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称:“娃哈哈”

“娃哈哈”如今早已为众人所知,说起来,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1988年6月16日的《杭州日报》上,出现了这么一条广告:“一种高效能的儿童营养液,已在杭州保灵儿童食品厂试制成功,特向社会各界有奖征集产品名称及商标图案……”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有奖征名的活动着实新奇,宗庆后也许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这种大手笔的投入,不是每个老板都舍得掏钱的。那时的宗庆后,纵然一贯节俭,却仍旧抱着奋力一搏的信念,毅然决然地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卖产品就得让消费者知晓有这么一种产品,要不然卖给谁呢。

其实说心里话,宗庆后做决策时也不是十拿九稳,到底多少人会通过报纸上的启事主动参与进来,他的期望值并不敢定得太高,唯恐最后失望。一如既往追随着他的员工们,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搭在了报纸上,一边心疼着,一边期待着,他们相信自己的领导不是胡来的主儿,做什么样的决策自有他的考量,既然钱都花了,就只有等待结果了。

煞费苦心研究出来的新产品,自然要起一个既贴近产品又能吸引人的名字,可翻来覆去想了许久,宗庆后也没能想出一个满意的名字,这样一来,在报纸上打广告做有偿征名,就很容易理解了。除此之外,就算没有如愿得到符合心意的名字,至少会有相应的广告效应,对新产品的宣传造势也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横竖算下来,这笔买卖并不吃亏。

有偿征名的启事一经刊登,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约而同地开始留意这次活动,随即开始关注这种尚未面世的新产品,新鲜感和好奇心牵引着人们的视线,甚至茶余饭后的时间里都在讨论,本身是一种广告,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种全民热衷的活动。这样的宣传效应是惊人的,完全超乎宗庆后的预期。

就如同家长给自己的子女起名字一样,带着骄傲,带着祈盼。有机会以个人的名义来命名一种新产品,带给人们的自豪感被无限放大,更何况,名字一经采纳还能够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动一动脑筋的事情,谁不愿意尝试一下呢?

一时间杭州城刮起了一股起名的旋风,人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绞尽脑汁,也要想出一个力压群雄的好名字,做名利双收的胜利者。正是因为市民们的这股子热情,在截止的那一天,宗庆后共收到几百个风格各式各样的名字。

心花怒放的宗庆后没有沉浸在一时的愉悦中,他马不停蹄地请来众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着手对应征作品进行删选工作。在并不宽敞的会议室里,专家们齐聚一堂,对每个应征的作品认真评论、权衡。每份作品都必然引起一番唇枪舌战,大家各抒己见,都试图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争论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

宗庆后并没有参与评选,他只是像个局外人一般,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专家们的讨论,到了激烈处,他也没有发言,而是将沉默进行到底,只有青烟袅袅的香烟证明他的存在。

不是他在静观其变,而是他对前来应征的名字都不是非常满意,大家伙似乎对“精”“灵”等格外钟情,除此之外就当属“素”“宝”的为数最多。其实大家都是思维定势,一想到保健品就是这样相对固定的名字,完全没有考虑新意,有些作品甚至颇具文采,却唯独缺乏个性,很难达到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这都不是宗庆后想要的。

几轮讨论下来,依旧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好名字,一直默默不语的宗庆后,面无表情地坐在一旁,看不出有什么情绪,只是这种没有情绪才是最折磨人的,让人完全猜不透他的心思。

时针走了一圈又一圈,时间已经耗费掉了,却没有取得丝毫进展,专家们也有些气馁了,谁也没想到几百份作品中竟然挑不出一个符合宗庆后心意的名字,没办法,评选还得继续,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讨论,继续删选。

沉闷的会议室里,连空气都快要凝固了,比起刚开始的情绪高涨,专家们都消沉起来,都默默盼着快点结束,因为低气压的地带不适宜人生存。

工作人员继续宣读着名字,“娃哈哈”,话音刚落,大家哄的一声炸开了锅,哄笑声连绵不断,原本死气沉沉的会议室里恢复了热闹的场面。这些笑声是真的开心,但不是因为终于等到了绝佳的名字,而是感到可笑,市面上哪有营养液采用如此幼稚的名字,简直是开玩笑。

就在专家们一致否决的时候,宗庆后却兴奋起来,打破了之前的沉默,赶忙让工作人员调出这位应征者的背景资料,一丝不苟地翻阅起来,根本不在意完全愣在那里的专家们。好不容易热闹起来的会议室,又沉静了。学富五车又精通文墨的专家们不可思议地看着宗庆后,怎么也想不到打动老板的名字,竟然会是这样的一个,大家带着不解和疑惑静静等待着他揭晓答案。

“娃哈哈”的创作者是朱松龄,当时任上城区少年宫主任,与宗庆后早就相识,俩人都属于杭州上城区的教育系统,可以说是同事关系,平常少不了见面联系,这次征名能收到这样有创意的名字,还真是让宗庆后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宗庆后一声令下,没有半点迟疑,当即确定了使用“娃哈哈”来命名这款新产品。

笑容满面的宗庆后没有注意满脸疑惑的专家们,他们都想不通为什么,“娃哈哈”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让他一锤定音。几位资深的专家向他提议,这个名字并没有任何特色,更谈不上能够树立企业形象,完全不够档次。

面对专家们的逆耳忠言,宗庆后不急不缓地说出了令反对者折服的理由。首先,新产品问世初期,必然要力求将知名度一炮打响,能够有如此号召力的名字固然需要具备新颖、奇特这样的特质,但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是最主要的。

其次,“娃哈哈”最早来自新疆一首著名的儿歌,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就收录了这首儿歌,其中歌词“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的脸上笑开颜。娃哈哈,娃哈哈,每个人的脸上笑开颜”,带着美好又质朴的愿望,也符合新产品面向儿童的定位,用孩子们熟悉的歌词来命名产品,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亲和力。让孩子们感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孩子们喜欢,还有什么不可能。

除了以上理性的分析,还有就是宗庆后对这个名字有着莫名的好感,对于“娃哈哈”这三个字,他可谓一见钟情,一入耳就能判断这是他最想要的好名字,踏破铁鞋无觅处,终于把它盼来了。

理性夹杂着感性,不管是什么样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投入一份广告的费用,不仅收获了一个颇有新意的名字,还收获了人们对产品的关注,可谓一举两得。在娃哈哈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它的名字一直停留在人们的视线中,它也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娃哈哈”这个品牌,从进入人们视线的那天起,就注定带着欢乐融洽,伴随着一代代孩子的成长。曾经的小朋友们已经长大,各自成家立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同样,作为家长,也会选择娃哈哈,这就是几十年来娃哈哈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信任和联系。 XLFGw+qp2RocveUHIi4k+ApSqXHspBbco+NA7rt0sHChKns+dW6JNcSlbPVm4m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