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年蹉跎路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席卷全国,这是中国商业发展黄金时期的开端,它为无数不甘平庸的人创造了绝佳的逆转机遇。与宗庆后同时期的开拓者,如浙江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和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等人,无一不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以乘风破浪之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反观宗庆后,他比其他人不止慢了一点点。当鲁冠球等人在翻腾的商海已经小有成就的时候,宗庆后还在为生计奔波,岁月在脚尖和汗珠上荒芜。

1978年,知青开始结束上山下乡的生活,大批人返回阔别已久的城市,33岁的宗庆后也在其中,他回到家乡杭州,回到亲人的身边,结束了飘摇在外的生活。

本来,他有机会接替母亲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只可惜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没能如愿,回城后只好听从安排,来到了同属于教育系统的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

发生变化的是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是雷同的体力活。

每天要做的就是糊纸箱,一叠叠的纸板,经过他的加工变成排列整齐的纸箱。当工作局限于重复相同的内容时,就看谁能在这不可更改的单调中创造出一些不同,来打破僵局。即使返乡后仍旧是体力活,这对于宗庆后而言,却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毕竟这里是繁华热闹的城市,与封闭落后的农村不同,在这里只要肯努力,遍地是黄金,想要出人头地就有机会。

三十多岁的宗庆后,算得上厂里的大龄男青年。糊了许久的纸箱后,厂领导看重他的才干,决定让他做供销员,为陷入困境的产品打开局面,对他也算是给予重托。

与简单地糊纸板箱相比,供销员是个苦差事,需要到处贩卖冰棍、作业本。大家都不喜欢吃苦受累的活,而且还得走街串巷地吆喝,可宗庆后却没那么挑剔,依旧起早贪黑,干得兢兢业业,没有半点懈怠,与人打交道总好过日夜面对不声不响的砖头瓦块。

宗庆后的搭档从板车变成了“黄鱼车”,他的任务是去学校推销课本和雪糕,一个学校接一个学校地转一遍,风吹算什么,日晒算什么,为了几分钱的薄利在所不惜,因为他清楚,再多的财富也是由几分钱慢慢积攒起来的,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凡事都得慢慢积少成多。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大兴土木建设,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就一片繁华景象,国家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直接带动起与之相关的许多产品的销量,电度表就是当时紧缺的产品,正处在供不应求的时候。

眼睛雪亮的宗庆后认准了时机,理好思路,便向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毛遂自荐,厂领导得知他曾经在校办厂做过供销员,有过业务的经验,便让他担任生产销售管理员。

市场的现状却远不如他预期的那般顺畅,上岗时还是满腔热血的宗庆后,不得不面对惨淡的现实。他清楚地认识到,坐以待毙就是自取灭亡,不作为自然是不可取的,既然没有客户主动前来咨询,不如卖家主动出击,去登门拜访客户,也许会有好结果。

外出推销产品的工作好比热脸贴冷屁股,上赶着的买卖是极其不易的,几十只电度表样品的重量有上百斤,宗庆后每次外出都要一个不落地背在身上,一家一家走访,详细耐心地向客户讲解产品的出众之处,无奈的是,尽管他磨破了嘴皮子,得到的依旧是冷冰冰的回绝。人的耐心是有限的,难免因为接二连三的拒绝而变得灰心丧气,不管是山西还是广州,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他辗转千里来到海南,才勉强有所成效。

1981年,为了重整旗鼓,宗庆后来到杭州胜利电气仪表厂,还是老掉牙的套路,陈旧又呆板,费了半天功夫,却没有什么好结果。可以想见一个男人抑郁不得志的模样,心灰意冷是最大的敌人,再多的精气神也会被现实磨个精光。可执拗的宗庆后不愿意认输,他耗费了十几年的宝贵时光,才得以“逃脱”农村,回到城市“重见天日”,怎能在几次挫败之后就轻言放弃,灰心丧气可不是他的作风。

没有好结果的经历未必是无用功,经过两年销售工作的打磨,宗庆后俨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所收获。他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和教训,为他开创娃哈哈的神话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在宗庆后的骨子里,有着一股子不认命的劲头儿,苦和累、困与乏,让他的刚毅和坚韧发挥到极致。不多言、不多语的宗庆后有自己的想法,沉闷并不代表呆板木讷,更不代表脑袋里空空如也,他坚信“自助者,天助也”。

斗转星移间,又过了八个春秋,此时他已经是42岁的中年男子,苦不堪言的底层生活使他更加寡言和沉默。孤独的岁月里,他习惯了将不如意压在心里,习惯了将一切慢慢消化,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又是崭新的一天。

一个15年,一个8年,累积了23年的能量就欠缺一个机会,一次破釜沉舟的突破。23年长不长,苦不苦?答案是肯定的,可熬过23年的无边黑暗之后,拥着自己的小火苗的宗庆后,等到了一团团火焰,一束束光明,这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1986年,宗庆后已过不惑之年,42岁的他终于等来了创业的机会。

1986年4月6日,宗庆后被任命为杭州市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不要小看这一纸委任状,它是宗庆后下半生的转折,他的人生早已开始,青年时期也已经过去,可他的雄心壮志才刚刚得到施展的机会。

一张薄纸,改写了宗庆后的人生,也使许多人与之相连。如今,在娃哈哈企业的陈列馆显眼的位置上,依旧可以看到这张委任状,他的宏图霸业和娃哈哈十几年的风云变幻,都要从这张纸说起。

宗庆后说:“这个委任状应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等于说是我们上城区教育局给了我机会。那么他给我任命了一个小小的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经理的头衔,也是就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能够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虽然从普通员工一跃成为经理,宗庆后还是不顾风雨四处奔波,那个年代的学生用品是很廉价的,橡皮也就2分钱一块,作业薄也就6分钱一本,满打满算只有几厘钱的利润,可在宗庆后看来,积少成多,总有一天会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赶上夏天,正是棒冰、汽水的销售旺季,上千瓶汽水也就几十元的利润,还要回收空瓶子,这钱赚得很是辛苦。

杭州的每一条道路,都留有宗庆后的足迹,他曾在这里走了一遍又一遍,对上城区的所有小学更是轻车熟路,那些路线比手掌心中的纹络还要清晰。

他的身体苦着,心里却乐着,几分几厘虽然不多,却是真真切切的收获,并且,他与打过交道的客户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人只要需要进货,肯定首选宗庆后的经营部,买卖在,人情也在。 cEF31J5hHeLgpWIDAi/CeMNzHlBj7ewesg19+tvQ/WIpaBkdblKbWqJxJY+Zx5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