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 R E F A C E

冯仑说:“所谓向宽处行,事实上不是向大家都关注的进步去行,也不是向浮华、获取去行,而是学会退却、放下、懦弱、面对死亡,学会淡然、超然。”

知道冯仑的人,消息来自各种各样的媒介;了解冯仑的人,却以为冯仑有上百种身份。

他是地产哲学家、商业思想家、中国经济界的“革命家”、想法偏多的“买卖人”、中国地产老板界的教父级人物、民营企业代言者、畅销书作家、大腕级龙套,他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四任会长、五个房地产行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的确,他的身份太多了。

他探究现实、乐善好施、勤勉尽责、乐于分享;他是个事缓则圆的文化人,也是个文质彬彬的企业家,业界尊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敬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

所以,人们更愿意将冯仑看作是一位对错综复杂、现象百态的社会进行思考的智者,而从未将他与充满暴力、惊悚的“灰色”的房地产行业扯上半点关系。

冯仑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陕西,身上带有典型的“秦商”气质,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思维成熟,这同样也是那个时代创业者的共同特点。

“野蛮”生长的冯仑,既有学者的温厚和睿智,也有江湖行者的尖刻和狡诘;有时他会满嘴市井言语,有时却又会沉着地感悟人生。

这就是冯仑,段子横飞,荤素搭配。

1982年,冯仑在西北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中央党校,在这里他遇到了精神教父马鸿模。冯仑打算做商人的时候,马鸿模曾对他说:“你这是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但冯仑并没有因为“臭”而对“商”敬而远之,他觉得能够臭得有价值也是一种本事。

1989年,冯仑阴差阳错地去了南德和牟其中一起共事,在这里,他经历了从学者到商人的转变。虽然他“兵谏”老牟失败,但却与“万通六子”结下了昆弟之好。而后,万通六君子呼啸聚义,成立了万通集团。冯仑借鉴了水泊梁山的模式——架构了“座有序,利无别”的利益关系。

1995年,万通扎根北京,此时万通总资产达到70多亿,产业遍布全国,房地产、通信、服装、商业、信息咨询、保险、银行、证券等行业都有万通的影子。但万通六君子却在此时选择了“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完成了从六个人到一个人的转变。

万通,最终成了冯仑一个人的游乐场,而他的思想也驾驭着行为扶摇直上。

2009年,冯仑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提出了立体城市的设想,虽然尚未实现,但他仍然坚持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同年,“9·11”事件后美国重建的世贸中心落成,冯仑押上了近5亿美元,雄心勃勃地在世贸中心的顶层建起了“中国中心”,成为新世贸的第一租户。

在冯仑的商业构想中,有宏伟,有纯粹,也有无奈和落寞。“南德岁月”让冯仑经历了从白面书生到“黑心开发商”的转变;“六君子聚义”让冯仑明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立体城市”的构想和“中国中心”的实现,展现了冯仑无与伦比的前瞻性。

但人生的事与愿违,难免让人唏嘘长叹。2014年,冯仑选择交出万通的控制权,去感受有钱又有闲的独我生活,去实现苦无知音的现实理想。

今天的冯仑,时常会出现在北京颐和园满是绿色的草坪上,也会游走在中央党校翠竹万竿的校园中,似曾相识的眼镜男,如今已成为英姿飒爽的老者。读书、写字,走走停停,满心欢喜,怡然自得。这或许就是一个经历了百转千回的成功者所期望的笃实的静谧。

五十余年的人生阅历中,经过了一个凌乱的轮回,他似乎已经被时间磨平了棱角,深深的法令纹和招牌式的笑容也都变了些模样。或许,他的内心依然坚信:理想才是生命。
k+ZE8+XDpar+uli7AE1LmKrNo7qN6Y8ZTc5XVapLgwNWWwwdL14IDxR5gawoqFp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