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第一度

“度量衡”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概念,有时也使用“度量权衡”、“度量”、“衡权”、“权度”、“计量”等名词。按字面上来解释,度为量长短的标准,量为计体积的标准,衡为计轻重的标准,在过去主要是指对长度、容量以及重量的测量,而“尺、斗、秤”则为人们印象中主要的度量衡器。然而,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现今的“度量衡”量测范围已大为扩展,内容包含时间、电流、光强度等,实则囊括所有的计量。

中国古代计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女蜗氏手里拿着规、伏羲氏手里拿着矩的绘像是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渊源,而真正创造度量衡的年代,并具有一定规模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

清代用于校准的标准斗

据《大戴礼记》记载,黄帝“设五量”,即创立了权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五个量。又据《尚书》记载,尧命羲、和二人参照日月、星辰制定历法,出现计量立法。

由上可见,古琴第一弦的黄钟不仅是乐律的起点,而且是古代度量衡的标准。故《史记·乐书》说“六律为万事根本。”而《后汉书》则直接称:“黄钟为万事根本”。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来谈一谈,成为中国“第一度”的大禹。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三四千年,大禹治水最大的功绩,是将泛滥不羁、危害百姓的洪水,变成可以浇灌农田造福人民的生命之水。那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这主要归功于他测量了地势高低,从而得以疏通水道,引水入海。这有史书为证,《史记》说:“禹,左准绳,右规矩”、“身为度,称以出”。

规矩、准绳就是最古老的测量工具,“绳”测长短,“规”画圆,“矩”画方,同时测量离不开数和量,有了数量还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当时到底是不是以禹的手、脚或身高定比标准,已无据可查了,但这个长度标准的定立,就是中国度量衡史上的“第一度”,为中国度量衡史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说到这里,大家又要疑惑了,大禹是如何用“矩”来定山川之高下、大地之远近的呢?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开篇中假设了周公跟商高的一段问答,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古老的测量工具规矩与准绳

周公问商高:天没有台阶,人不可能登上去,地这么广大,不可能一点点去测量,那么测量的结果是怎样得出来呢?商高说:股在下,勾直立以测高,将矩倒立就可以测深,只要探索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摸索出对一些不可直接测量物进行测量的办法了。所以运用“矩”通过测算就可以把握万物数量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无所不为了。

利用“弦图”进行间接测量

言归正传,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在各个测量点竖立起刻画了一定数度的标杆,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特性进行计算,从而算出山川的高低、大地的远近。这种在高山河流处设置各种高程标志,就是今天大地测量技术中采用的标杆方法。

以上这些传说和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时代计量的萌芽情况。到了商周时期,中国出现度量衡器制和计量年月日的历法,时至春秋,计量的发展更空前繁荣。

“码”测重

单以长度而论就有数种传世铜尺,如长沙楚国铜尺两边长度分别为22.7厘米和22.3厘米;安徽寿县楚铜尺长为22.5厘米;洛阳金村铜尺长22.1厘米。1尺的长度相差多达0.6厘米。在量制方面,各国的差异更大,齐国自田氏以来,实行以升、豆、登、种为单位,即“五升为豆,各自其五以登于釜,十釜为种”。而魏国则以益、斗、斛为单位。至于衡制方面则更加混乱,单位名称差别更大。楚国的衡器是天平砝码,以铢、两、斤为单位;赵国则以镒为单位;东周、西周以孚、匀为单位。一直到战国中晚期,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及战争兼并,各国的度量衡单位制才逐渐划一。 WuMBFvtn6dw+P5SEyyyo2KWBRkTAcwVTIobvScyNStfyX36xWfEvJMEQKvEXdO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