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性”“五味”
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同时又是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四性
又称“四气”,即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五味
即辛、酸、甘、苦、咸五种药材滋味。
五谷杂粮的四性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性”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凉性或寒性食物适用于发热、烦躁等症。温性或热性食物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等症。平性食物适合于各种体质。
四性一览表
五谷杂粮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中医认为食物的味道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甘味补虚缓急,酸味敛肺涩肠,苦味降泄燥湿,咸味软坚散结,辛味发表行散。且谷物的五味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都会对五脏起到不同的作用。
五味与脏器的关系
中医认为不同味道的食物有着不同的功效,同时它们分别作用于人体不同的脏腑。酸入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苦入心,能泄燥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甘入脾,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辛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咸入肾,具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五味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