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是“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具有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所以,古人养生讲究阴阳和合、道法自然。药膳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之一,正是建立在这些养生理论之上的具体操作方法。精通药膳养生的方法,有利于男性“修身”之道。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阴阳平衡,人体就健康;阴阳失衡,人体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那么什么是阴阳平衡呢?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便是阳气和阴气的平衡。因此,如果人体阴阳得到平衡,一定会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怎样才能做到阴阳平衡呢?大自然维持阴阳平衡是通过阴阳气化实现的。阴阳气化就是通过宇宙运动,也就是通过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产生春夏秋冬、寒热温凉和昼夜的变化。人体的阴阳与大自然的阴阳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能够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来平衡自身的阴阳,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既然大自然不停地给我们带来阴阳转化,那么阳虚的人和阴虚的人就应该利用阴阳气化规律进行养阳和养阴。所以,《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而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
《黄帝内经》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养生长寿的另一主要原则。补精、养气、守神,则精充、气足、神全,方能益寿延年;而精亏、气虚、神衰,则体弱多病。故而养生重在精、气、神的保养。
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
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运行于人体内的微小难见的物质;二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黄帝内经》所说的气,既有物质性,也有功能性。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输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完成。所以,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归纳了许多养气的经验和方法,如少语言,养气血;戒色欲,养精气;薄滋味,养血气;咽津液,养脏气;莫嗔怒,养肝气;美饮食,养胃气;少思虑,养心气等。
神:古人认为,“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通过这些活动是能够体现人的健康状况的。比如说一个人目光炯炯有神,就是一个人“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黄帝内经》就认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药膳最早起源于夏禹时期,奠基于战汉时期,形成于晋唐时期,经过宋元两朝的全面发展,最终于明清臻于鼎盛。
中医药膳注重整体,能做到“辩证施食”。其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并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从作用方面讲,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健体,这是其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药膳还具有服食方便、美味可口等优点。总之,中医药膳是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能掌握实践,肯定会对广大人群的健康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