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索隐】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

【正义】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 ,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 ,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 ,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 ,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 ,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 ,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 ,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 ?太史公曰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 义至高 ,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索隐】案:《孔子系家》称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三百五篇为诗,今亡五篇。又《书纬》称孔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三百三十篇,乃删以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今百篇之内见亡四十二篇,是诗书又有缺亡者也。

【索隐】案:《尚书》有《尧典》、《舜典》、《大禹谟》,备言虞夏禅让之事,故云“虞夏之文可知也”。

【正义】舜禹皆典职事二十馀年,然后践帝位。

【索隐】言天下者是王者之重器,故《庄子》云“天下大器”是也。则大器亦重器也。

【正义】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

【索隐】案:“说者”谓诸子杂记也。然尧让于许由,及夏时有卞随、务光等,殷汤让之天下,并不受而逃,事具庄周《让王》篇。

【正义】经史唯称伯夷、叔齐,不及许由、卞随、务光者,不少概见,何以哉?故言“何以称焉”,为不称说之也。

【索隐】盖杨恽、东方朔见其文称“余”,而加“太史公曰”也。

【索隐】谓太史公闻庄周所说许由、务光等。

【索隐】谓尧让天下于许由,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颍水;卞随自投于桐水;务光负石自沉于卢水:是义至高。

【索隐】案:概是梗概,谓略也。盖以由、光义至高,而《诗》《书》之文辞遂不少梗概载见,何以如此哉?是太史公疑说者之言或非实也。

【正义】概,古代反。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 ,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 ,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索隐】谓悲其兄弟相让,又义不食周粟而饿死。睹音覩。轶音逸。谓见逸诗之文,即下《采薇》之诗是也。不编入三百篇,故云逸诗也。可异焉者,按《论语》云“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今其诗云“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是怨词也,故云可异焉。

【索隐】案:“其传”盖《韩诗外传》及《吕氏春秋》也。其传云孤竹君,是殷汤三月丙寅日所封。相传至夷、齐之父,名初,字子朝。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解者云夷,齐,谥也;伯,仲,又其长少之字。案:《地理志》孤竹城在辽西令支县。应劭云伯夷之国也。其君姓墨胎氏。

【正义】本前注“丙寅”作“殷汤正月三日丙寅”。《括地志》云:“孤竹古城在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

【索隐】刘氏云:“盍者,疑辞。盖谓其年老归就西伯也。”

【集解】马融曰:“首阳山在河东蒲阪华山之北,河曲之中。”

【正义】曹大家注《幽通赋》云:“夷齐饿于首阳山,在陇西首。”又戴延之《西征记》云:“洛阳东北首阳山有夷齐祠。”今在偃师县西北。又《孟子》云:“夷、齐避纣,居北海之滨。”首阳山,说文云首阳山在辽西。史传及诸书,夷、齐饿于首阳凡五所,各有案据,先后不详。《庄子》云:“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避之以絜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饥饿而死。”又下诗“登彼西山”,是今清源县首阳山,在岐阳西北,明即夷、齐饿死处也。

【索隐】薇,蕨也。《尔雅》云:“蕨,鳖也。”

【正义】陆玑《毛诗草木疏》云:“薇,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也。”

【索隐】案:西山即首阳山也。

【索隐】谓以武王之暴臣易殷纣之暴主,而不自知其非矣。

【索隐】言羲、农、虞、夏敦朴禅让之道,超忽久矣,终没矣。今逢此君臣争夺,故我安适归矣。

【索隐】于嗟,嗟叹之辞也。徂者,往也,死也。言己今日饿死,亦是运命衰薄,不遇大道之时,至幽忧而饿死。

【索隐】太史公言己观此诗之情,夷、齐之行似是有所怨邪?又疑其云非是怨邪?


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 ,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 ,糟糠不厌 ,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 ,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 ,肝人之肉 ,暴戾恣睢 ,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 ,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 ,时然后出言⑪,行不由径⑫ ,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⑬。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 ,是邪非邪⑭?

【索隐】又叙论云若夷、齐之行如此,可谓善人者邪,又非善人者邪,亦疑也。

【索隐】厌者,饫也,不厌谓不饱也。糟糠,贫者之所餐也,故曰“糟糠之妻”是也。然颜生箪食瓢饮,亦未见“糟糠”之文也。

【索隐】“蹠”及注作“跖”,并音之石反。案:盗蹠,柳下惠之弟,亦见《庄子》,为篇名。

【正义】案:蹠者,黄帝时大盗之名。以柳下惠弟为天下大盗,故世放古,号之盗蹠。

【索隐】刘氏云“谓取人肉为生肝”,非也。案:庄子云“跖方休卒太山之阳,脍人肝而餔之”。

【索隐】暴戾谓凶暴而恶戾也。邹诞生恣音资,睢音千馀反。刘氏恣音如字,睢音休季反。恣睢谓恣行为睢恶之貌也。

【正义】睢,仰白目,怒貌也。言盗蹠凶暴,恶戾,恣性,怒白目也。

【集解】《皇览》曰:“盗蹠冢在河东大阳,临河曲,直弘农华阴县潼乡。”案:盗蹠即柳下惠弟也。

【索隐】直音如字。直者,当也。或音值,非也。潼音同。案:潼,水名,因为乡,今之潼津关是,亦为县也。

【正义】《括地志》云:“盗蹠冢在陕州河北县西二十里。河北县本汉大阳县也。又今齐州平陵县有盗蹠冢,未详也。”

【索隐】言盗蹠无道,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其人遵行何德而致此哉?

【索隐】案:较,明也。言伯夷有德而饿死,盗蹠暴戾而寿终,是贤不遇而恶道长,尤大著明之证也。

【索隐】谓若鲁桓、楚灵、晋献、齐襄之比皆是。

【索隐】谓不仕暗君,不饮盗泉,裹足高山之顶,窜迹沧海之滨是也。

【正义】谓北郭骆、鲍焦等是也。

⑪【索隐】案:《论语》“夫子时然后言”。

⑫【索隐】案:《论语》澹台灭明之行也。

⑬【索隐】谓人臣之节,非公正之事不感激发愤。或出忠言,或致身命,而卒遇祸灾者,不可胜数。谓龙逢、比干、屈平、伍胥之属是也。

⑭【索隐】太史公惑于不轨而逸乐,公正而遇灾害,为天道之非而又是邪?深惑之也。盖天道玄远,聪听暂遗,或穷通数会,不由行事,所以行善未必福,行恶未必祸,故先达皆犹昧之也。

【正义】傥音他荡反。傥,未定之词也。为天道不敢旳言是非,故云傥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正义】太史公引孔子之言证前事也。言天道人道不同,一任其运遇,亦各从其志意也。

【集解】郑玄曰:“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德以得之。若于道可求而得之者,虽执鞭贱职,我亦为之。”

【集解】孔安国曰:“所好者古人之道。”

【集解】何晏曰:“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松柏少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然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

【索隐】《老子》曰:“国家昏乱,始有忠臣”,是举代混浊,则士之清絜者乃彰见,故上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先为此言张本也。

【正义】言天下泯乱,清絜之士不挠,不苟合于盗跖也。

【索隐】案:谓伯夷让德之重若彼,而采薇饿死之轻若此。又一解云,操行不轨,富厚累代,是其重若彼;公正发愤而遇祸灾,是其轻若此也。

【正义】重谓盗跖等也。轻谓夷、齐、由、光等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 :“贪夫徇财 ,烈士徇名 ,夸者死权 ,众庶冯生 。”“同明相照 ,同类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颜渊虽笃学 ,附骥尾而行益显⑪ 。岩穴之士 ,趣舍有时若此 ,类名堙灭而不称 ,悲夫⑫!闾巷之人 ,欲砥行立名者⑬ ,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索隐】自此已下,虽论伯夷得夫子而名彰,颜回附骥尾而行著,盖亦欲微见己之著撰不已,亦是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故引贾子“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是也。又引“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者,言物各以类相求。故太史公言己亦是操行廉直而不用于代,卒陷非罪,与伯夷相类,故寄此而发论也。

【正义】君子疾没世后惧名堙灭而不称,若夷、齐、颜回絜行立名,后代称述,亦太史公欲渐见己立名著述之美也。

【索隐】贾子,贾谊也。谊作《鵩鸟赋》云然,故太史公引之而称“贾子”也。

【正义】徇,才迅反。徇,求也。瓚云:“以身从物曰徇。”

【索隐】言贪权势以矜夸者,至死不休,故云“死权”也。

【索隐】冯者,恃也,音凭。言众庶之情,盖恃矜其生也。邹诞本作“每生”。每者,冒也,即贪冒之义。

【正义】太史公引贾子譬作《史记》,若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乃成其《史记》。

【索隐】已下并《易系辞》文也。

【正义】天欲雨而柱础润,谓同德者相应。

【集解】王肃曰:“龙举而景云属,虎啸而谷风兴。”张璠曰:“犹言龙从云,虎从风也。”

【集解】马融曰:“作,起也。”

【索隐】案:又引此句者,谓圣人起而居位,则万物之情皆得睹见,故己今日又得著书言世情之轻重也。

【正义】此有识也。圣人有养生之德,万物有长育之情,故相感应也。此以上至“同明相照”是《周易·乾·象辞》也。太史公引此等相感者,欲见述作之意,令万物有睹也。孔子殁后五百岁而己当之,故作《史记》,使万物见睹之也。《太史公序传》云:“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名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作述《六经》云:“《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案:述作而万物睹见。

【正义】伯夷、叔齐虽有贤行,得夫子称扬而名益彰著。万物虽有生养之性,得太史公作述而世事益睹见。

⑪【索隐】案: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

⑫【正义】趣音趋。舍音捨。趣,向也。舍,废也。言隐处之士,时有附骥尾而名晓达;若堙灭不称数者,亦可悲痛。

⑬【正义】砥音旨。砺行修德在乡闾者,若不讬贵大之士,何得封侯爵赏而名留后代也?


【索隐述赞】天道平分,与善徒云。贤而饿死,盗且聚群。吉凶倚伏,报施纠纷。子罕言命,得自前闻。嗟彼素士,不附青云! TxwvJZrKh3U58M1m82dINz9WnYLqE9ctOBzulXq+AXnQU2e10GMJUDKKsupIOg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