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
,太伯弟仲雍
,皆周太王之子
,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
,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
,文身断发
,示不可用
,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集解】韦昭曰:“后武王追封为吴伯,故曰吴太伯。”
【索隐】《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是吴本伯爵也。范甯
解《论语》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称仲雍、季历,皆以字配名,则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阙耳。
【正义】吴,国号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徙吴。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
【索隐】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若表德之字,意义与名相符,则《系本》曰:“吴孰哉居蕃离”,宋忠曰:“孰哉,仲雍字。蕃离,今吴之馀暨也”。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
【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正义】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于季历。以太王病,托(原作“讬”,古同“托”。)采药于吴越,不反。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又释云:太王病,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
【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此言“号句吴”,当如颜解。而注引宋忠以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宋氏见《史记》有“太伯自号句吴”之文,遂弥缝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裴氏引之,恐非其义。蕃离既有其地,句吴何总不知真实?吴人不闻别有城邑曾名句吴,则《系本》之文或难依信。《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阖闾城北五十里许。”
太伯卒
,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
,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
,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
,是为虞仲
,列为诸侯。
【集解】《皇览》曰:“太伯冢在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
【索隐】《吴地记》曰:“仲雍冢在吴郡常孰县西海虞山上,与言偃冢并列。”
【集解】徐广曰:“在河东大阳县。”
【索隐】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左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是太王之子必也。又《论语》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是仲雍称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则仲雍本字仲,而为虞之始祖,故后代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
。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
。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
。周繇卒,子屈羽立
。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
。转卒,子颇高立
。颇高卒,子句卑立
。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
。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
,称王。
【正义】柯音歌。相音相匠反。
【正义】桥音蹻骄反。
【正义】繇音遥,又音由。
【正义】屈,居勿反。
【索隐】谯周《古史考》云“柯转”。
【索隐】《古史考》作“颇梦”。
【索隐】《古史考》云“毕轸”。
【索隐】《春秋经》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左氏》二年《传》曰:“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伐虢,宫之奇谏,不听。虞公许之,且请先伐之,遂伐虢,灭下阳”。五年《传》曰:“晋侯复假道伐虢,宫之奇谏,不听。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有二月,灭虢。师还,遂袭虞灭之”也。
【正义】梦,莫公反。
自太伯作吴
,五世而武王克殷
,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
。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
【正义】中国之虞灭后二世,合七十一年,至寿梦而兴大,称王。
【索隐】寿梦是仲雍十九代孙也。
王寿梦二年
,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
,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
,令其子为吴行人
,吴于是始通于中国
。吴伐楚
。十六年
,楚共王伐吴
,至衡山
。
【索隐】自寿梦已下始有其年,《春秋》唯记卒年。计二年当成七年也。
【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索隐】《左传·鲁成二年》曰:“巫臣使齐,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遂饹晋”。七年《传》曰:“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巫臣遗二子书曰‘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巫臣使于吴,吴子寿梦悦之,乃通吴于晋,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吴始伐楚,伐巢,伐徐。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是。
【集解】杜预曰:“吴兴乌程县南也。”
【索隐】《春秋经》襄三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左传》曰:“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也。
二十五年
,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
,次曰余祭,次曰余眜
,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
【索隐】襄十二年《经》曰:“秋九月,吴子乘卒”。《左传》曰寿梦。计从成六年至此,正二十五年。《系本》曰:“吴孰姑徙句吴”。宋忠曰:“孰姑,寿梦也”。代谓祝梦乘诸也。寿孰音相近,姑之言诸也,《毛诗传》读“姑”为“诸”,知孰姑寿梦是一人,又名乘也。
【索隐】《春秋经》书“吴子遏”,《左传》称“诸樊”,盖遏是其名,诸樊是其号。《公羊传》“遏”作“谒”。
【索隐】《左传》曰:“阍戕戴吴”。杜预曰:“戴吴,馀祭也”。又襄二十八年《左传》,齐庆封奔吴,句馀与之朱方。杜预曰:“句馀,吴子夷末也”。计馀祭以襄二十九年卒,则二十八年赐庆封邑,不得是夷末。且句馀、馀祭或谓是一人,夷末惟《史记》、《公羊》作“馀眛”,《左氏》及《穀梁》并为“馀祭”。夷末、句馀音字各异,不得为一,或杜氏误耳。
【正义】祭,侧界反。眜,莫葛反。
【索隐】《公羊传》曰:“谒也,馀祭也,夷末也,与季子同母者四人。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以为君,兄弟递相为君,而致国乎季子。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末也立;夷末也死,则国宜之季子,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阖闾曰:‘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君之命,则宜立者我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史记》“寿梦四子”,亦约《公羊》文,但以僚为馀眜子为异耳。《左氏》其文不明,服虔用《公羊》,杜预依《史记》及《吴越春秋》。下注徐广引《系本》曰:“夷眜及僚,夷眜生光”,检《系本》今无此语。然按左狐庸对赵文子,谓“夷末甚德而度,其天所启也,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若以僚为末子,不应此言。又光言“我王嗣”,则光是夷眜子,且明是庶子。
王诸樊元年
,诸樊已除丧
,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
,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
,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君子曰
‘能守节矣’
。君义嗣
,谁敢干君
!有国
,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
,乃舍之
。秋,吴伐楚,楚败我师
。四年
,晋平公初立
。
【集解】《世本》曰:“诸樊徙吴”也。
【集解】服虔曰:“宣公,曹伯卢也,以鲁成公十三年会晋侯伐秦,卒于师。曹君,公子负刍也。负刍在国,闻宣公卒,杀太子而自立,故曰不义之也。”
【集解】服虔曰:“子臧,负刍庶兄。”
【索隐】成十三年《左传》曰:“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杜预曰:“皆宣公庶子也。负刍,成公也。欣时,子臧也。”十五年《传》曰:“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杜预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次守节,杜预曰:谓贤者也。下失节。杜预曰:愚者,妄动也。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索隐】君子者,左丘明所为史评仲尼之词,指仲尼为君子也。
【集解】王肃曰:“义,宜也。嫡子嗣国,得礼之宜。”杜预曰:“诸樊嫡子,故曰义嗣。”
【索隐】“诸樊元年已除丧”至“乃舍之”,皆襄十四年《左氏传》文。
【正义】舍音捨。
【索隐】《左传》襄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是也。
十三年
,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
,故号曰延陵季子。
【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左传》曰:“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疆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索隐】襄三十一年《左传》赵文子问于屈狐庸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曰:“延州来,季札邑也”。昭二十七年《左传》曰:“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杜预曰:“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故曰延州来”。成七年《左传》曰:“吴入州来”,杜预曰:“州来,楚邑,淮南下蔡县是”。昭十三年传“吴伐州来”,二十三年传“吴灭州来”。则州来本为楚邑,吴光伐灭,遂以封季子也。《地理志》云会稽毗陵县,季札所居。《太康地理志》曰:“故延陵邑,季札所居,栗头有季札祠”。《地理志》沛郡下蔡县云,古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公羊传》曰:“季子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何休曰:“不入吴朝廷也”。此云“封于延陵”,谓因而赐之以菜邑。而杜预《春秋释例·土地名》则云“延州来,阙”,不知何故而为此言也。
王余祭三年
,齐相庆封有罪
,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
,以为奉邑
,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集解】《吴地记》曰:“朱方,秦改曰丹徒。”
四年
,吴使季札聘于鲁
,请观周乐
。为歌周南、召南
。曰:“美哉,始基之矣
,犹未也
。然勤而不怨
。”歌邶、鄘、卫
。曰:“美哉,渊乎
,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
、武公之德如是
,是其卫风乎
?”歌王
。曰:“美哉,思而不惧
,其周之东乎⑪?”歌郑⑫
。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⑬
?”歌齐
。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⑭
。表东海者,其太公乎⑮?国未可量也⑯。”歌豳
。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淫⑰
,其周公之东乎⑱
?”歌秦
。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⑲?”歌魏
。曰:“美哉,沨沨乎⑳
,大而宽
,俭而易
,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
。”歌唐
。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
?不然,何忧之远也
?非令德之后
,谁能若是!”歌陈
。曰:“国无主
,其能久乎
?”
【集解】在《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
【集解】服虔曰:“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也。”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
【集解】杜预曰:“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
【集解】王肃曰:“言始造王基也。”
【集解】贾逵曰:“言未有雅、颂之成功也。”杜预曰:“犹有商纣,未尽善也。”
【集解】杜预曰:“未能安乐,然其音不怨怒。”
【集解】杜预曰:“武王伐纣,分其地为三监。三监叛,周公灭之,并三监之地,更封康叔,故三国尽被康叔之化。”
【集解】贾逵曰:“渊,深也。”杜预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卫康叔、武公德化深远,虽遭宣公淫乱,懿公灭亡,民犹秉义,不至于困。”
【集解】贾逵曰:“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难,武公罹幽王、褒姒之忧,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杜预曰:“康叔,武公,皆卫之令德君也。听声以为别,故有疑言。”
【集解】服虔曰:“王室当在雅,衰微而列在风,故国人犹尊之,故称王,犹《春秋》之王人也。”杜预曰:“王,黍离也。”
⑪【集解】服虔曰:“平王东迁雒邑。”杜预曰:“宗周殒灭,故忧思;犹有先王之遗风,故不惧也。”
【正义】思音肆。
⑫【集解】贾逵曰:“郑风,东郑是。”
⑬【集解】服虔曰:“其风细弱已甚,摄于大国之间,无远虑持久之风,故曰民不堪,将先亡也。”
⑭【集解】服虔曰:“泱泱,舒缓深远,有大和之意。其诗风刺,辞约而义微,体疏而不切,故曰大风。”
【索隐】泱,于良反。泱泱犹汪汪洋洋,美盛貌也。杜预曰“弘大之声”也。
⑮【集解】王肃曰:“言为东海之表式。”
⑯【集解】服虔曰:“国之兴衰,世数长短,未可量也。”杜预曰:“言其或将复兴。”
⑰【集解】贾逵曰:“荡然无忧,自乐而不荒淫也。”
⑱【集解】杜预曰:“周公遭管蔡之变,东征,为成王陈后稷先公不敢荒淫,以成王业,故言其周公东乎。”
⑲【集解】杜预曰:“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及襄公佐周平王东迁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旧也。”
⑳【索隐】沨音冯,又音泛。杜预曰:“中庸之声。”
【索隐】《左传》作“大而婉”。杜预曰:“婉,约也。大而约,则俭节易行。”宽字宜读为“婉”也。
【集解】徐广曰:“盟,一作‘明’。”骃案:贾逵曰:“其志大,直而有曲体,归中和中庸之德,难成而实易行。故曰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杜预曰:“惜其国小而无明君”。
【索隐】注引徐广曰:“盟,一作‘明’”。按:《左传》亦作“明”,此以听声知政,言其明听耳,非盟会也。
【集解】杜预曰:“晋本唐国,故有尧之遗风。忧深思远,情发于声也。”
【集解】杜预曰:“淫声放荡,无所畏忌,故曰国无主。”
自郐以下
,无讥焉
。歌小雅
。曰:“美哉,思而不贰
,怨而不言
,其周德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也
。”歌大雅
。曰:“广哉,熙熙乎
,曲而有直体
,其文王之德乎?”歌颂
。曰:“至矣哉⑪,直而不倨⑫
,曲而不诎⑬
,近而不偪⑭
,远而不携⑮
,迁而不淫⑰
,复而不厌⑯
,哀而不愁⑱
,乐而不荒⑲
,用而不匮⑳
,广而不宣
,施而不费
,取而不贪
,处而不厎
,行而不流
。五声
和,八风平
,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籥者
,曰:“美哉,犹有感
。”见舞大武
,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
,曰:“圣人之弘也
,犹有惭德
,圣人之难也
!”见舞大夏
,曰:“美哉,勤而不德
!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箾
,曰:“德至矣哉,大矣
,如天之无不焘也
,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观
。”
【集解】服虔曰:“郐以下,及曹风也。其国小,无所刺讥。”
【集解】杜预曰:“小雅,小正,亦乐歌之章。”
【集解】杜预曰:“思文武之德,无贰叛之心也。”
【集解】王肃曰:“非不能言,畏罪咎也。”
【集解】杜预曰:“衰,小也。”
【集解】杜预曰:“谓有殷王馀俗,故未大衰。”
【集解】杜预曰:“大雅,陈文王之德,以正天下。”
【集解】杜预曰:“熙熙,和乐声。”
【集解】杜预曰:“论其声。”
【集解】杜预曰:“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⑪【集解】贾逵曰:“言道备至也。”
⑫【集解】杜预曰:“倨,傲也。”
⑬【集解】杜预曰:“诎,挠也。”
⑭【集解】杜预曰:“谦,退也。”
⑮【集解】杜预曰:“携,贰也。”
⑯【集解】服虔曰:“迁,徙也。文王徙酆,武王居鄗。”杜预曰:“淫,过荡也。”
⑰【集解】杜预曰:“常日新也。”
⑱【集解】杜预曰:“知命也。”
⑲【集解】杜预曰:“节之以礼也。”
⑳【集解】杜预曰:“德弘大。”
【集解】杜预曰:“不自显也。”
【集解】杜预曰:“因民所利而利之。”
【集解】杜预曰:“义然后取。”
【集解】杜预曰:“守之以道。”
【集解】杜预曰:“制之以义。”
【集解】杜预曰:“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八方之气谓之八风。”
【集解】杜预曰:“八音克谐,节有度也。无相夺伦,守有序也。”
【集解】杜预曰:“颂有殷、鲁,故曰盛德之所同。”
【集解】贾逵曰:“象,文王之乐武象也。箾,舞曲也。南籥,以籥舞也。”
【索隐】箾音朔,又素交反。
【集解】服虔曰:“憾,恨也。恨不及己以伐纣而致太平也。”
【索隐】感读为“憾”,字省耳,胡暗反。
【集解】贾逵曰:“大武,周公所作武王乐也。”
【集解】贾逵曰:“韶护,殷成汤乐大护也。”
【集解】贾逵曰:“弘,大也。”
【集解】服虔曰:“惭于始伐而无圣佐,故曰圣人之难也。”
【集解】贾逵曰:“夏禹之乐大夏也。”
【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
【集解】服虔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
【索隐】“韶”、“箫”二字体变耳。
【集解】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尽美尽善也。”
【集解】贾逵曰:“焘,覆也。”
【集解】服虔曰:“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
:“子速纳邑与政
。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
,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
【集解】服虔曰:“入邑与政职于公,不与国家之事。”
【集解】难在鲁昭公八年。
【正义】难,乃惮反。在鲁昭公八年。栾施、高强二氏作难,陈桓子和之乃解也。
去齐,使于郑
。见子产
,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
,难将至矣
,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
。说蘧瑗
、史狗
、史
、公子荆
、公叔发
、公子朝
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集解】服虔曰:“礼,所以经国家,利社稷也。”
自卫如晋,将舍于宿
,闻钟声
,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
,必加于戮
。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
,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
?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
。君在殡而可以乐乎
?”遂去之。文子闻之
,终身不听琴瑟
。
【集解】《左传》曰:“将宿于戚。”
【索隐】注引《左传》曰:“将宿于戚”。按:太史公欲自为一家,事虽出左氏,文则随义而换。既以“舍”字替“宿”,遂误下“宿”字替于“戚”。戚既是邑名,理应不易。今宜读宿为“戚”。戚,卫邑,孙文子旧所食地。
【集解】服虔曰:“孙文子鼓钟作乐也。”
【集解】服虔曰:“辩若斗辩也。夫以辩争,不以德居之,必加于刑戮也。”
【集解】贾逵曰:“夫子,孙文子也。获罪,出献公,以戚畔也。”
【索隐】《左传》曰:“而又何乐”。此“畔”字宜读曰:“乐”。乐谓所闻钟声也,畔非其义也。
【集解】王肃曰:“言至危也。”
【集解】贾逵曰:“卫君献公棺在殡未葬。”
【集解】服虔曰:“闻义而改也。琴瑟不听,况于钟鼓乎?”
适晋,说赵文子
、韩宣子
、魏献子
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
!”将去,谓叔向
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
,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
,必思自免于难
。”
【索隐】名武也。
【索隐】名起也。
【正义】《世本》云名秦。
【索隐】名钟舒也。
【集解】服虔曰:“言晋国之祚将集于三家。”
【集解】杜预曰:“富必厚施,故政在三家也。”
【集解】服虔曰:“直,不能曲挠以从众。”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
【正义】《括地志》云:“徐君庙在泗州徐城县西南一里,即延陵季子挂剑之徐君也。”
七年
,楚公子围弑其王夹敖而代立
,是为灵王
。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吴亦攻楚,取三邑而去
。十一年
,楚伐吴,至雩娄
。十二年
,楚复来伐,次于乾溪
,楚师败走。
【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吴子遏卒;二十九年,阍杀吴子馀祭;昭十五年,吴子夷未卒。是馀祭在位四年,馀眛在位十七年。《系家》倒错二王之年,此七年正是馀眛之三年。昭元年《经》曰:“冬十有一月,楚子麇卒”。《左传》曰:“楚公子围将聘于郑,未出竟,闻王有疾而还。入问王疾,缢而杀之,孙卿曰:以冠缨绞之。遂杀其子幕及平夏。葬王于郏,谓之郏敖”也。
【集解】《左传》曰:“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
【索隐】杜预注彼云:“皆楚东鄙邑也。谯国酂县东北有棘亭,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按:解者以麻即襄城县故麻城是也。
【集解】服虔曰:“雩娄,楚之东邑。”
【索隐】昭五年《左传》曰:“楚子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启强待命于雩娄”。今直言至雩娄,略耳。
【集解】杜预曰:“乾溪在谯国城父县南,楚东境。”
十七年,王余祭卒
,弟余眜立
。王余眜二年
,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焉
。
【索隐】《春秋》襄二十九年《经》曰:“阍杀吴子馀祭”。《左传》曰:“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馀祭观舟,阍以刀杀之”。《公羊传》曰:“近刑人则轻死之道”是也。
【索隐】据《春秋》,即眛之十五年也。昭十三年《经》曰:“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溪,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左传》具载,以词繁不录。公子比,弃疾,皆灵王弟也。比即子干也。灵王,公子围也,即位后易名为虔。弃疾即位后易名熊居,是为平王。《史记》以平王遂有楚国,故曰:“弃疾弑君”;《春秋》以子干已为王,故曰:“比杀君”:彼此各有意义也。
四年
,王余眜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眜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眜之子僚
为王
。
【集解】《吴越春秋》曰:“王僚,夷眛子”,与《史记》同。
【索隐】此文以为馀眛子,《公羊传》以为寿梦庶子也。
王僚二年
,公子光伐楚
,败而亡王舟
。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
。
【索隐】计僚元年当昭十六年。比二年,公子光亡王舟,事在昭十七年《左传》。
【集解】徐广曰:“《世本》云夷眛生光。”
【集解】《左传》曰舟名“馀皇”。
五年
,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
,公子光客之
。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
。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索隐】《左传》昭二十年曰:“伍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杜预曰:州于,吴子僚也。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雠,不可从也。’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见鱄设诸焉,而耕于鄙。”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索隐】此文以为诸樊子,《系本》以为夷眛子。
八年
,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
。因北伐,败陈、蔡之师。九年
,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钟离
。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
,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
【集解】服虔曰:“钟离,州来西邑也。”
【索隐】昭二十四年《经》曰:“冬,吴灭巢。”《左传》曰:“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人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吴人踵楚,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乃还也。”《地理志》居巢属庐江,钟离属九江。应劭曰:“钟离子之国也”。
【索隐】《左传》无其事。
【正义】两都即钟离、居巢。
伍子胥之初奔吴,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
,乃求勇士专诸
,见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
。
【集解】服虔曰:“欲取国。”
【集解】贾逵曰:“吴勇士。”
【索隐】专或作“剸”。《左传》作“鱄设诸”。《刺客传》曰:“诸,棠邑人也”。
【正义】《吴越春秋》云:“专诸,丰邑人。伍子胥初亡楚如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斗,甚不可当,其妻呼,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专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申万人之上。’胥因而相之,雄貌,深目,侈口,熊背,知其勇士。”
【索隐】依《左传》即上五年“公子光客之”是也。事合记于五年,不应略彼而更具于此也。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
。十三年春
,吴欲因楚丧而伐之
,使公子盖余、烛庸
以兵围楚之六、灊
。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
。”告专诸曰:“不索何获
!我真王嗣,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
,而两公子将兵攻楚,楚绝其路。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是无柰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⑪
,光伏甲士于窟室⑫
,而谒王僚饮⑬
。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⑭
。公子光详为足疾⑮
,入于窟室⑯,使专诸置匕首⑰于炙鱼之中以进食⑱
。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⑲
,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
。阖庐乃以专诸子为卿
。
【索隐】昭二十六年《春秋经》书“楚子居卒”是也。按《十二诸侯年表》及《左传》,合在僚十一年。
【索隐】据表及《左氏传》止合有十二年,事并见昭二十七年《左传》也。
【集解】贾逵曰:“二公子皆吴王僚之弟。”
【索隐】《春秋》作“掩馀”,《史记》并作“盖馀”,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贾逵及杜预及《刺客传》皆云“二公子,王僚母弟”。而昭二十三年《左传》曰:“光帅右,掩馀帅左”,杜注彼则云“掩馀,吴王寿梦子”。又《系族谱》亦云“二公子并寿梦子”。若依公羊,僚为寿梦子,则与《系族谱》合也。
【集解】杜预曰:“灊在庐江六县西南。”
【集解】服虔曰:“察强弱。”
【集解】贾逵曰:“时,言可杀王时也。”
【集解】服虔曰:“不索当何时得也。”
【集解】王肃曰:“聘晋还至也。”
【集解】服虔曰:“母老子弱,专诸讬其母子于光也。”王肃曰:“专诸言王母老子弱也。”
【索隐】依王肃解,与《史记》同,于理无失。服虔、杜预见《左传》下文云“我,尔身也,以其子为卿”,遂强解“是无若我何”犹言“我无若是何”,语不近情,过为迂回,非也。
【集解】服虔曰:“言我身犹尔身也。”
⑪【索隐】《春秋经》唯言“夏四月”,《左传》亦无“丙子”,当别有按据,不知出何书也。
⑫【集解】杜预曰:“掘地为室也。”
⑬【索隐】谒,请也。本或作“请”也。
⑭【集解】音披。
【索隐】音披。刘逵注《吴都赋》“铍,两刃小刀”。
⑮【索隐】上音阳,下如字。《左传》曰:“光伪足疾”,详即伪也。或读此“为”字音“伪”,非也。岂详伪重言邪?
⑯【集解】杜预曰:“恐难作,王党杀己,素避之也。”
⑰【索隐】刘氏曰:“匕首,短剑也。”按:《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通俗文》云“其头类匕,故曰匕首也”。
⑱【集解】服虔曰:“全鱼炙也。”
⑲【集解】贾逵曰:“交专诸匈也。”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
,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
,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
,以待天命
。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
。”复命,哭僚墓
,复位而待
。吴公子烛庸、盖余二人将兵遇围于楚者
,闻公子光弑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
【集解】服虔曰:“待其天命之终也。”
【集解】杜预曰:“吴自诸樊以下,兄弟相传而不立適,是乱由先人起也。季子自知力不能讨光,故云。”
【集解】服虔曰:“复命于僚,哭其墓也。”
【正义】复音伏,下同。
【集解】杜预曰:“复本位,待光命。”
【索隐】《左传》昭二十七年曰:“掩馀奔徐,烛庸奔钟吾”。三十年《经》曰:“吴灭徐,徐子奔楚”。《左传》曰:“吴子使徐人执掩馀,使钟吾人执烛庸。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而定其徙”。无封舒之事,当是“舒”“徐”字乱,又且疏略也。
王阖庐元年
,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犁
,其孙伯嚭
亡奔吴
,吴以为大夫。
【集解】徐广曰:“伯嚭,州犁孙也。《史记》与《吴越春秋》同。嚭音披美反。”
三年
,吴王阖庐与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
。光谋欲入郢
,将军孙武
曰:“民劳,未可,待之
。”四年
,伐楚,取六与灊。五年
,伐越
,败之。六年
,楚使子常囊瓦伐吴
。迎而击之
,大败楚军于豫章
,取楚之居巢而还
。
【索隐】《左传》此年有子胥对耳,无孙武事也。
【正义】《左传》云“楚囊瓦为令尹”,杜预云“子囊之孙子常。”
【索隐】《左传》定二年,当为七年。
九年
,吴王阖庐请伍子胥、孙武曰
:“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
?”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
。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于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
。吴王阖庐弟夫槩
欲战,阖庐弗许。夫概曰:“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
,楚兵大败,走。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
,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
,奔郧
。郧公弟欲弑昭王
,昭王与郧公奔随
。而吴兵遂入郢
。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
。
【索隐】言今欲果敢伐楚可否也。
【正义】音阵。
【正义】音古代反。
【索隐】定四年“战于柏举,吴入郢”是也。
【集解】服虔曰:“郧,楚县。”
【正义】《左传》云郧公辛之弟怀也。
【集解】服虔曰:“随,楚与国也。”
【索隐】左氏无此事。
十年春
,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
。吴使别兵击越
。楚告急秦
,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庐弟夫概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概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庐闻之,乃引兵归,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复入郢
,而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
。十一年
,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
,取番
。楚恐而去郢徙鄀
。
【集解】司马彪曰:“汝南吴房有堂溪亭。”
【索隐】案《地理志》而知。
【正义】《括地志》云:“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应劭云‘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封之于堂溪氏。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
【集解】服虔曰;“鄀,楚邑。”
【索隐】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庐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左传》又曰:“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于是乎迁郢于鄀”。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之大夫也。
十五年
,孔子相
鲁
。
【索隐】定十年《左传》曰:“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是也。杜预以为“相会仪也”,而史迁《孔子系家》云“摄行相事”。案:左氏“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又使兹无还揖对”,是摄国相也。
十九年夏
,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之槜李
。越使死士挑战
,三行造吴师,呼,自刭
。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
,伤吴王阖庐指
,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
。阖庐使立太子夫差
,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
:“不敢!”三年,乃报越。
【集解】贾逵曰:“槜李,越地。”杜预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槜李城也。”槜音醉。
【集解】徐广曰:“死,一作‘亶’,《越世家》亦然,或者以为人名氏乎?”骃案:贾逵曰:“死士,死罪人也”。郑众曰:“死士,欲以死报恩者也”。杜预曰:“敢死之士也”。
【正义】挑音田鸟反。
【集解】《左传》曰:“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
【正义】行,胡郎反。造,干到反。呼,火故反。颈,坚鼎反。
【集解】《越绝书》曰:“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
【索隐】姑苏,台名,在吴县西三十里。《左传》定十四年曰:“越子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还,卒于陉,去槜李七里”。杜预以为槜李在嘉兴县南。灵姑浮,越大夫也。
【集解】《越绝书》曰:“阖庐冢在吴县昌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桐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槃郢、鱼肠之剑在焉。卒十馀万人治之,取土临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
【索隐】澒,胡贡反。以水银为池。
【索隐】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
王夫差元年
,以大夫伯嚭为太宰
。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
,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
,报姑苏也
。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
,使大夫种
因吴太宰嚭而行成
,请委国为臣妾
。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昔有过氏
杀斟灌以伐斟寻
,灭夏后帝相
。帝相之妃后缗方娠
,逃于有仍⑪而生少康⑫
。少康为有仍牧正⑬
。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⑭
。有虞思夏德,于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于纶⑮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⑯
。后遂收夏众,抚其官职⑰
。使人诱之⑱
,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⑲
,不失旧物⑳
。今吴不如有过之强,而句践大于少康。今不因此而灭之,又将宽之,不亦难乎!且句践为人能辛苦
,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集解】《越绝书》曰:“太伯到夫差二十六代且千岁。”
【索隐】《史记》太伯至寿梦十九代,诸樊已下六王,唯二十五代。
【索隐】案:《左传》定四年伯嚭为太宰,当阖庐九年,非夫差代也。
【集解】贾逵曰:“夫椒,越地。”杜预曰:“太湖中椒山也。”
【索隐】贾逵云越地,盖近得之。然其地阙,不知所在。杜预以为太湖中椒山,非战所。夫椒与椒山不得为一。且夫差以报越为志,又伐越,当至越地,何乃不离吴境,近在太湖中?又案:越语云“败五湖也”。
【集解】贾逵曰:“会稽,山名。”
【索隐】鸟所止宿曰栖。越为吴败,依讬于山林,故以鸟栖为喻。《左传》作“保”,《国语》作“栖”。
【索隐】大夫,官也;种,名也。《吴越春秋》以为种姓文。而刘氏云“姓大夫”,非也。
【集解】服虔曰:“行成,求成也。”
【正义】《国语》云:“越饰美女八人纳太宰嚭,曰:‘子苟然,放越之罪。’”
【集解】贾逵曰:“过,国名也。”
【索隐】过音戈。寒浞之子浇所封国也,猗姓国。《晋地道记》曰:“东莱掖县有过乡,北有过城,古过国也。”
【集解】斟灌,斟寻,夏同姓也。夏后相依斟灌而国,故曰杀夏后相也。
【索隐】斟灌、斟寻夏同姓,贾氏据《系本》而知也。案:《地理志》北海寿光县,应劭曰:“古斟灌亭是也”。平寿县,复云“古北㘰寻,禹后,今㘰城是也”。然“镋”与“斟”同。
【集解】服虔曰:“夏后相,启之孙。”
【集解】贾逵曰:“缗,有仍之姓也。”杜预曰:“娠,怀身也。”
⑪【集解】贾逵曰:“有仍,国名,后缗之家。”
【索隐】未知其国所在。《春秋经》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穀梁经传》并作“任叔”。仍任声相近,或是一地,犹甫吕、虢郭之类。案:《地理志》东平有任县,盖古仍国。
⑫【集解】服虔曰:“后缗遗腹子。”
⑬【集解】王肃曰:“牧正,牧官之长也。”
⑭【集解】贾逵曰:“有虞,帝舜之后。”杜预曰:“梁国虞县。”
⑮【集解】贾逵曰:“纶,虞邑。”
⑯【集解】贾逵曰:“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
⑰【集解】服虔曰:“因此基业,稍收取夏遗民馀众,抚修夏之故官宪典。”
⑱【索隐】《左传》云:“使女艾谍浇,遂灭过、戈。”杜预曰:“谍,候也。”
⑲【集解】服虔曰:“以鲧配天也。”
⑳【集解】贾逵曰:“物,职也。”杜预曰:“物,事也。”
七年
,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
,新君弱
,乃兴师北伐齐
。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
,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
,不亦谬乎!”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
。至缯
,召鲁哀公而征百牢
。季康子使子贡
以周礼说太宰嚭,乃得止
。因留略地于齐鲁之南
。九年,为驺伐鲁
,至,与鲁盟乃去。十年
,因伐齐而归。十一年,复北伐齐
。
【集解】杜预曰:“艾陵,齐地。”
【索隐】七年,鲁哀公之六年也。《左传》此年无伐齐事,哀十一年败齐艾陵尔。
【集解】杜预曰:“琅邪缯县。”
【集解】贾逵曰:“周礼,王合诸侯享礼十有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
【索隐】事在哀七年。是年当夫差八年,不应上连七年。案:《左传》曰:“子服景伯对,不听,乃与之”,非谓季康子使子贡说,得不用百牢。太宰嚭自别召康子,乃使子贡辞之耳。
【索隐】《左传》“驺”作“邾”,声相近自乱耳。杜预注《左传》亦曰:“邾,今鲁国驺县是也”。驺,宜音邾。
【索隐】依《左氏》合作十一年、十二年也。
越王句践率其众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弃吴也
。”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
,无所用
。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
,商之以兴
。”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
,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
之剑以死
。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
,令可为器
。抉吾眼置之吴东门
,以观越之灭吴也。”
【索隐】左氏作“豢吴”。豢,养也。
【集解】王肃曰:“石田不可耕。”
【集解】服虔曰:“颠,陨也;越,坠也。颠越无道,则割绝无遗也。”
【索隐】《左传》曰:“其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此则艾陵战时也。
【集解】徐广曰:“一本作‘盘庚之诰有颠之越之,商之以兴’。子胥传‘诰曰有颠越商之兴’。”
【集解】服虔曰:“鲍氏,齐大夫。”
【索隐】《左传》直曰:“使于齐”,杜预曰:“私使人至齐属其子”。案:《左传》又曰:“反役,王闻之”,明非子胥自使也。
【集解】服虔曰:“属镂,剑名。赐使自刎。”
【索隐】剑名,见《越绝书》。
【正义】属音烛。镂音力于反。
【索隐】《左传》云:“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梓槚相类,因变文也。
【索隐】抉,乌穴反。此《国语》文,彼以“抉”为“辟”。又云“以手抉之。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乃盛以鸱夷,投之江也”。
【正义】《吴俗传》云“子胥亡后,越从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筑城伐吴。子胥乃与越军梦,令从东南入破吴。越王即移向三江口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越乃开渠。子胥作涛,荡罗城东,开入灭吴。至今犹号曰示浦,门曰{鱼普}{鱼孚}”。是从东门入灭吴也。
齐鲍氏弑齐悼公
。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
,乃从海上攻齐
。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索隐】公名阳生。《左传》哀十年曰:“吴伐齐南鄙,齐人杀悼公”,不言鲍氏。又鲍牧以哀八年为悼公所杀,今言鲍氏,盖其宗党尔。且此伐在艾陵战之前年,今记于后,亦为颠倒错乱也。
【集解】服虔曰:“诸侯相临之礼。”
【集解】徐广曰:“上,一作‘中’。”
十三年
,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
。
【集解】服虔曰:“橐皋,地名也。”杜预曰:“在淮南逡遒县东南。”
【索隐】哀十二年《左传》曰:“公会吴于橐皋。卫侯会吴于郧。”此并言会卫橐皋者,案《左传》“吴徵会于卫。初,卫杀吴行人,惧,谋于子羽。子羽曰‘不如止也’。子木曰‘往也’”。以本不欲赴会,故鲁以夏会卫,及秋乃会。太史公以其本召于橐皋,故不言郧。郧,发阳也,广陵县东南有发繇口。橐音他各反。逡遒,上七巡反,下酒尤反。
十四年春
,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
,欲霸中国以全周室
。六月丙子
,越王句践伐吴。乙酉
,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
,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
。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
。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
。七月辛丑
,吴王与晋定公争长
。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
。”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
。”赵鞅怒
,将伐吴,乃长晋定公
。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
。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
。”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
,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集解】杜预曰:“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集解】贾逵曰:“恶其闻诸侯。”
【集解】服虔曰:“以绝口。”
【集解】杜预曰:“吴为太伯后,故为长。”
【集解】杜预曰:“为侯伯。”
【集解】徐广曰:“黄池之盟,吴先歃,晋次之,与《外传》同。”骃案:贾逵曰:“《外传》曰‘吴先歃,晋亚之’。先叙晋,晋有信,又所以外吴”。
【索隐】此依《左传》文。案:《左传》“赵鞅呼司马寅曰:‘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是赵鞅怒。司马寅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其胜乎?’杜预曰:墨,气色下也,国为敌所胜。又曰:‘太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是也。徐、贾所云据《国语》,不与《左传》合,非也。左氏鲁襄公代晋、楚为会,先书晋,晋有信耳。《外传》即《国语》也,书有二名也。外吴者,吴夷,贱之,不许同中国,故言外也。
十五年
,齐田常杀简公
。
十八年
,越益强。越王句践率兵复伐败吴师于笠泽
。楚灭陈
。
二十年
,越王句践复伐吴
。二十一年
,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
,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
,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
。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索隐】哀十九年《左传》曰:“越人侵楚,以误吴也。”杜预曰:“误吴,使不为备也。”无伐吴事。
【集解】贾逵曰:“甬东,越东鄙,甬江东也。”韦昭曰:“句章,东海口外州也。”
【索隐】《国语》曰甬句东,越地,会稽句章县东海中州也。案:今鄮县是也。
【集解】《越绝书》曰:“夫差冢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使干戈人一{土累}土以葬之。近太湖,去县五十七里。”
【索隐】《左传》“乃缢,越人以归”也。犹亭,亭名。“卑犹位”三字共为地名,《吴地记》曰:“徐枕山,一名卑犹山”是。{土累}音路禾反,小竹笼,以盛土。
太史公曰:孔子言
“太伯可谓至德矣
,三以天下让
,民无得而称焉
”。余读春秋古文
,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
,见微而知清浊
。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
【集解】王肃曰:“太伯弟季历贤,又生圣子昌,昌必有天下,故太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
【集解】《皇览》曰:“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至今吏民皆祀之。”
【索隐述赞】太伯作吴,高让雄图。周章受国,别封于虞。寿梦初霸,始用兵车。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光既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耻,空惭伍胥。
吴太伯世家(一)
吴太伯世家(二)
吴太伯世家(三)
吴太伯世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