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养

本篇导读

“修养”一章,阐养生之道,有些是苏轼的个人体会,有些是道听途说。其中不少养生方法至今仍值得参考,但由于受时代局限,科学知识落后,许多说法是经不起考验的。所幸,苏轼不时在记述之后,于文字中或表达其疑惑,或劝人小心采纳,诸如此类,能启发读者慎思明辨,独立判断,与随意吹嘘有别,不失为一种负责任的记事态度。

养生说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 ,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 ,如孙武令 ,事在必行,有犯无恕。』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 ,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 ,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 ,诸病自除,诸障渐灭 ,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译文

真正饥饿才好吃饭,未吃饱就应停止。饭后散步轻松一下,让食物消化、肚腹转空。腹中食物消化,肚子感觉稍空,就回到房间练功,不必理它是白天还是黑夜,可随意选择坐式或卧式,但必须调控身躯,使身体如木偶,丝毫不动。心中一直保持念头:“今我有此身,若是些微摇曳,像毛发轻微一动,就会堕入地狱。当如奉商鞅之法纪,守孙武之军令,事必严厉执行,若有违犯,必不宽恕。”用佛家语及老子《道德经》语言所说,两眼聚焦鼻尖白色处,以意念数算呼出或吸入气息,意念微弱绵绵保留,若有若无数算气息,唯顺其自然不要过分用心操劳。数至几百下,心中静止,此身空净如茫然无我,犹如虚空,无须勉强去禁制什么,自然而不动最好。数算至几千下,或不能数下去,还有一个办法,称为“随”:意念随气息而出,又再随气息而返,也许会感觉气息像云蒸雾散般从全身八万四千个毛孔中游走消失。于是身上先天后天出现的百病忽然自动消失,各种阻障渐渐消失而得解脱,至此自然明白而臻大彻大悟。好像盲人,忽然恢复视力,此时何须求人指示方向?因而,我这老人谈话到此结束。

赏析与点评

禅修之道,如习炼内丹。苏轼与苏辙均习道家气功,此文所说,既是禅修入门,亦似气功初基。

《智度论》云:“般若波罗蜜,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人有烦恼障,心理毛病即由此而来。

论雨井水

时雨降,多置器广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以泼茶煮药,皆美而有益,正尔食之不辍,可以长生。其次井泉甘冷者,皆良药也。《乾》以九二化 ,《坤》之六二为《坎》 ,故天一为水 。吾闻之道士,人能服井花水 ,其热与石硫黄、钟乳等 ,非其人而服之,亦能发背脑为疽,盖尝观之。又分、至日取井水 ,储之有方,后七日辄生物如云母状,道士谓『水中金』 ,可养炼为丹,此固常见之者。此至浅近,世独不能为,况所谓玄者乎?

译文

应时的雨水下降,在大庭中多放置贮水器具,所得雨水甘甜润滑,无法形容。如用来泼茶煮药,皆美味可口而有益,像这样长久饮用,可以长生。其次是井泉之水,如属甘甜寒冷,皆属良药。《乾》卦以九二爻预示阳气将施,即将出身化育,《坤》卦之六二以变动能成《坎》卦,万物自太极天一皆源于水。我听道士说,人服井花水,所受热毒与石硫黄、钟乳毒性相同,身体无法承受的人喝了,亦会在背部或脑部生出毒疮,他大约是见过的。又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子,汲取井水,用较合理的方法储藏,七日后就会生出菌类物体如云母状,道士称之为“水中金”,可培植冶炼为丹药,这肯定是常见的东西。这是极浅近的做法,世间人却做不来,何况深奥玄妙的东西呢?

赏析与点评

“此至浅近,世独不能为,况所谓玄者乎?”容易做而有益的事,总是遭受忽略;深奥难攀的事,大家却争相追寻,结果徒劳无功。世人喜求财,最切实易做的,就是多劳多得;至于观音借库,点石成金,求取横财,往往以失败告终。与其吃药延寿,不如每日粗茶淡饭,更为健康。

论修养帖寄子由

任性逍遥 ,随缘放旷 ,但尽凡心,别无胜解 。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故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翳。固不可于翳中求明,即不可言翳外无明。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如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 ,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狗已入佛地?故凡学者,观妄除爱,自麤及细 ,念念不忘,会作一日,得无所住。弟所教我者,是如此否?因见二偈警策,孔君不觉耸然,更以闻之。书至此,墙外有悍妇与夫相殴,詈声飞灰火,如猪嘶狗嗥。因念他一点圆明 ,正在猪嘶狗嗥里面,譬如江河鉴物之性,长在飞砂走石之中。寻常静中推求,常患不见,今日闹里忽捉得些子。元丰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译文

尽其天性徜佯自适,随机放开怀抱,只须去尽俗世利欲之念,并无其他优论妙解。以我观察,俗世利欲心念消失之处,妙悟立即清晰明了。惟此妙法有即无、无即有,无须用言语表达。是以祖师教人,到此便停。例如眼睛的障碍消失,眼睛自会看到光明,医师只有治疗视力损坏、除去阻障之药,何尝有求取眼睛明亮之药?光明之药如可求,即心灵仍然有遮蔽。肯定不可在受遮蔽中求取光明,不可说遮蔽之外无光明。世上愚昧的人,就将疲惫昏睡认作入佛之境。如果这就是佛,那么猫狗吃饱熟睡,腹部随呼吸一起一伏,与土偶、木像并无分别,当此之时,可说没有一丝毫的知觉,难道说猫狗已经进入禅定境地?因此,凡是学者,想观察妄执除去爱欲,自粗略至精细,念念不忘,辛苦一天,仍然会无所收获。弟弟教我的,是否就是如此?因见两个佛偈和精警策语,毛孔不觉随之耸起,特别告诉你我的感受。写到这里,墙外有泼辣妇人与其丈夫斗殴,叫骂声音暴烈如烟灰星火,又如猪嘶狗咬。因念这当中有一点儿本心自性,正存在猪嘶狗吠里面,譬如江河照物之性,永远是在飞沙走石之中出现。在闲常静寂之中去推度寻求,常常遗憾找不到,今日在吵闹声中忽然能捕捉到一点儿感受。元丰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赏析与点评

禅修之心得和境界,古人常说得虚无缥缈,令俗人听了摸不着头脑。苏轼与弟苏辙讨论,是从具体生活中感悟,可谓深入浅出。悍妇与夫殴詈,即是生活之道,能启发禅趣,无他,此中有真意,具备人生的真性情、真本我,即文章开端所云“任性逍遥,随缘放旷”。对骂的两人,其言行皆出于真性情,并不知道苏轼在旁冷静客观思考。苏轼之启悟,只是偶然缘机触发,与受当头棒喝并无分别。当然,这是真感悟,抑戏言,只有他自己知道。

导引语

导引家云 :『心不离田,手不离宅 。』此语极有理。又云:『真人之心 ,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善譬喻者。

译文

导引家说:“心要守护丹田,不要远离它,手要守护面部,不要离开它。”这话很有道理。又说:“真人的心,如宝珠藏在深渊中,一般人的心,如泡沫在水中。”这是擅长譬喻者的话。

赏析与点评

珠在渊,珠而至宝在;泡在水,沫易浮散而不存。

录赵贫子语

赵贫子谓人曰 :『子神不全。』其人不服 ,曰:『吾僚友万乘 ,蝼蚁三军 ,糠粃富贵而昼夜生死 ,何谓神不全乎?』贫子笑曰:『是血气所扶,名义所激,非神之功也。』明日问其人曰:『子父母在乎?』曰:『亡久矣。』『尝梦见乎?』曰:『多矣。』『梦中知其亡乎?抑以为存也?』曰:『皆有之。』贫子曰:『父母之存亡,不待计议而知者也。昼日问子,则不思而对;夜梦见之,则以亡为存。死生之于梦觉有间矣,物之眩子而难知者,甚于父母之存亡。子自以神全而不学,可忧也哉!』予尝与闻其语 ,故录之。

译文

赵贫子对人说:“你的神气不完整。”那人不服气,说:“我把万乘之君当作同僚朋友,把三军之众当作蝼蚁,视财富如贱物,把生死当作昼夜转换,怎能说我神气不全呢?”贫子笑着说:“这是靠血气扶持而已,是借助名义激发,并非神气之功德。”第二天,赵贫子又问他:“你父母在世吗?”答道:“逝世多年了。”“曾梦见他们吗?”“梦见很多次呢。”“梦见时,知道他们已不在世吗,还是仍认为健在呢?”答道:“两种情况都有。”贫子说:“父母是存是亡,无须思考就知道了。白天问你,不必考虑就可回答,夜间发梦见到他们,却以为亡故的还在世。死生问题在梦与醒之间认知尚且有距离,则事物令你心迷目眩而无法理解的,比起确认父母健在与否更不易掌握。你自以为神气完整而不去学习,倒是很令人忧虑的事!”我曾经在座听闻他们讨论,所以记录其言。

赏析与点评

赵贫子的身份,有点儿像《论语》中楚狂之类的隐士,虽然落魄,却是智者,也是隐者。但是,他的辨析是把生活中的无知与睡梦中的无知混为一谈,并不合理。

养生难在去欲

昨日太守杨君采、通判张公规邀余出游安国寺 ,坐中论调气养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难在去欲。』张云:『苏子卿啮雪啖毡 ,蹈背出血,无一语少屈,可谓了生死之际矣,然不免为胡妇生子。穷居海上,而况洞房绮疏之下乎 ?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众客皆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为记之。

译文

昨天,太守杨君采和通判张公规,邀请我出门游览安国寺。席中讨论调气养生之道,我说:“全都不足提,最难是去除人欲。”张补充说:“苏武被匈奴放逐于冰天雪地中,靠嚼雪吞毡毛以维持生命,又因明志自刺,别人为了救他,蹈压其背使流瘀血,而他仍无一句屈服投降之语,可以说生死之间全都看破不在乎了,但也不免要与胡妇生子。于北海穷困生活,尚且如此,何况在洞房之中绮丽窗下呢?可知此事不容易解决。”众宾客都大笑起来。我喜欢他讲得有道理,所以记了下来。

赏析与点评

正常的饮食和男女关系,是延续个体和族群生命的必需条件,古人所谓食色性也,原是很自然很单纯的道理,只是超越常规需要,就变成骄奢淫逸了。

乐天烧丹

乐天作庐山草堂 ,盖亦烧丹也,欲成而炉鼎败。来日,忠州刺史除书到 。乃知世间、出世间事 ,不两立也。仆有此志久矣,而终无成者,亦以世间事未败故也,今日真败矣 。《书》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也 。』信而有征

译文

白居易建庐山草堂,大约也是为了炼丹,丹将炼成而炉鼎却破裂。过几天,任命他为忠州刺史的诏书就送到,才知道生活事务和入道升仙之事,不能并存。我久已有出世成仙之志,但终于无成就,也是因为世间事务未完全败坏,至今日真的一败涂地了。《尚书》说:“百姓想达到的,老天必顺从他们的意愿。”实在可信而有凭据。

赏析与点评

苏轼所谓真败,是自嘲之词,文人借机自怨自艾。元祐八年(一○九三),宣仁太后崩,哲宗亲政,逐步恢复新法,苏轼主动乞补外官,出知定州。第二年,改元绍圣,御史论轼为词臣时,文字讥斥先朝,苏轼遂落两职、追一官、徙英州。苏轼携家眷数人南下,至南康军,又接到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之诏命。因时势对己不利,一再降级,乃预感一蹶不起。其实邓小平三落三起,说明了只要生命还在,人生无所谓真败。

赠张鹗

张君持此纸求仆书,且欲发药。不知药 ,君当以何品?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 ,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 ,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 ,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 ,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译文

张鹗君拿这张纸来请我写几个字,准备开药单,不了解药理呀,你认为当中应列什么品类?我听说《战国策》中有一方药,我服食之后有效,所以奉送供传阅。这药只有四味:一是不寻事端、无事发生即是尊贵,二是能够早早安寝可当作是富裕,三是安稳步行胜于坐车,四是稍晚吃饭可代替吃肉。到了饥饿才吃饭,素食实胜于享受八珍,吃饱之后,即使山珍海错放满眼前,唯恐别人不快点儿把食物撤走。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善处穷困之境了,但于道术修养仍未达到标准。安步为逸乐,晚食觉甘美,为什么要视作坐车与当作食肉呢?因为坐车之感和食肉之感犹且积存心中,所以有这种说法呀。

赏析与点评

“然而于道则未也……车与肉犹存于胸中”,当中似有歧义。粤语有所谓“心斋”,若真正心斋,则不应有斋叉烧、斋鹅之类食物,当中有自欺欺人的味道。然若进入忘我境界,步行与坐车同样快乐,饥饿晚食时,什么东西都觉甜美,是另一回事。传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向西奔逃,途中以窝窝头充饥,并赞叹它香甜美味,此即“晚食以当肉”一时之例。

记三养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符三年八月。

译文

东坡居士从今天起,用餐只是喝一杯酒,吃一种肉。有贵客来,盛筵则三倍至三杯酒、三种肉。这可以减少,不可以增加。如有邀请我去的,预先把以上原则告诉他,主人不愿遵守而要超越这标准的,我就不去赴宴。一则安分以增加福气,二则放宽胃部负担以增强精神,三则节省金钱以增加财富。元符三年(一一〇〇)八月。

谢鲁元翰寄㬉肚饼

公昔遗余以㬉肚饼,其直万钱 。我今报公亦以㬉肚饼,其价不可言。中空而无眼,故不漏;上直而无耳,故不悬;以活泼泼为内,非汤非水;以赤历历为外,非铜非铅;以念念不忘为项,不解不缚;以了了常知为腹,不方不圆。到希领取,如不肯承当,却以见还。

译文

你从前赠我㬉肚饼,价值万钱;现今我也用㬉肚饼报答你,价钱不便说清楚。这饼当中空荡荡但无穿孔,因此不漏;上方笔直而无耳,所以不能悬挂。以活泼为内部本质,但不是汤,不是水;外表赤晶晶之明亮,却不是铜,不是铅;以念念不忘为脖子,无须放开,亦不必束缚;以清清楚楚经常了解为中腹,不是方形,亦非球形。到来请领取,如不肯承接,自当推却以退还。

赏析与点评

此赋体短文,为心下定义,实是以隐语描述人心,从多种角度描绘心之功能性质,有助后人学习写作。

辟谷说

洛下有洞穴 ,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虵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此晋武帝时事。辟谷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法止于此。能服玉泉 ,使鈆汞具体 ,去僲不远矣 。此法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知者莫能行,何则?虚一而静者,世无有也。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子共行此法,故书以授之。四月十九日记。

译文

洛阳有洞穴,其深难以量度。有人掉下洞中,无法爬出来,饥饿极了,看到无数龟蛇,每日清晨举头向东张望,吸取初生之阳光,吞进肚里,这人也跟随它们的方向,仿效不止,于是不再饥饿,并且身子轻盈,能力强大。他后来终于回家,也不吃,不知他最后去了哪里。这是晋武帝时代发生的事。辟谷的办法有上百种,这是最好的办法,所谓妙法只是如此。如能吞服和露之玉屑,使汞铅成为个人身体一部分,距离升仙也就不远了。了解此法相当容易,也容易实行。天下的人多不知道这方法,知道的也无法实行,为什么呢?内心虚静无虑,世上难有其人。元符二年(一○九九),儋耳米价很贵,我才有粮食供应断缺的忧虑,想与儿子苏过一起试行此辟谷方法,所以写下这篇文字给他。四月十九日记。

赏析与点评

人的体质各异,长期辟谷与短期辟谷功效有别,切戒轻率乱试。近人倡导所谓“饥馑三十”,实乃辟谷之一类。如配以现代医学知识和科技策略,确实可以达到减少浪费食物和健体强身之用。苏轼此段文字之中,还包含吸取新鲜空气的方法,即呼吸练气、虚心去欲等养生策略。

记服绢

医官张君传服绢方,真神仙上药也。然绢本以御寒,今乃以充服食,至寒时当盖稻草席耳。世言着衣吃饭,今乃吃衣着饭耶?

译文

有医官张君,传授服食以绢为饵之药方,这真是神仙的上等妙药。但绢本来是用作御寒,现在充作食物,到了天寒地冻,应当用稻草席覆盖躯体了。世人说穿衣吃饭,现在成了吃衣穿饭了吧?

赏析与点评

中医药方,常人觉得千奇百怪,不易判断是非。但苏轼重视独立思考,最为可贵。

记养黄中

元符三年,岁次庚辰;正月朔,戊辰;是日辰时,则丙辰也。三辰一戊,四土会焉 ;而加丙与庚,丙,土母 ,而庚其子也 。土之富,未有过于斯时也。吾当以斯时肇养黄中之气 。过此,又欲以时取薤姜蜜作粥以啖。吾终日默坐,以守黄中,非谪居海外,安得此庆耶?东坡居士记。

译文

元符三年(一一○○),是岁属庚辰年。正月初一日,是戊辰日,这天早上三至五时,称为丙辰。是时三辰一戊,按五行来说恰好四土聚集,再加上丙与庚,丙是土母,而庚属其子。五行中土之富盛,从未超越这一时刻。我应当在这一时刻开始养心。过了此时,又想及时取薤菜、姜、蜜煮粥来吃。我整天静坐,守护心灵,若非贬谪到山海之外居住,哪里有这么好的运气?东坡居士记。

赏析与点评

人生祸福互动,苏轼“非谪居海外,安得此庆”,是正言抑反语,颇堪咀嚼。 rd/htBJ+hD92I9PHiBt4GBue5Ru/w5d4ORtu/rwsyqNTOEP6sYfV8tWFEPLoK4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