界上可谓一枝独秀。瑞士手表出口中国内地已从2000年占瑞士手表出口总额的0.2%跃升到了2009年的5.3%,超过日本,尽管中国对名牌手表征收很高的关税。如果把中国内地和香港算在一起的话,那么两地2009年从瑞士进口的手表接近瑞士当年手表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而香港进口手表的主要购买者是内地游客。如果我们搁置关于名牌消费是好是坏的价值争论,只进行事实分析,那么这些信息可以表明中国的消费能力已经不是如一些人所称的仅限于少数巨富,而是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已经形成。

我们甚至可以与美国作个比较。我前面提到的中美家庭净资产比较就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家庭净资产远比人均GDP更加能体现出老百姓的真实家底。如前所述,美国2010年的中位家庭净资产大约在8.4万美元至9.3万美元之间,也就是56万人民币至62万人民币之间。我估计中国大概有上亿的家庭净资产已达到或超过这个水平。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房产的升值,其中不排除有泡沫的成分,毕竟当年日本房产泡沫的时候,日本人的资产也一下子超过了美国人。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人民币币值可能被低估以及美国家庭平均人口多于中国等情况。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城镇家庭净财富的一个调查大致可以印证我的判断。该中心2008年的调研(抽样样本定位在15个城市,收集了约2 100个样本数据)发现我国2008年城镇家庭净财富平均为60.7万元。在我国家庭资产构成中,房产是最主要的资产,占比62.72%,而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超过15%(见2009年9月27日“中国消费金融与投资教育调研报告发布”,搜狐理财频道)。这个调查虽然不是家庭中位净资产评估,但足以说明我们城镇居民的家底不薄。而且这还是2008年的调查,2008年之后,中国城镇家庭净财富还在增加。无疑,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人财富增长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仅此一点,中国模式就值得充分肯定。许多定居美国的华人今天也坦承,如果过去十年没有在祖国购买房产的话,今天想要衣锦还乡都不容易了。这些年中国进步得快,美国退步得也快,一进一退,中国的发达板块与美国的差距就大大缩小了。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美国的家庭净资产似乎并不是很大,但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却长期保持世界第一,这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首先是中位统计把美国的富豪群体给略掉了。还是以2004年为例,这一年美国有750万个家庭的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他们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消费群体。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人借贷消费的习惯。特别是过去这二十年,美国借贷消费的习惯被推到了极端:今日花明日的钱,自己花别人的钱才算本事。中国人赚100块花70块,叫大手大脚,赚100块花100块,叫败家子。美国人赚100块花100块是不正常,赚100块花300、500块才算好汉。如能及时行乐,见上帝时留下一屁股债,那就是英雄了。美国国家行为也是中国人说的“寅吃卯粮”。整个美国经济都是以超前贷款消费来刺激发展的。长达二十年的超规模信贷消费自然造就了一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不过这种做法也是导致这次金融海啸的主要原因。但美国似乎还是有办法,因为世界经济和金融目前还主要是以美元为交换手段,美国仍然可以靠印钞票、发行国债来实现某种平衡。美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来压制别国货币升值以平衡自己的亏损,如当年逼日元升值那样。

中国已经悟出了问题的要害,正在逐渐把人民币与一揽子货币挂起钩来,并力争使人民币较快地国际化,最终强势出牌。但美国是不会轻易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对它带来的挑战的。一个欧元已经给它带来了太多的麻烦,再来一个人民币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它会感到吃不消,对此我们要心中有数。我们一定要防止美国诱发的金融危机。这种危机一旦发生,中国经济将受重创,甚至倒退数十年并引发政治动荡。但换一个角度看,美国的做法对我们也有启示。我们不应该像美国人那样过度地依赖信贷消费,但我们也要考虑如何盘活中国家庭的资产,适度地扩大信贷消费,从而释放百姓的消费能力。在美国没有贷款记录的人一般被认为是没有信用的人。在瑞士房贷还清的人要被征高额的财富税,因为你被看作是富人。中国不必照搬西方的做法,但适度扩大信贷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这对于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很重要,对于我们把经济从过度依赖出口转为以内需驱动为主也很重要。 scLeArAWeWXh8IInUV5BkUIPKPKhd3hW2BDt2fze+bAsuj+HOIjZ9GXihT/ioA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