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推拿的发展历史

提起推拿,很多人会想到按摩,甚至将两者合并在一起,称为推拿按摩。推拿和按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吗?想要清楚了解推拿和按摩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追根溯源,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答案。

一 两千年的发展历程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之一,属于中医的外治法,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起源于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在原始社会,人类长期进行着繁重而艰苦的劳动,再加上饮食粗糙、衣不保暖,损伤和病痛时有发生。人们本能地用手抚摸、拍打伤痛部位及其周围,“按以止血,摩以消肿止痛”。当这种抚摸、拍打使疼痛减轻后,人类从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渐由自发的本能行为发展到有意识的医疗行为,再经过治疗实践不断地总结、提高,最终形成了推拿医术。

推拿在古代被称为“按摩”、“按跷”、“乔摩”、“挢引”、“案扤”等。先秦时期,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唐代之前,常常将“导引”和“按摩”合在一起称谓,其实这是两种密切相关却又有所区别的防治方法。导引是一种需配合呼吸,同时进行自我手法操作、自主活动的防治疾病和强身保健的方法;而推拿则是一种需配合呼吸,既可自我操作,也可由他人操作的防病治病的方法。两者当中的自我手法操作,既可称为推拿,也可称为导引。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帛图《导引图》描绘了44种导引姿势,其中有捶背、抚胸、按压等动作,并注明了各种动作所防治的疾病,这些动作,就是自我推拿的方法。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简书《引书》是一部导引术专著,其中记载了治疗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复位法、治疗落枕的仰卧位颈椎拔伸法,说明此时已将推拿按摩方法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同时,推拿在先秦时期还用于临床急救,《周礼注疏》中即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运用推拿等方法,成功抢救了患尸厥(休克)的虢国太子。

▲马王堆导引图

在长沙马王堆帛简医书中,《五十二病方》涉及推拿治病的内容最多。该书中记载的推拿疗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记载了推拿发展史上最早的药摩和膏摩,即现在所说的介质推拿,从介质的制作过程来看,明显处于初创阶段,然而其开创性的意义不可忽视;二是推拿时运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工具,如治疗疝气的木槌、治疗小儿瘛疭用的钱匕等,弥补了单纯用手推拿的不足,增强了治疗效果。

秦汉时期,我国的医学著作对推拿防治疾病的方法进行了完整的记载。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当时有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可惜这部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早已失传。《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约成书于秦汉时期。该书中有不少有关推拿的记载,如推拿所具有的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镇静、止痛、退热等作用;痹证、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多种病症的推拿治疗方法;推拿的工具,如九针中的圆针和针;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张家山竹简

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第一次将膏摩疗法列入预防保健方法中,还介绍了一种用于推拿治疗头风的摩散,里面仅有附子和盐两味药。后世的“摩顶膏”之类的药剂,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金匮要略》中还详细介绍了使用体外心脏按摩术抢救自缢者的方法,这是医学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有关自缢者救治方法的医学记载,是推拿史上值得骄傲的成就。此外,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使导引按摩向仿生学靠拢,为后世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

▲葛洪

在我国历史上动乱的东西晋时期,有不少将推拿应用于抢救的记载。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记载了治疗卒心痛和卒腹痛(突发的心痛和腹痛)的推拿方法,其中治疗卒腹痛所用的方法就是最早的捏脊疗法。捏脊法的出现,表明推拿手法已逐渐从简单的按压、摩擦向手指相对用力且双手协同操作的方向发展,手法更为成熟。

隋唐时期,推拿已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隋朝太医署首次设立了按摩博,而唐太宗在隋朝已有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更大、设备更加完善的太医署,并在其中设立了按摩科。这一时期的推拿发展有如下特点:一是推拿已经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不仅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而且对骨折、脱位也可有较好的恢复作用;二是推拿疗法被运用到内科、外科、儿科中;三是推拿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防病养生,自我推拿,即导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四是膏摩盛行,出现了大量的膏摩方剂。

▲《针灸大成》

宋、金、元时期,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丰富的诊疗理论,使人们对推拿治疗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宋代还开始运用按摩催产,如宋医庞安时用按摩法催产获得了“十愈八九”的效果。

明代太医院将推拿列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推拿在明朝时期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推拿”的名称开始取代“按摩”,其原因是此时期小儿推拿蓬勃兴起,其影响之大,以至于本来专指小儿按摩的“推拿”一词广泛取代了“按摩”;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按摩经》被收录于明代名医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一书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小儿推拿广意》

清朝时期,推拿无论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在理论总结上都得到了很大发展。首先是儿科杂病临床应用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小儿推拿实践和理论的总结性著作,如熊应雄编撰的《小儿推拿广意》,书中对前人的推拿论述与经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其次,以骨伤科疾病为对象的正骨推拿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正骨推拿手法总结出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第三,推拿与其他中医外治法和药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互相补充,互相结合。

民国时期,由于当时的医疗卫生政策不重视中医,尤其不重视操作型的医疗技术,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由于地域性的原因,推拿发展出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如鲁东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是我国推拿学科的一大特色。

新中国成立之后,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以及推拿著作的出版和推拿队伍的建设,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推拿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伤、内、妇、外、儿等科病症,治疗病种达二百余种,其中以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小儿腹泻是推拿治疗中最为多见的四大疾病。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二 从按摩到推拿,在发展中成熟

纵观推拿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推拿和按摩既有不同之处,又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按、摩、切、扪、循、拊、弹、抓、推、压、屈、伸、摇等方法,其中以按、摩二法最为常用,故当时以“按摩”作为这种疗法的名称。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明朝的中期。

明朝时期,随着推拿实践的发展,推拿手法的种类逐渐增多,适应证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加之此时期小儿推拿蓬勃发展,到了明朝中后期,推拿这个原本是小儿按摩的专称,开始广泛地取代按摩的概念,成为这一疗法的名称。从按摩到推拿,其意义不只是名称的改变,更反映了推拿疗法在发展中日趋成熟。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运用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和保健。 E+KboRcKdvrXNiHYp1OEgF0a+J0YDN7MwdzxujaWewJkMjaSFOwXkrs6h/MTX0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