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德服人
——管理他人要先严于律己

一个企业的成功运行,除了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和密切配合之外,还需要有一个严于律己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所带领的团队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当领导者无法给下属树立榜样,或没有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时,他便无法服众,而他所管理的下属会向他学习,并拿他当借口,来为自己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开脱。他所发布的命令也不会被很好地执行,这就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管理是极其不利的。

严于律己是一个管理者树立威信的先决条件。企业出台某些规章制度时,这些制度的破坏者往往不是普通的职员,而是企业的一些高层,他们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一旦某些高层开了先例,整个企业便会上行下效,乱成一锅粥。规章制度也丧失了它原本的意义,对整个企业不再具有约束性。

而且这种先例一旦发生,会直接影响企业其他命令的执行,企业的业绩被拉低不说,后续的管理也会变得非常棘手。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管理者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规章制度重视起来,为被管理者做出表率,这样他所管理的员工才会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规定。如此,企业的纪律和风气会发生积极的转变,员工的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管理学小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记载着曹操遵守军纪、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他能够以身作则,在军中有很高的威信,将士们也非常佩服他,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他们在曹操的带领下打了多次胜仗,消灭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当时曹操看到中原地区因为长年战乱,人们流离失所,许多田地都荒芜了,就采纳了部下的意见,命令士兵们和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垦荒屯田,军民一心,很快大片荒芜的土地都种上了庄稼,还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有了粮食,就再也不用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军中的将士也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这为曹操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珍惜粮食和爱护庄稼,常常纵马在庄稼地里奔跑,踩坏了大批庄稼,曹操知道之后非常生气。于是他下了一道十分严厉的命令:“全军上下,不论官职大小,经过田地时,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立斩不赦。”

命令下达之后,情况果然有所好转,因为将士们都知道曹操军令如山,对待士兵一视同仁,绝不会因人而异,是个令出必行的管理者。所以,不管是在平时训练还是出征时,士兵们经过田地都会十分小心,避免践踏庄稼,甚至看到倒伏的庄稼还会停下来将它们扶好,老百姓见状纷纷称颂。

有一次正赶上小麦快要成熟的时候,曹操率领将士们外出打仗,经过麦田时,曹操看见金黄的麦浪不由得心情愉悦,于是放缓了行军速度。当他骑在马上一边行进,一边思考问题的时候,旁边麦田里几只斑鸠突然“扑棱棱”拍着翅膀蹿了出来。它们飞快掠过曹操面前,曹操的马一时之间没有防备,被几只斑鸠吓得受惊了,结果载着曹操一路狂奔,在麦田里横冲直撞,等到曹操好不容易安抚住受惊的马时,这匹马已经把即将成熟的庄稼毁去了一大片。

面对这番场景,曹操立即把执法官请了出来,要求他按照军令治自己的死罪,这个时候执法官非常为难。因为按照军令,曹操践踏了庄稼是要斩首示众的,可是曹操是领导,自己怎么能够治他的罪呢?

于是,他对曹操说:“古人说过 刑不上大夫’,何况您又不是有意违反军纪的,您的马是因为受惊了才冲进麦田踩坏庄稼,并非您有意为之,这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还是不必惩处了吧。”

曹操却说:“我制定这条军纪的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大家不要犯错误,如果连我都不遵守的话,那以后还怎么拿军纪去约束别人呢?要是每个人都找理由来免除刑罚的话,我所制定的军纪不就成为一纸空文了吗?就算违反军纪的是我,也不能够例外呀!”

说罢,他执意要执法官治他的罪,执法官就是不肯。于是曹操拔出腰间的刀,便向自己的脖子上抹去,想要自杀谢罪,执法官见状,吓得大惊失色,赶忙拉住曹操,一班将士也纷纷跪下来,哀求他不要惩罚自己。

这时,曹操的谋士郭嘉站出来,引用《春秋》为他开脱,他说:“《春秋》中有‘法不加于尊’之说,丞相身为三军统帅,怎么能够自杀呢?”曹操听罢,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姑且免去一死吧。不过我身为主帅,既然违反了军纪,不受惩罚是不可以的,我今天就割发代首吧!”说完,曹操举起宝剑将头发割下一把,掷到了地上。将士们见此情形,更加佩服曹操严于律己的精神,也更加服从他的领导。

当管理者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时,就会在无形之中对被管理者产生激励作用。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从不迟到早退,那么,他所管理的员工也会跟随着他的步伐,严格地遵守公司的上下班时间。当公司的领导带头加班的时候,公司的其他职员也会在一旁陪着加班。这就是严于律己的管理者所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管理者起了表率作用,被管理者也会努力向管理者看齐。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一方面出于“上司都没走,我先走不合适”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不甘落于人后的好胜心。

管理者有时候也需要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拓展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身上,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自己的亲戚或是朋友入手,破坏自己的规矩。

现在社会上部分企业中有依托裙带关系的现象。这些特殊关系人物往往有着别人没有的特权,做着少得可怜的工作,拿着比常人高的工资,上班迟到是惯例,工作完不成也有其他人为他们顶包。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其他员工难免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放任这些人肆意妄为地不遵守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管理无疑是一大弊病。这就需要管理者拿出严于律己的态度,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把那些没有实际能力的亲人、朋友往单位里安排,即便带进工作单位,也不能给他们特权,应该让他们从基层做起,做到一视同仁,有功必赏,有过必惩,一碗水端平才能够服众。只有严格地约束自己和亲友的管理者,才有资格理直气壮地去管理他人。 pQYEURik6Ch9cXn08hy8VNvRzklpkFIO228yDdwmJYusxLPRYKKiX1X9N4hd1G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