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秦诸子百家

2

两千五百多年前,世界几个文明古国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

希腊有大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芝诺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印度则出现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沙门思潮,涌现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耆那教创立者大雄、顺世派阿耆多、不可知论派散惹耶、生活派末伽黎·俱舍罗等人物。

而中国春秋战国之际,周朝已经名存实亡,诸侯兵戎相见,群雄割据争霸天下,人们目睹征战之苦和社会的黑暗与残暴,因而引发百花齐放,思想家们纷纷著书提出各种理论,试图找出解决之道。当时人才辈出,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百家争鸣。其中以儒、道、墨、法四家影响最大。

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是孔子继承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思想体系。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非忠恕两字而已。”

儒家要求作为君子要有志气、有理想,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学成之后到社会当官做事。

对内要做到“忠”:作为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注重修养,吸取别人长处。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师长,对朋友言而有信,讲义气。为官要清廉爱民,对待上司要忠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分内的事。

对外要做到“恕”:与人相处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处处为别人着想,人际关系要和谐。切实搞好君臣、官民、朋友、师生、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

忠恕做到止于至善,为人处世达到完美道德人格,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孔子说: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把智者 2 与仁者相提并论,智者的最高境界是“开悟者”,仁者的最高境界即是“圣人”。

圣人修养到达极致,为人处世已达最高境界,无论他做什么,都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智者跟仁者很不相同,儒家学者一生修养自己,而达到仁者的境界。

仁者器宇非凡、仰之弥高,让我们尊敬。智者有如天生,观念与思考和凡人很不像,他们自在悠然得令我们羡慕。

不同反应

端一盘切好的西瓜到后院湖边准备吃的时候,牙签不小心掉进桌面缝里。

花几个钟头,非把牙签拿出来不可的是傻瓜。

平静优雅地回厨房拿牙签的是儒家仁者。

想都不想,直接用手拿西瓜吃的是禅宗的开悟者和道家智者。

智者的智慧

沙漠中的绿洲上有一位年纪很大的导师,临死前对他的三个弟子说:“我留下十七只骆驼给你们,大弟子分得一半、二弟子得三分之一、三弟子得九分之一。谁能正确分好这十七只骆驼,他就是你们的导师。”

师父去世后,弟子们到处参访智者,询问谁能正确地分十七只骆驼。

有人说:“这遗嘱不能执行,应该作废。”

有人说:“师父要你们一起养,三个弟子同住在一起。”

又有人说:“把它们卖了,再按比例分钱。”

但三位弟子知道老师的遗言一定内含某种智慧,最后来到智者门前。

智者说:“我先借你们一只骆驼,那么现在共有十八只骆驼。”

大弟子说:“是的。”

智者说:“大弟子得一半,是九只;二弟子得三分之一,是六只;三弟子得九分之一,是两只。”

二弟子说:“9+6+2=17只骆驼。”

三弟子说:“这样还剩下一只骆驼啊。”

智者说:“剩下一只骆驼是我借你们的,该归还给我。”

于是三位弟子终于找到整个绿洲最有智慧的智者,成为他们的导师。

智者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道家的智者跟儒家的仁者很不相像,儒家圣人孔子为了推展自己的治国理念,周游列国十四年,受尽委屈。

而道家智者老子、庄子、孙武、范蠡、张良等人都充满智慧,他们不钦羡名利,不以追求名利为志业,但都能于天下无道时,挺身而出有所作为,天下太平之后,又能看淡世间名利功成身退。

老子胸襟很大,看得很辽远,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安于终生当个周室藏书管理官员,晚年隐退时,也没想要把自己的思想著书以扬名立万。他退休要出函谷关时,受总兵尹喜苦求,才写下5007个字的《道德经》。

庄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除了短暂地做过宋国蒙地漆园吏之外,他崇尚自由,不应楚威王之聘。看透官场的黑暗,厌恶仕途,他安于贫困,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破鞋,甘于藏身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战国时代最优秀的文学家。

范蠡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吴越相争时,他帮助勾践灭掉吴国,一雪会稽之耻。范蠡功成名就之后便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到陶地经商致富。世人称他陶朱公,赞誉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要离开姑苏时,也写信给另一位助越灭吴的大功臣文种,劝他引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越王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然而文种不听,后来有人中伤文种要作乱,越王勾践赏赐给文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七条计策,我只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

于是文种便悲愤自杀身亡。

秦朝末年,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也深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张良帮助刘邦运筹帷幄取得天下之后,不留恋权位,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

道家思想

道家老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唯一能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的伟大学说,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老子在周室藏书室当官,他集古圣先贤的智慧精华,悟通人在自然宇宙中的处世之道,著作《道德经》,成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儒家崇尚“仁义”,道家思想的精华是“道德”。

道,是超越时空的无穷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呈现于一切事物中。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认为人自以为聪明,以智取巧,这反倒是愚昧的根源。当社会需要以礼法维系时,虚伪巧诈也就产生了,祸乱就跟着来了。因此,老子要求人们要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舍弃礼智的浮华,取用道的厚实。

为君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应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国家。

庄子思想

庄子崇尚自由,不应楚威王之聘。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

庄子博学纵览,文笔华丽,目光敏锐、深通各家学说。他出生时,是一个强凌弱,众暴寡,离乱、痛苦的时代,他大多以寓言手法反映当时的社会黑暗,通过他所创造的形形色色怪异人物阐述自己的哲学理念,抨击人为的仁义,谴责诸侯征战造成人民祸殃的社会乱象。

现实世界的痛苦,是一个无底的陷阱,丘垄黄土下的贤者,是伟大?还是渺小?

庄子的视线,从此自人世移开,他所综观的乃是无穷的时空。

庄子认为:“人的存在,不要从他人而画出自己,不要从过去和未来画出现在,不要从无价值画出价值,不要从无限画出有限,不要从死亡画出生存,这样才能超越束缚而得到自由。”

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验的哲学。人世的生活,在庄子看来是无生命的秩序,为达到个人成就的委曲求全不是生命。庄子所要追求的是有生命的无秩序,在乱世中不追求名利,自在逍遥地活出自己。

《庄子》全书33篇,据历代学者考察,《庄子·内篇》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是庄子门人写的,《杂篇》是后人所增添的。其中《逍遥游》与《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18eEWpII2VHhVDLRoldvh/o6LZEiFA42gDWg19/usdnyhwzpnYHBxDJN9GHUDA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