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包含三篇文字。从治赤眼延伸至做人须庄敬日强,又借张耒语谈治病方法有所不同,再开玩笑说自己和庞安常皆是异人。这三篇文字似与治病无直接关系,但人生之大病在心不在身,身体易医,心灵难治。细味之,三篇文字乃医心之言,以警惕自励、明辨事理、和易应对而已。
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
。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子瞻不能决。口谓眼曰:『他日我㽽
,汝视物吾不禁也。』管仲有言:『畏威如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下也
。』又曰:『燕安酖毒,不可怀也
。』《礼》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此语乃当书诸绅
,故余以『畏威如疾』为私记云。
我患上红眼症,有人说不可吃细切之肉片。我想听从,但我的口反对,说:“我是你的口,他是你的眼,何以厚彼薄此?由于他害病而禁止我吃东西,不应该。”子瞻我无法下决定。口对眼说:“来日我喉痛不便进食,你去观赏景物,我不会制止。”管仲曾说:“敬畏天威如畏惧疾病,是上等百姓;怀恋安逸跟随流俗,是下等人群。”又说:“浸于安逸等于饮取毒药,不可以怀恋。”《礼》云:“君子能够严肃持重,精神一天比一天旺盛。安逸放肆则会使人苟且偷生,一日比一日萎靡。”这些话应写在衣带上以备忘,因此我以“畏威如疾”作为个人铭记。
人性爱享受,不喜劳苦,总会找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好逸恶劳。作者以寓言故事提醒自己,不可苟且偷安,否则只会沉沦。这是从红眼症延伸至人生的心理大病。
岁日
,与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同在戒坛
。余病目昬,数以热水洗之。文潜曰:『目忌点洗。目有病,当存之,齿有病,当劳之,不可同也。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治民当如曹参之治齐
,治军当如商鞅之治秦
。』颇有理,故追录之。
前时某日,与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同在寺院戒坛间。我患上眼疾,准备用温水清洗眼睛。文潜说:“眼睛应避免清洗。眼患病,应保持安宁勿动;牙齿患病,应当让它劳动不休,做法不应相同。医治眼睛当如治理百姓,诊治牙齿应像管理军队。治民当如曹参以无为而治管理齐国,治军应该像商鞅以严刑峻法治理秦国。”他说得颇有道理,因此追记于此。
以对比方式描述两种处理手法,富有文采。但于治目与治齿之法,却未必合适。
蕲州庞君安常善医而聩
,与人语,须书始能晓。东坡笑曰:『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乎!』
蕲州人庞安常擅长医术,却耳聋,跟人谈话时,必须依赖书写他才能看明白。东坡居士笑着说:“我和你都是异人呀,我以手写代替口说,而你以眼看代替耳听,不都是异人吗?”
以庞安常之生理缺陷,开玩笑谓之为异人,于常人或不适宜,但苏轼巧妙拉上自己作陪,加上庞安常大概心胸豁达,是一个可以面对嘲弄而不介意的人。这样,就等于间接欣赏庞安常医术高明外,还有个性宽大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