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6到1

在合作关系中,同事对你的信任只有三分之一,他们不是为了你而工作,而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才背负起一切。或许,这就是冯仑几人当初为什么决意离开牟其中,选择自己创业这条道路的根本原因。

为了共同目标在一起工作,实际上要比在一家公司老板手下工作容易太多。只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心中各怀大志,必定各自为营。这样一来,所有的凝聚力也就最终变成了溶解力。

1994年秋,兄弟6人的关系就如这十月秋风一般萧瑟。万通兄弟汇集于广西西山,进行了万通历史上第一次“分裂会议”。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最后一次流露兄弟间“真性情”的男人会议。

冯仑用自身和潘石屹的直观矛盾,来揭露存在于6人身上的诸多问题。最简单的问题,即是兄弟6人都想要各干各的事,而此时,万通飞黄腾达,要钱有钱、要势有势,也正是投资的大好时机。

这个关键点,兄弟6人都看在眼里,但他们恰恰忽视了一个关键——万通是因6人齐心协力才创下辉煌的,而非单凭一个人的力量。

此外,这些钱是兄弟6人共同的财富,同样的汗水,同样的付出,加上“坐有序,利无别”的宗旨,自然谁都觉得,自己做事时若动用万通这笔钱,都是应当应分的。不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钱是大家的,却被一人持管。

当时,钱都在潘石屹手上,谁想用钱都要先和兄弟们开会,再去找潘石屹要钱。俗话说“钱进了兜里,再想拿出来就困难了”,管钱的潘石屹不想把这些钱给大家乱用,更何况自己还有自己的企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所以矛盾从“一对五”,变成了“五对一”,矛盾变得更加尖锐,问题的严重性也被推向了尖端。当然,这也不过是表面形式,背后的各种因素直接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本质上的差异反复牵动着直观上的冲突。

其表现形式为:冯仑事缓则圆,江湖聚义,凝聚了六君子最初的价值观。6个人的价值观在正常的轨道上应该是一个整体,但在不恰当的时候坚持聚合,将会对万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并且对于企业大环境来说,也是一种极其跳跃性的不平衡。

其实,冯仑的内心蛰伏不息,从小到大的英雄主义思想与现实的商业环境形成了冲突;然而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看,当事业处于上升期时会出现均势状态,此时,对人事上的专业性要求会愈发严格。简单地说,兄弟依旧保持着有劲拼命用,但心没有同朝一个方向。几人都有成为老板的本事,也都能各自胜任,这一点本身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次“分裂会议”,从冯仑拿起水杯咽下第一口水之后,便始终以争吵为主旋律。见到此状,再回想当年兄弟6人艰难走过来的这一路上遇到的种种艰辛困苦,冯仑和王功权流下了泪水,这泪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各位都是在江湖上显赫一方的霸主。不是因为利益,只为兄弟情。遥想当年,此时的关系就像是一场失败的婚姻,在不舍中,舍弃成了彼此间唯一的选择。

此时的几个人宛若分别各用一条单独的绳子把彼此拴在一个点上,大方向的不同和战略上的冲突,让他们不管怎样出力,最后都变成了各自的阻力。转眼间,到了1994年冬,6个人来到了上海大厦,对西山的“分裂会议”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做最后的了结。

易小迪十分惶恐,因为他知道这一天终将会到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眼看着一件可怕的事即将到来,却要持续等待。易小迪早早做好了心理准备,那段期间他不敢联系任何人,生怕在某一人口中听到自己更不能接受的话。

然而,事情一旦临近,它的存在就变成了必然,没得选择,只能接受。对易小迪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他对于任何事物接收的态度都不会像大哥冯仑那样激烈而刚猛。此时的冯仑是情绪激昂的,虽然自己默默地流过很多泪。

冯仑已为自己接下来的路做了草莽规划,作为“六雄”中最具合作精神的带头大哥,他要做的不是用宝贵的时间惋惜,而是把问题矛盾最小化。他找来了易小迪,因为他知道只有易小迪的性格和人生态度,能最理性地与自己把最后的资产、债务等种种问题处理妥当,不至于因兄弟几人形同陌路,在分手时显现出尴尬。

而让冯仑最安慰的事情,就是在分开后,易小迪仍可以把能整合的继续整合,能关联的持续关联。他的练达,让兄弟之间逐渐退散的合作精神不再是狭窄的,因为他知道,大哥冯仑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兄弟们毫无怨言,而是达到共赢。然而对于冯仑来说,这也是兄弟6人能迅速东山再起的必要保障和关键因素。

冯仑治家有方,分家仍有道。对于此次彻底的分家,他的处置方法很简单,即是之前敲定的:兄弟6人,愿意留下来的掏钱购买出走人的资产。这样一来,走的人手上就有现金。潘石屹是最先选择离开的,冯仑和其他5人分别购买了潘石屹在万通所持有的股权,这笔钱也是潘石屹日后赖以成名的SOHO现代城的启动资金。虽然人走了,但兄弟几人在某种程度上,仍被强性地冠以“相互扶持”的关系。

分家的时候,冯仑单独找了潘石屹,对他说,你走了之后,我会一直骂你,骂你三个月之后,我再开始大篇幅的赞扬你!但是,不会让你白挨骂,作为补偿,你可以把万通的成功都归到你自己身上!

潘石屹立刻明白了冯仑这番话中的玄机: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方便自己在商界立名,还可以理所应当地接受冯仑送给他的厚礼。同样的方式,王启富、易小迪、刘军的股份都卖给了冯仑和王功权,王功权走时,又把手上的股份卖给了冯仑,最后,所有的股份都集中在了冯仑手上。

兄弟几人各奔东西,王功权回到美国继续涉足国际风险投资行业;而潘石屹、易小迪仍坚持在地产行业,两人都是另起炉灶,做起了自己的买卖;刘军则回到最初的“农科”道路上继续前进;而王启富则由国际贸易转向地板行业,创起另一番天地,并成为一方霸主。

至此,万通六君子完成了从6到1的转变。从最早的3人出走,到王功权的难舍难留,冯仑也越来越能接受这种退出机制,虽然痛彻心扉,但为了兄弟情和万通,只能认可。他回忆道:“最早潘石屹发给我们律师函,指出不同意就起诉时,我和功权特别别扭,像传统中国人认为那叫‘忒不给面子’一样。越往后越成熟,最后我和功权分开时只请了田宇一个人,连律师费都省了,一手交支票,一手签字。”

可想而知,此时的冯仑自是万分难过的。成长需要付出代价,只是这代价似乎过于惨痛。

万通六君子,于1995年3月开始正式分道扬镳,王启富、潘石屹、易小迪最先离开,随后刘军在1998年决定退队,到了2003年,王功权觉得万通由冯仑一个人来打理已没有问题了,便决定离开。

万通六君子分走六方,一个又一个高层位置空了出来,冯仑更是因此次分手得了病。大病初愈后,面对万通的危机时刻,他只能致电远在美国的王功权,让其急速赶回。王功权依旧忠诚,不忘旧情,不仅回到万通,还带着在美国学习的新理念继续帮衬万通。

王功权回来后,第一时间和冯仑进行了一次单独会议,他用西方先进思想击败了冯仑古典式的“谁出钱谁是老板”的旧思想。两人就此分别讨论了四点问题:两权分离、利益基础、人才培训、制度管理。

简单地说,就是把投资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并分开,通过市场和董事会,选拔、委托、监督一批管理专家治理企业。这不仅是万通多年来顽固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同时也更能轻松地消除冯仑多年来的困惑。更直白地说,即是以分制度、分工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实际工作效率。

1996年11月8日,王功权正式辞去了万通实业集团总裁的职务,后被董事局执行委员会推荐为董事局名誉主席。

至此,万通正式开启了冯仑一人当家的时代。不过,独属于冯仑的万通,其实一直影影绰绰隐藏着其余5人的身影,或者说,是他们的聚首成就了他日的万通,也更是早期的万通捧出了6人日后的辉煌。如此看来,在那个斑驳时代,6人间的“恩怨纠葛”远不是一张支票、一份签字可以涵盖的,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wVD/cGI70dwFw+qFx67CUNhgn8Y9gB6IBRUh6u1NoEdMzgjBWcbIhmEAMZXmh/8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