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北京故事

这里说的故事不是story,而是20年前我在北京看到的一些琐事,也可以说是北京旧事吧。之所以用新北京故事这个题目,是因为前面一篇博文《北京故事》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昔日才思不在,只好用这个题目,以示区别。

我是1986年秋天第一次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的。那时候的北京人和在北京的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朴素,从衣着打扮上看不出和刚刚从大山里来到城市的我们有什么差别,清一色的白衬衫,红色二股筋背心,蓝裤子,塑料底布鞋,腰扎一根带滚轮的人造革腰带,个别条件好的脚上穿一双黑色系带皮鞋,还得配一双蓝色丝袜。也许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别的城市的人也一样朴实无华。

20年前北京物质消费水平还很低。每个北京市民每个月有33斤粮,米票可以买大米,面票可以买馒头面条,粗粮票则只能买玉米小米之类的杂粮。全国通用粮票则有点像现在的美金,属于稀有资源,很吃香。上街渴了喝一瓶八达岭牌汽水虽然才两毛五,但是需要下决心的,因为它相当于学校食堂一个炒白菜或者炒豆芽的价钱,5分钱一根的小豆雪糕则常常成为“望汽水兴叹”的牺牲品,再奢侈一点的就是3毛钱一瓶的昌平酸奶,此外好像再没有什么高档的饮料了。那个时候是很难见到可口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的,纯净水和矿泉水则是进口货,是糊弄老外的玩意儿,因为中国还只流行喝自来水。记得1986年国庆在故宫看到一批像大马猴一样毛茸茸的家伙,是老外吧,在喝从日本进口的矿泉水,2块钱一瓶。看到他们耀武扬威的样子,我年轻气盛很不服气也咬牙买了一瓶,喝了半瓶也没有喝出什么味道来,这不是自来水吗?还不如我老家的山泉水好喝呢,这个小日本鬼子真会糊弄洋人。幸好,我们中国人不上那个当。现在看到满大街的纯净水、矿泉水,想起来还哑然失笑。

20年前北京的交通成本也很低。那时候北京还只有二环线,二环以外已经属于城外了,这个面积实际上还没有我的祖先成吉思汗建立的大元帝国的首都大都面积大,二环基本上是沿着明清北京城的轮廓修建的。1990年三环才通车,1990年11月亚运会结束后我站在只修了一小段的北四环安慧桥上,看到很宽的马路和不远处的空地还感叹,这么宽的马路这么超前这么浪费,现在看起来那里已经是四环线的一个“瓶颈”了。那时候坐北京的地铁1号线才2毛,环线1毛。1号线只通到礼士路,往东的部分不通。而且换乘环线必须从礼士路出地面,穿过复兴门桥再下去,不熟悉的人很容易搞错。那时候的环线实际上不环,到北京站后站台用栅栏隔开,如果你万一坐错了方向,只能出去再买票进来。那时候的公共汽车基本上都是黄车红道的老Bus,车票以5分钱居多。的士是清一色的皇冠,票价不详。

北京土著人,也就是老北京人,是十分善于侃大山的。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通通地门儿清。他们喜欢大夏天光着膀子,在树底下神侃,也喜欢和几个哥们儿去一个只能放下几张桌子的小火锅店,汗流浃背地涮锅。大家边喝别没完地聊。老北京很悠闲,兜里总是有钱,请客打麻将绝对不含糊,可就是说不上来他在哪里发财。看着你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他,你说明天想在月球开个饭馆,他也敢答应你。你激动得马上请他又是洗澡又是按摩的,但第二天起来,一切又归于平静,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见你照样嘻嘻哈哈的,一通神侃。

老北京叫桥、潭、海的地方很多。说明老北京是不缺水的,而且都是活水,但现在有的地方有桥,没有水了。最初建立元大都的是我的祖先蒙古人,他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选择的首都一定是水草丰美的地方。看看现在哪里还有一点草原民族居住过的感觉?唯一可以从北京的语言和地名上还能依稀辨认草原祖先的足迹,比如北京的胡同,在现在北京话里就是胡同的意思,而在现在的内蒙古,你也可以见到这个胡同那个胡同的地名,在蒙古语里胡同就是一个居民点的意思,这个带有典型草原味道的词遍布今天的北京,也成为老北京城的基本元素。现在北京的城区桥就更多了,不同的是过去桥下流的是水,现在桥底下流的是钢铁车流。

我读书的时候宿舍上下铺睡8个人,不知道什么叫空调,也不觉得有多热。那时候好像没有什么沙尘暴的现象。北京的自来水20年前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不知道现在的北京是怎么了,难道我们的能耐不如我们的祖先吗?是不是文明的进步也意味着生活质量的倒退?

唉,北京,我无法改变你,只好追随草原民族的祖先回到我梦想的草原了!

2006年5月20日 SFep7jR+aV3YYdJgWwVu1ETdCcUbg+6aeJuc24BuUi4pl7QZLFpTKXENYWbYbW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