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管理

在成人教育资源的诸多构成要素中,财力资源是开展成人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财力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成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所谓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是指投入成人教育领域的所有物质和资金的总和。其中,物质是财力资源的实物形态,资金是财力资源的货币形态。 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财力资源的投入,而财力资源的投入状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成人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我国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的历史演变

(一)国家财政全额负担阶段(1949—1981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教育事业全部由国家举办,教育投资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学生上学不需要缴纳任何学杂费,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资待遇由国家统一规定。成人教育也是如此。成人教育办学经费列入国家预算,实行专款专用,成人学员与全日制在校学生一样不需要缴纳学习费用,在职职工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还可以带薪入学。1980年9月5日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第五条有关“解决好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经费,由各院校统筹安排,纳入院校预算,一并报主管部门审批,按照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统一规定,从有关项目中开支。1981年5月,《财政部关于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和开支范围的暂行规定》指出: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夜大学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夜大学,均在国家拨给的教育事业费有关项目经费内开支。新中国成立之初成人教育免费入学政策的制定是由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的,这项举措为广大成人提供了大量便利、宝贵的学习机会,迅速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知识素养,尤其是在扫盲领域成就非凡。

(二)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分担阶段(1981—1987年)

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导致教育发展对国家财政的完全依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十年,我国毕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收入不多,国家又是百废待兴,因而能够投入成人教育领域的财力资源十分有限,成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定会产生,而经费不足必然会制约我国成人教育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人们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成人教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另外,成人教育办学经费全部列入国家预算并由国家财政统一拨付的做法也导致部分成人教育机构对国家财政经费过于依赖,使其养成了“等、靠、要”的被动心态,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丧失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再加上当时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成熟以及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最为迫切等原因,我国率先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了对成人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创建了委培制度,即委托培养制度,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要缴纳学费,但学费可以到原单位报销,也就是说,学费实际上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的。这样,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成本就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转变为由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1981年,财政部、教育部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班经费开支规定》中指出:学员学费由所在单位支付。1985年3月28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中央部门部属高等学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实行收费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自1985年9月1日起,中央部门部属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学实行收费制度,并明确了每学年每生的收费标准:理工农医类(含体育)函授170元、夜大学340元;文法财经类(含外语、艺术)函授120元、夜大学240元;参加函授和夜大学学习的城镇社会待业青年,按上述标准的二分之一收费。函授、夜大学学生缴纳的款项,可以由学生所在工作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三)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阶段(1987年至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法则逐渐深入人心,成人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87年2月7日,《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函授教育的经费,由主管学校的各级政府拨款、函授生所在单位缴纳和函授生本人适当交费三个渠道解决。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地方财政在安排教育经费时,应把成人教育所需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农民教育中有关扫盲、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经验交流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的费用,由各级教育部门在教育经费中列支。县属各类农民中等职业学校、农民技术学校的经费,由县人民政府根据财力统筹安排,有关部门仍应给予一定补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采用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实际。为此,1992年6月23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通知》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本地区、本校和本学科特点拟定学杂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函授、夜大学及短训培训费等收费标准。为防止出现乱涨价等行为,通知同时规定高校拟定的收费标准要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报主管部门批准,并抄报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备案。

总体来看,我国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财政全额负担经由用人单位支付部分成本的过渡阶段,最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学员个体三方共同负担的成本分担机制,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国情,对于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我国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存在的问题

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学员个体三方共同负担的成人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稳定投入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但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状况同样存在着诸多影响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一)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公共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在我国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偏低,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长期以来未能达到既定目标,教育财力资源的供求矛盾十分严重,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激烈变革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成人教育在我国诸教育类别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总额不足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中,真正投入到成人教育领域中的经费不超过总额的5%,国家财政对成人教育的投入可谓微乎其微、少之又少。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的这种双重弱势窘境严重制约了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成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存在浪费现象

在我国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建设终身学习体系需要的同时,却存在着宝贵的成人教育经费管理不善、使用效益不高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这些经费浪费现象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业务型浪费,是指由于业务不精、能力不强而产生的浪费,行为人对此没有主观故意,是由客观的业务素质决定的。如各级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或者制定了错误的成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从而导致成人教育公共经费投入失误等。二是体制型浪费,是指由于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导致各级各类各地的教育资源各自为政、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的浪费。如各地中小学拥有开展社区教育所需要的几乎所有人力、物力资源,可是由于条块分割,成人教育无法分享当地中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只能投资进行重复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腐败型浪费,是指由于实际使用成人教育经费的部门或者个人未严格执行经费使用规定,或者自身存在贪污腐化行为而引起的浪费。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乏力有关,成本核算、成本约束和效益导向制度等在我国成人教育领域尚未完全建立是其重要原因。如当前不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兴办了自己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许多培训中心和基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滨或者避暑胜地,游泳、桑拿、歌厅、健身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名为教育培训机构而从未进行或很少进行教育培训,实质上是假借教育培训的名义为干部、职工创建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培训中心宾馆化的乱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损害了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

(三)成人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失衡,有悖教育公平

从全国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的来源结构看,近年来,财政性成人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而私人投入的比重持续增长,成人教育投入结构中的私人投入比重已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的私人投入比重。 虽然这充分显现了我国公民参与成人教育、进行终身学习投资的巨大热情,但由于私人的成人教育投入完全遵循市场机制,而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不同社会群体的支付能力差别巨大,因而这很容易导致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利于成人教育机会的均等化,造成低收入者就学机会少、经济负担过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成人教育公共经费投入的不足还会导致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对收费的过度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的产生,这也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从全国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的地区结构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各地区内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差距明显。以农村成人教育为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一些内陆城市的郊区,成人教育经费投入充足,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办学条件较好的成人学校,成人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农民提高科技文化水平、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与此同时,许多贫困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费用每人不足1元钱”,财力资源的匮乏使许多乡镇的农村成人教育学校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教师工资待遇低甚至无法兑现,课程改革与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当地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陷入停滞状态。

三、加大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投入力度

教育经费短缺是世界性难题。成人教育是一项日益庞大、复杂的社会活动,任何政府都无力独自承担成人教育的全部费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仅靠国家财政更是不可能彻底解决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短缺的难题,这就必然要求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市场法则,着力构建一个所有利益相关者合理分担成本的、可持续的终身学习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投入力度。

(一)增加政府投入

1.明确政府在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中的职责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人类社会正日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靠教育,因此,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成人教育是现实劳动力实现知识和技能更新的主要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火车头,其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无可替代。加大成人教育投资,大力开展成人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988年,英国发表了《学习时代》教育绿皮书,明确将“向学习者投资”作为英国政府发展成人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1999年,英国政府拨款50亿英镑成立了“学习和技能委员会”,作为推动全国成人学习活动的专门机构;在北欧,公立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经费完全由政府负担,即使是私立的民间成人教育机构,同样也可以得到政府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财政补助;在日本,为推动全国各地成人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日本政府特设了“地方终身学习振兴费补助金”,2004年的财政性专项预算就达到了136.1亿日元。

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以及成本分担实质上关涉成人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而成人教育服务的产品属性是判断成人教育服务生产或供给方式的依据。由于人力资本的使用既有个人效用,又存在明显的溢出效用,因而从总体上看,成人教育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成人教育服务供给中应当承担起必要的职责。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控制和干预作用,才能集中必要的资源来扶持和资助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保证各类成人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

纷繁复杂的成人教育服务的产品属性是相对动态的,特定成人教育服务的产品属性要根据相应成人教育产品所带来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比例的不同来界定。不同类别成人教育服务所形成的成人教育产品,其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比例会有所变化,或偏重私人产品,或偏重公共产品,这形成了一个产品属性的光谱,在光谱的最左端是纯公共产品,在光谱的最右端是纯私人产品,成人教育服务就游走在这两个端点之间。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取决于特定成人教育服务在产品属性光谱中的位置,越靠左,政府就越要加大投入力度,发挥主导作用;越靠右,就越要使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和保障重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真正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性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目前,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法律约束,不少地区没有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支付成人教育经费。因而,要加快立法步伐,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各级政府对成人教育财政性投入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终结领导者个人意志对成人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的决定性作用。对此,我国也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如《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就明确要求上海市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将终身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并保证终身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不低于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

2.拓宽政府成人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

政府承担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的责任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政府的财政性收入毕竟有限,财政性收入中能够用于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相对于庞大的成人教育经费需求捉襟见肘。因而,各级政府要大胆创新,努力拓宽成人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设立成人教育基金。成人教育基金是指为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发展而募集的专项资金,其运作由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具体负责。成人教育基金的资金来源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性投入,也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的捐赠等。通常,在基金会成立初期,政府投入占较大比例,随着基金会的发展成熟,社会捐赠将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国外在成人教育基金的运作和管理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韩国政府于1984年设立“成人教育发展基金”,规定企业主必须为每月工薪不满1000韩元的员工缴纳相当于其工薪5%的金额作为该项基金,“成人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工薪低、只具备初级专业技术水平的员工参加政府组织的成人教育培训项目。新加坡政府和全国职工总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了“教育与培训基金”,二者的资金投入比例为3∶1,该项基金主要用于帮助工人提升职业技能,争取和改善就业机会。 我国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适时设立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基金,给予各类社会捐赠行为政策上的税收优惠、道义上的支持肯定以及精神和名誉上的奖励回报,以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

二是发行成人教育债券。债券是指由国家财政发行并由国家财政偿本付息的一种有价凭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投资理财的意识已经萌生,投资理财的意愿日益强烈。购买成人教育债券能够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风险也大大低于购买股票,同时债券本身具有很强的市场流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适当发行成人教育债券能够有效弥补国家财政性成人教育经费的不足,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成人教育债券的发行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程序、原则、受益分配等进行规范,以防止腐败的发生,并保证专款专用。

三是发行成人教育彩票。彩票是指国家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特许发行、依法销售、自然人自愿购买并按照特定规则获得中奖机会的凭证。彩票的发行已有350年的历史,自1762年荷兰政府首次公开发行彩票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加入了彩票发行的行列,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筹集了大量资金。我国曾于1908年由清政府兴文教育彩票总局发行过教育彩票,之后就再也没有发行过正式的教育彩票。1993年至1994年,山东、宁夏、西藏等地曾经发行过“希望工程爱心彩票(奖券)”。在加强彩票业规范管理的大形势下,这种发行教育性质彩票的地方性行为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并得到推广,但由此引发的关于发行教育彩票的提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预言,在国家对成人教育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又很大的背景下,发行成人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筹资渠道。发行成人教育彩票能够通过“第三次分配”进行教育融资,从而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找到一个基础坚固、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是缓解我国教育财政紧张状况、筹措成人教育经费的快捷渠道。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区分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市场作为分配主体,按照效率原则将财富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二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作为分配主体,按照公平原则进行调节;三次分配是指个人或企业出于自愿,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实现社会财富的重新配置。彩民认购成人教育彩票便是“第三次分配”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善的分配”。整体而言,成人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完全符合彩票发行的条件;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也为成人教育彩票的发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公众投资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为成人教育彩票的发行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而,发行成人教育彩票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成人教育彩票的发行要积极借鉴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运营经验,稳步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全国性推广。

(二)注重社会投入

1.重视员工培训

成人教育作为一项生产性投资,能够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改进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绩效,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种“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密切结合岗位需要的培训模式,对于提高企业业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员工提供充足的教育培训机会,也有利于树立和改善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因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大企业都极为重视企业培训,政府也有意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富有活力、极其灵活的成人教育投资主体。德国政府规定企业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支出应占企业销售总额的1%~2%,德国私人企业1998年在员工继续教育上的花费达到了340亿马克,到2004年,企业的成人教育投资已经占到整个德国成人教育投资总额的36%,成为仅次于政府的第二大成人教育投资者。法国政府规定凡10人以上的企业,每年必须拿出相当于其工资总额1.1%的经费作为成人职业教育税,其中0.2%交由地方政府,用于集中进行成人职业教育培训;0.1%交由专门机构,用于求职者的就业培训;0.8%由企业自主支配,作为本企业职工培训的专项资金。1999年,美国拥有100名雇员以上的企业用于员工正式培训的直接费用为440亿美元,2000年上升为460亿美元,2001年则达到了560亿美元,其中不少大企业还斥巨资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负责提供极具针对性的企业内部教育培训。

我国《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对职工和准备录用的职工实施职业教育的责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规定,企业应将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培训。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企业界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职工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在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里尚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不断强化对员工教育培训价值的认识,持续增加员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努力将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鼓励社会办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就会有供给。面对公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成人教育需求,各类社会办学机构有愿望、有能力提供相应的成人教育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将社会的这种巨大潜能释放出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人教育机会,满足民众的成人教育需求。具体而言,一是要调整和放宽准入政策,将数量庞大的民间资本引入成人教育领域。社会力量办学不需要国家财政投入一分钱,却能够显著增加全社会的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扩大成人教育供给规模,提高成人教育服务质量,缓解成人教育供需矛盾。二是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对社会力量办学给予鼓励、引导和扶持,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功效,如为社会力量举办的成人教育项目提供贴息贷款、无偿划拨土地或者提供低价用地、减免各种税费等。三是要按照“公民待遇”原则,给予民办成人教育机构与公办成人教育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为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外,也要大胆、合理地利用外资。按照入世承诺,成人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成人教育市场应当对外资开放,外资也可以成为我国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的另一源泉。利用外资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与外国成人教育机构联合办学、接受外国友人捐赠、申请外资贷款等都可以尝试。事实上,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例如,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是设立在上海的一家中外合作私立教育机构,成立于2003年10月,旗下有四个股东:德国银行家协会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该学院主要致力于银行及金融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目前已经开展了内训项目、证书项目和学位项目,为我国金融业培训、培养了诸多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3.增加学校收入

成人教育机构自身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设施设备,这些资源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经济收入,成为学校举办成人教育活动的又一可能的资金来源。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熏染使不少成人教育机构养成了“等、靠、要”的保守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异化成了故步自封、僵化死板、没有生命活力的官僚机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机构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树立明确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也要主动扩大社会开放面,积极开展与社会的多方面合作。为此,我国要在政策层面上支持成人教育机构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扩大创收,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投入的新型机制。

成人教育机构自主增加收入的途径多种多样。一是开发面向企事业单位的成人教育培训项目。成人教育机构要抓住知识经济时代企事业单位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开展服务项目外包的市场机遇,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项目,积极争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合同,获得一定的经费。二是扩展经营与服务性收入。成人教育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兴办产业实体,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咨询、推广与转让等有偿服务。三是积极争取社会和个人捐赠。成人教育机构要通过建立校友会、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募捐,千方百计增加学校办学经费。

(三)激励个体投入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大大加速,旧的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的就业岗位层出不穷,知识和技能的生存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劳动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岗位需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对学习进行投资”、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已经成为许多现代公民的时尚。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曾经对17岁以上在职人员参与成人教育的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1999年,美国13271.5万在职人员中,有6964.4万人参与了成人教育,占总数的52.5%;他们选修了3700万个(次)课程,其中48%的人是自己或家人掏钱接受培训的,私人学习的学习支出总计达22亿美元,平均每个课程的费用达120美元。

政府要制定激励个体进行学习投资的政策,并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一是提供奖学金,对参与成人教育的个体直接给予资金支持,如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为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教师参加对口的专业学习,学费按3∶3∶4的比例分担,即区教育局承担30%,所在学校至少承担30%,个人最多承担40%。二是实行助学贷款政策,减轻成人学员的资金压力,如对有意参与成人教育的贫困家庭学员,允许其凭借录取通知书向银行办理小额贷款,由国家偿还贷款利息,本金也可以分期偿还。 三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开设个人教育基金账户,允许他们将工作时期所得的部分收入存入特定账户,作为其学习新课程的专用资金,对这部分资金实行免税政策,纳入个人所得税减免范畴。在这方面,瑞典的做法值得借鉴。2002年1月,瑞典政府发起了“个人学习账户”活动,规定公民参与成人教育达到一定水准就可以减免个人税务的一半;如果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还可以给予特别的奖励,奖励的幅度根据学习者能力提高的幅度而定,最高奖励可以达到“个人学习账户”基础金的25%。

四、提高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益

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优化成人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努力提高使用效益,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成人教育服务。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成人教育财力资源配置是指将数量相对稳定的成人教育财力资源在成人教育各个系统之中进行分配,它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即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将有限的成人教育经费在各成人教育办学机构之间进行分配;二是微观层次,即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将自身筹集到的成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不同的活动之中。 优化成人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就是将有限的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科学、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成人教育系统之中,以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一)改善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宏观配置

1.改进拨款方式,引入竞争机制

在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宏观配置中,要改变按人头平均分配的计划经济模式,推行按日常运行拨款和项目拨款分类进行的新型拨款方式。日常运行拨款以公平为原则,宜采用公式拨款法,依据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类别、学生数量等变量进行拨款;项目拨款则以效率为原则,将财政拨款与绩效评价相挂钩,从而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励成人教育办学机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项目拨款中,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要强化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根据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客观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科学做好成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工作,要在保证各成人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集中财力资源新建或者改建、扩建若干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居于先进水平的学校,着力建设一批重点示范性项目,使其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从而有力提升整个区域的成人教育发展水平。

2.健全资助制度,维护教育公平

我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一直居高不下,社会贫富差距有增无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在成人教育机会上的鸿沟也有不断加深的趋向。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保障每个公民终身学习权利的实现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因而,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府要强化宏观调控职能,持续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贫困地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政府要将直接发放扶贫金的消极福利政策转变为为处境不利群体提供优质学习机会的积极福利政策,变“输血”为“造血”,切实提高处境不利者的自身发展能力。另外,政府要着力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对弱势群体参加成人教育培训的资助体系,对城镇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失业人员等处境不利者给予学费补助或者减免,有效发挥公共财政在维护成人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3.促进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布局

成人教育通常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它与各级各类普通学校教育在时间上是错开的,这就为成人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普通学校大都拥有当地最为丰富的人才储备、最为齐全的教育设施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却被大量闲置,尤其是晚上、周末和假期。而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成人教育活动的开展却面临着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要站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打破条块分割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统筹安排,促进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沟通融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自然条件、原有学校分布以及实际财力状况等因素,科学规划和统筹成人教育学校的布局和规模,力求实现各区域成人教育机会的均等化。譬如,在人口聚集区,宜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增加规模效益;在人口稀疏区,则应采取在中心位置设校办学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分专业隔年招生或者采用复式教学等。

(二)优化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微观配置

1.扩大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办学自主权

成人教育办学机构是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最终使用者,因而,能否真正提高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教育办学机构正日益成为独立自主应对市场变化的法人实体,市场法则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内部组织与管理行为,需求导向型的成人教育机构内部管理模式开始逐渐形成。而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成人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却仍然残留着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目前仍然严格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集中分配,个别部门不仅侵吞有限的成人教育经费,并且阻挠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自主创新和探索活动,导致这些本该由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自主、合理利用的资金不能按时按需到位。作为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举办者,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往往更为了解实际情况,因而,它们理应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包括享有更大的自主决定资金使用方案的权限。各级政府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成人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与转型,由直接的行政控制为主转向宏观调控为主,给予和扩大成人教育机构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

2.端正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效益观念

扩大办学自主权为成人教育机构优化办学行为、提高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益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但要使之变为现实,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还必须端正效益观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对于成人教育办学机构来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讲经济效益,以赚钱作为唯一追求,将教育教学规律弃之不顾,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终将名誉扫地、办学难以为继;只讲社会效益,缺乏经济效益的考量,长期忽视或者漠视成本核算,也将使自身陷入财政危机,甚至走向破产,社会效益的实现也只能成为空谈。因此,唯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在保证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公众成人教育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成本核算,讲求经济效益,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改善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财力资源使用结构

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财力资源配置中,要始终坚持效用最大化原则,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能发挥最大效益的成人教育项目。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考虑将财力资源投入某一项目时,不仅要看其能否形成效益,而且要计算其边际效用,对任何项目的投入都要及时将这个项目的边际效用与其他项目的边际效用进行比较,并将经费投入边际效用较大的项目,从而实现成人教育财力资源使用总效用的最大化。另外,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使用财力资源时,也要平衡个人支出和公用支出的比例。个人支出主要是指员工的工资、薪酬和福利,公用支出主要包括行政费、设备购置费等属于公用性质的支出。如果个人支出过高,公用支出过低,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多数财力资源用于支付员工薪水,则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难有改善,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影响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如果公用支出过高,个人支出过低,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多数财力资源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则必然会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因而,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财力资源的具体使用中,应当科学确定个人支出和公用支出的比例,使二者保持恰当的平衡,在使员工薪酬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并持续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4.强化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财务监管

财务监管是保证有限的成人教育财力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手段。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要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监管制度,对财力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通过监管提高财力资源使用的透明度和资金利用效率。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财务监管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事前要进行严密论证,事中要加强有效监督,事后要进行核算分析。公办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要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原则,定期向社会通报学校财务状况和预、决算情况,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各项收入全部纳入财务管理范围,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统一使用。 同时,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要严格监控财力资源的使用方向,规范财力资源的使用范围,尽可能地将所有资金都用于保障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和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成人教育财力资源真正“用之于学”。 Ip+AzQkzlLkzY+gW0jKYLpj9q4VRHp/t09mEDpErn2xOJOJnMsaz93hsOVObNL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