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微课程的六大特点

一、精美

“文字、画面、音乐”是组成微课程三个最直观的要素,从视觉、听觉等诸多感观给人带来新的视听享受。

(一)文字——布局的美

从字体、字号到文字的布局,均体现出匀称的美。图1-3是某学校的教师培养计划,同样的内容,右图只因文字的设计布局发生变化,页面便丰富了许多。

图1-3

(二)画面——精秀的美

微课程需要画面的衬托,进而让理解更显直观。从图1-4同样可以看出,右边因为精美的配图,不仅页面美观,而且直观地体现了“金字塔”的意思。

图1-4

(三)音乐——心灵的美

音乐能给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感动,微课程因有了音乐而有了灵气,以微课程《捂本的孩子》为例,选择《故乡的原风景》作为背景音乐,这是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先生的名曲。透过清新悠扬的陶笛音,把音乐与孩子的情绪变化融为一体,激发教师对孩子最质朴的关注。

二、简洁

微课程之所以“微”就是因为其简洁:用时少,只需要五分钟;内容精,只讲一件事;语言简,能用三个字讲明白的不用四个字。

(一)时间

时间一般不超5分钟。现在一方面教师工作越来越忙碌,很少有整段的时间学习;另一方面世界的变化又不得不学习,而“5分钟的学习”正好适应这个时代,为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创造了条件。还有一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创造了诸如电脑、网络、iPad、手机等许多学习渠道,“微课程”正好适应这些媒体工具,实现“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

(二)内容

微课程通常只讲一件事,一事一议,开门见山,不绕弯,也没有大段的背景或理论,直接讲策略或故事。

下面是一个微课程的脚本:《创意开学五招》。

●第一招:“我来了”:开学时,给每个学生拍一张特写,照片制作相册或微课程。

●第二招:说心愿:报名时每人对着录像机讲一句话,编成小短片。

●第三招:上学路上:先约家长自愿者,将开学这天孩子从起床、准备、上学、到学校的整个过程录下来,做成一个小短片。

●第四招:手印书:准备一个空白笔记本,印下每位同学的手印,标上姓名并写出“我的心愿是……”,形成一本手印书。

●第五招:认识新老师:将本班所有任课教师的照片、资料做成微课程,播放给学生或家长看。

(三)语言

微课程简洁明了。表1-2中的两段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文本与微课程明显不同。

表1-2

三、具体

微课程文字虽短,但是内容不“短”,一节一个主题,情节完整。

(一)主题清晰

微课程虽短,但主题很具体,目标明确。以《我们班上专家多》为例,它介绍了一个习惯不太好的孩子变成专家的过程,旨在说明“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微课程《四色笔》介绍了一个学习策略:“准备黑、绿、蓝、红四支笔:自己写作业时使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时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笔,教师批改点评时使用红色笔。因字迹颜色的不同,能看到学习与互动的过程。”

(二)情节完整

每节微课程都有完整情节,再以《捂本的孩子》为例,首先介绍课堂上发现“小男孩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作业”;其次剖析原因:“可能是受到同学、教师的压力”;再次提出语言沟通的建议:“没有关系,我会帮助你的”、“这道题我是这样做的”、“不要笑,他已很难过了,大家的笑声会让他更紧张”;最后点出最核心的理念:要关注人的感受、关注心灵的感受。整个故事有现象介绍,有原因剖析,有策略推荐,还有理念提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四、意外

有人讲微课程“看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微课程的现象、问题都是大家最常见的,但总能从新的角度出发,有新的解读。

(一)内容

微课程的故事源于身边,结果却出乎意料,比如小C主任要组织教研活动,设计出下面的思路:老师们在桌上的大白纸上写下“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中的收获和困惑,并制定新的计划,主任点评。一般来说,设计成这样就比较精细了,而微课程《跟我一起设计》在此基础上,又深入了两层。

第一层追问细节,以“大白纸记录”为例——从三个角度追问。

●追问记录工具:使用便利贴?使用记号笔?一色还是多色?

●追问记录员:是一个人记录还是大家记录?

●追问记录方式:思维导图?表格?还是随意记?

第二层:追问风险:“活动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小C要做“推演”——“闭着眼,脑海中现出活动的每一步,预测可能的问题与对策”。

这样设计教研活动便精细了,于是最后顺利地推出结论:“教研活动不精细,怎么要求课堂精细?主任工作不精细如何要求教师精细?”

每一个环节都有意料之外,但细一想,确实在意料之中,所谓总有想不到的地方,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制作

微课程鼓励创造悬念,巧妙设疑,层层递进——比如微课程《都是小红花惹的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维持课堂纪律,而且在桌子中间放了橡皮泥插小红花。纪律表面上是好了,可好的原因并不是为学习,而是为得到‘小红花’,后来为谁往橡皮泥上插小红花而吵成一锅粥……”

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变成微课程脚本后,增加了悬念,可读性更强了。

学生——分成小组

奖品——小红花

小组桌——放一块橡皮泥

要求——表现好的小组得到小红花后,插橡皮泥上

上课了

进行到中途

纪律乱了……

奖励开始了:“注意、注意,纪律好的发小红花”

学生看着桌子中间的橡皮泥,兴趣一下子来了

互相提醒:

“不要动”“不说话”

课堂立即安静下来

教师很满意,开始实现自己的诺言

“奖你们小红花”

小红花还没有来得及插

问题就出现了:

你先猜

小组的成员喜形于色

可是小组却争吵起来

吵什么?

原来

为了谁来插小红花

(下略)

五、深刻

真问题与假问题,大问题与小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之中的问题……对问题的剖析总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想到以前想不到的角度。新策略与老策略、上位策略与下位策略、大策略与小策略、单一策略与循环策略……对策略的创造性开发,总给人新的启发。

(一)从平常中发现不寻常

微课程就是从最常见的现象中,引发大家的思考。例如,意识到《都是小红花惹的祸》中的问题,可能会开始改革学生评价系列;从《捂本的孩子》得到感悟,会思考安全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灵。

下面是一组类似的微课程的介绍。

《一封求助信》:一位执著的女孩,演讲比赛屡战屡败,但坚信“付出就有回报”,所以“屡败屡战”,班主任本想劝她放弃,但怎能说出口……这告诉我们教育中要给予学生及时而正确的指导。

《我能不合作吗》:小组四个人,就同一件事,每人都给老师写一封信,但是小组中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却提出不想合作。他害怕什么?——原来这个小组的文化有问题,彼此排斥,帮助的同时也伤害着彼此……这个微课程想告诉大家的是“安全的合作环境”很重要。

(二)将理论倒过来讲

微课程有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通过层层剖析与梳理,将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已有的系统,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教师的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将理论变成故事、策略讲”。

许多人认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但现实却远比这复杂: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每位教师脑海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系统”,这套系统根深蒂固,潜意识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方式。当“教师的系统”遇到“专家理论”时,要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好了,理论会“润物细无声”,嵌入教师的系统,并开始影响自己的行为;但若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

●全部吸收:看到好的全部吸纳,甚至覆盖自己已有的,现实中“好东西”太多了,结果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撞来撞去最终往往会变成“四不像”;

●“屏蔽”自己:感觉“专家”与自己有距离,索性将自己封闭起来,理解的不理解的,一概拒绝,特别是面对众多专家的众多理论时,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理论变成实践的路很漫长,大家都认可“合作学习”,但是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却不一定都能处理好:“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而且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解决不顺时,最终,教师还是回到自己习惯的、轻车熟路的老方法中去——尽管他也认为“老方法”有问题。

微课程“将理论倒过来讲”,主张先从实践入手,通过剖析已有的实践感受变革的角度和新理论的实施方法。

六、情感

“情感”本身非常微妙,有了好感自然会喜欢,认同度自然会高,而微课程正是尝试一种充满情感的读写方式。

首先,文章(也称“脚本”)返璞归真,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简单的方法传递复杂的观点,其次,用最形象、最自然的画面配合文章,用最适合的音乐感染学习者,这是微课程不可或缺的特点:

音乐是发自人类灵魂深处的声音,是人类用于触摸主、客观世界的最经典的语言。音乐是来自灵魂最本质的声音。好的音乐常常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些东西,让我们感动而陶醉!也有的是因为它投射出的影像与我们的心重合,它也会让我们体会所没有经历的心情或事件,叫我们去理解或者了解那些所忽视的存在!没有重合的正是自己不足的,正是自己需要的。

有时候,听一首歌,会想起一个人……温暖的、伤悲的……一段天籁音乐,来自心灵,它的旋律,可以唤醒生命;像一阙华丽的唐诗,一阙婉约的宋词;它的灵犀,可以直达心灵。

聆听音乐——花开的声音,那是思念的絮语;花舞的身影,那是牵挂的辗转;花落的情怀,那是守候的坚韧。

音乐是人寂寞孤独时的灵魂。当我们喜欢某个音乐时,其实是音乐激发起了我们心底沉淀已久的一些东西。爱这首音乐,其实也是在关注自己。让思绪沉浸在缥缈无际的旋律里,洗涤心灵沾染上的粒粒尘埃!思维活跃的人,其实大都喜欢孤独的时刻,因为只有这时候才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音乐其实只是载体而已,你是在找音乐中的大我!

没有歌声就没有生命,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重要!

如果音乐通过听觉震撼心灵,画面则通过视觉给人感动,照片、卡通、简笔画、风光、人物……再加上引人入胜的故事,三者的有机组合,让你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

五分钟学习:一次学习只需要五分钟,零碎时间高效利用

可视化学习:有音乐有视频的幻灯片,轻松愉悦开始学习

碎片化学习: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自由选择你的需要

自动化学习:我们帮助完成所有工作,只需打开播放便可 zZztCGlKdsXsc0CQHNFHUs7tTuTrV70B4worK5u3E8eKNhzDAh31A4WrtTYDTm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