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讨论微课程(讨论实录)

主题:我与微课程

时间:2012年10月14日

地点:网络论坛

参与者:

李鹏飞(吉林长春中储粮希望小学)

杨琪、杨华梅(湖北宜昌天问学校)

张国慧(内蒙古赤峰林西实验小学)

孙学梅(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小学)

祁玉飞(内蒙古杭锦旗林萌路小学)

傅会然、张清义(山东临沂)

徐巍(广东深圳龙岗)

冯巍青(内蒙古包头包钢第二小学)

张雪琴(四川双流九江学校)

张思远(内蒙古鄂尔多斯)

杨林(哈尔滨)

刘秀艳(山东临沂)

佚名(单位不详)

一、我理解的微课程

李鹏飞: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微课程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能带来不同的感受:它调动人的视觉、听觉、想象等所有的感观,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孙学梅:这一年多来,我看了许多微课程,有的还看了几遍,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多样,材料丰富,视角新颖。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引领学习者进行思考,并引发质疑,在不断的追问中找到真实的问题、本质的问题。

傅会然:看完五分钟的微课程,会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它总能在我们思维停顿处拨开云雾见青天,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佚名:微课程是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他表面上“微”,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大课程,它的内容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就像是自己的叙事一样,易接受,并且可以直接使用。

杨林:以前都先看新浪和腾讯的八卦新闻,自从接触电影微课程后,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每看一集都要寻找整部电影欣赏,像《放牛班的春天》、《三傻大闹宝莱坞》,更加关注“教育实质问题”。

张雪琴:我也有同感。曾经沉迷网络游戏8年,现在的我可以说是有非常大的转变。假期里我尝试做了微课程,也写了几篇微课程的文章。不过感觉还比较肤浅,思考得还不够深入。

张清义:看多了微课程,除了被它的魅力(思考之深度、独特之视角)所吸引,还慢慢懂得了从教育细节入手,有时候觉得自己说出的话“烫嘴”,太抽象,说了太多的废话。

杨华梅:我们也尝试制作微课程,在写脚本的时候,总要反复思考,为选择哪几句话、哪几个字犹豫不决,不断取舍。后来发现自己的提炼、归纳、概括能力提升了,也更善于思考了。

刘秀艳:我们也在尝试让老师制作微课程,我觉得微课程本身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渗透的理念,引导我们深入思考。

孙学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提炼为微课程的过程,也是一个提炼和升华的过程。

李鹏飞:现在我们学校已有60%的教师能用微课程梳理自己的成果。

冯巍青:微课程是个好资源,我们更多地用于每周的教师培训,学习某一个主题的微课程之后,组织讨论与反思,对老师的启发很大。

二、对我影响最大的微课程

傅会然:一直影响我到现在的微课程是《心情管理园》。之前关注点多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看完《心情管理园》后意识到孩子与成人一样有各种情绪,需要积极疏导。这半年下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不管孩子能力怎样,对自己都很有信心,也能处理不愉快的情绪——而这在之前是没有的。

李鹏飞:第一次接触微课程是从《捂本的孩子》开始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兴奋于小研究的魅力,惊叹于小现象的精彩。我们学校正在推进合作学习,组织研讨了小组合作系列微课程,比如《小组的角色》、《合作设计5招》,结果小组合作中闲着的人员少了,教师的问题设计更便于讨论了。

张思远:《捂本的孩子》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过去面对一个吵闹的孩子,总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常常摆出“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的态度,没有关注孩子们的小秘密,而且也没有察觉出这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看了《捂本的孩子》后首先思考我的班级,感觉到并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现,于是我开始留意学生的细节,并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两个学生闹矛盾时,我就不会简单地评判谁是谁非,开始关注学生彼此心里的想法,也关注同伴的行为,我对“爱学生”也开始有了新的理解。

杨琪:我第一次接触的是《我能不合作吗》,专门说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困难。我意识到学生帮助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学问,于是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徐巍: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微课程《球场上的哭声》,尤其是每次遇到班级管理上的障碍时,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个微课程中所出现的一幕幕画面;同时,微课程也在改变着我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张国慧:我说说《思维导图》。当时我正引领老师做小现象教研活动,这个5分钟微课程正好和我的想法类似,所以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现在“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工具已在学校得到普及。

刘秀艳: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电影微课程《地球上的星星》,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剧中的好老师叹服,为孩子的成长和转变感动,能够遇到这样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美术老师,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让我欣喜的是,在不知不觉间,我把微课程引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从指导老师参加讲课比赛,到我自己执教公开课,微课程都被恰到好处地穿插在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48TJ/f1xaoc6Rzcxq9RS9GJCB+UYSLkvSSy9QfEIaJIkGoe1Ir/eJqxRwyLk7b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