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下乡历练

1961年,宗庆后结束了充实宁静的初中生活,开始奔向下一个起点。当时考入师范学校是很吃香的,不仅免伙食费,还会有额外的生活补助,对于家庭困难的学子来说,是绝佳的去处。

宗庆后听说之后,盘算着未来的学习生活,满心欢喜地前去报名,谁知,父亲曾经经历过的悲剧又重演了。报考师范学校是有前提条件的,报名者必须是贫下中农身份,而他碍于家庭成分不好,与师范院校擦身而过,只得另辟蹊径,谋求一条别的出路。

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师范就读,宗庆后并没有低迷,既然学校有硬性的规定,他又无法改变现实,不如出去找份工作,一来可以分担母亲的辛苦,二来可以早点接触社会,一举两得。

做了这样的决定,他从来没有后悔过。还是未成年人的宗庆后,身板并不强壮,甚至有些瘦弱,比起虎背熊腰的大汉,他显得弱不经风。

先是做学徒,跟着师傅学习汽车维修。这是技术活,也是苦力活,又脏又累,宗庆后拿出上学时的刻苦认真,专心致志地学着。只是他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修车这一行,学起来很吃力,没有经验,再加上年纪尚小,学习的成果并不理想。

没办法,此路不通,只能继续寻找别的出路。他开始尝试各式各样的零工,只要有些工钱,他都不遗余力去努力,连爆米花他都卖过。在他那个年纪,可以吃下这等苦,就奠定了他以后的甜,先苦后甜,一切都如此顺理成章。

他自幼以先祖宗泽大将军为精神支柱,先祖一生驰骋疆场,杀敌卫国,戎装铁马,但也是经过了种种坎坷之后,才得以施展才华抱负,他如今的小挫败又算得了什么。

相信自己,相信天道酬勤。

宗庆后就在这样的劳累中积蓄着力量,他相信,前期的积蓄是为了给后期抓住机遇奠定坚实的基础。

1963年,期盼已久的机会来到了宗庆后的身边。浙江舟山马木农场正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更诱人的是,不论家庭成份,有意向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这对一直踌躇不得志的宗庆后来说,是天赐良机。

机会既然来了,就没有不抓牢的道理,宗庆后与母亲商量后,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十五年的“下放”生活。

母亲自然心疼自己的孩子,舍不得年仅十六岁的儿子独自去往他乡,可儿子做出的决定,是不会轻易更改的。这是他的人生,作为母亲只有默默支持,断然不会反对。

农场生活开始了,起初谁也没有把农场的情况说清楚,遮遮掩掩地一带而过,等宗庆后随大部队来到这里,才真切了解到这是怎样一个“虎穴”。

舟山马木农场的前身是关押犯人的劳改场,环境恶劣,素有舟山“西伯利亚”之称。

农场的环境艰苦,劳动量也大得惊人。一车货物千斤重,往返一次足足走三十里路,虎背熊腰的汉子也未必挺得住,更何况瘦弱矮小的宗庆后。他体力透支是家常便饭,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骨头架子都要散了,整个人瘫在床上,一动都不想动。

不仅如此,每天的工作单调至极,挖盐、挑盐,挖盐、挑盐,周而复始,一切都是固定的模式,日复一日,根本不用考虑和计划,只要木呆呆地跟着时间走就是了。

三十公里的路程,他拉着车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趟。他不是木头,不是石头,他也会痛会累,可农场书记的一句许诺,给了他对抗一切辛劳的理由,那就是只要表现出色,就有机会保送上大学。

信念的力量,不可估量。

为了光明的前途,他拼尽全力,咬紧牙关,即使再难熬,一想到可以上大学,疲惫的他就会一下子又充满了干劲儿。只要前方有希望,他就不能允许自己在这一刻止步。

旁人叫苦连天的时候,宗庆后没有吱声,也没有应和,扎堆抱怨的事情,他从来不参与,而是默默在心里盘算着未来。男人就需要历练,日子不是白过的,年龄不是白长的。

刚开始的时候,农场的领导也担心他承受不了,纯粹的体力劳动,不是嘴上逞强就能扛起来的,可谁也没想到,不被看好的宗庆后,硬是坚持了下来。

与宗庆后同一批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心里都回响着同一个问题,当时是脑子进水了吗?竟然会选择来到农场。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就算把牙齿咬碎也抗不过去了。

不出几天,抱怨加上现实,让人几乎接近崩溃的边缘。实在受不住的人,竟然壮着胆子想要偷偷溜回杭州,逃离这个“鬼地方”。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干瘪的。逃离的人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后,不得不继续安分守己。宗庆后却从没有抱怨和逃离过,看得出来,他拼上了性命,不是不怕死,而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还不如死。

在先进评选中,他被选为农场的先进,并且是整个舟山地区的“上山下乡积极分子”,可以说,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甚至不足以说明他的努力和坚持。 whUe+A6QfZVmwj3Ddl+xB8gKDl1PESpvft3x2bH8rCryNxjEkE5+EWL955gXSt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