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金要方》计量单位及换算

《千金要方》载有医疗方剂4500余首,内容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传染病科等各科病症,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财富。但囿于古籍的限制,书中方剂的计量单位想必会为现代人带来一定的困扰,如在阅读药材用量时,经常会见到诸如“升”“斗”“斛”“合”等古代度量衡单位名称,现代读者很难把握其真正用量。为了便于读者准确把握,现就我国古今单位对照情况予以说明。

我国的计量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了各自的度量衡体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统一的度量衡诏书,度量衡制度初步形成。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社会的发展,历朝历代在承袭前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度量衡制度,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计量单位制独特的体系。

《千金要方》成书于唐代。关于唐代的度量衡制,《唐六典》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10分为寸,10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凡量,以秬黍中者,容1200黍为龠,二龠为合,10合为升,10升为斗,三斗为大斗,10斗为斛。凡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24铢为两,三两为大两,16两为斤。凡积秬黍为度量权衡,调钟律,测晷影,合汤及冠冕之制用之;内外官悉用大者。”即确定了以累黍定度量衡之标准。

具体标准如下:

度制

度是计算长度的单位,常见名称如分、寸、尺、丈等,为十进制。唐代度制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与当代公制换算关系如下:

小尺:1丈=300厘米,1尺=30厘米,1寸=3厘米,1分=0.3厘米

大尺:1丈=360厘米,1尺=36厘米,1寸=3.6厘米,1分=0.36厘米

量制

量是计算容积的单位,常见名称如合、升、斗、斛等,为十进制。唐代量制如下: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与当代公制换算关系如下:

大斛:1斛=60000毫升,1斗=6000毫升,1升=600毫升,1合=60毫升

小斛: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衡制

衡是计算重量的单位,常见名称如分、钱、两、斤、钧、石等。唐代衡制如下: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与当代公制换算关系如下:

1石=79320克,1钧=19830克,1斤=661克,1两=41.3克,1钱=4.13克,1分=0.41克

阅读本书时,将唐代计量单位与当代计量单位换算即可。

如148页麻黄汤的方剂:

麻黄三两,甘草、桂心各一两,杏仁七十枚。分别将以上四味药切细,用九升水来熬麻黄,熬到七升时去沫,加入其他药,合熬取汤液两升半,去渣即成,每次服八合后盖上被子捂汗。

按照当代度量衡单位,应这样计量:

麻黄123.9克,甘草、桂心各41.3克,杏仁七十枚。分别将以上四味药切细,用1800毫升水来熬麻黄,熬到1400毫升时去沫,加入其他药,合熬取汤液500毫升,去渣即成,每次服160毫升后盖上被子捂汗。

唐代度量衡的名称除了以上常见单位之外,在唐代早期,还沿袭了一些前朝单位,如衡制的“铢”,1两=24铢。

如66页白薇丸的方剂:

白薇、防风、人参、细辛、秦椒、白蔹、牛膝、秦艽、桂心、沙参、芍药、五味子、白僵蚕、牡丹、蛴螬各一两,柏子仁、干姜、干漆、卷柏、附子、芎各二十铢,紫石英、桃仁各一两半,干地黄、钟乳、白石英各二两,鼠妇半两,水蛭、虻虫各十五枚,吴茱萸十八铢,麻布叩巾复头一尺,烧。

按照当代度量衡单位,应这样计量:

白薇、防风、人参、细辛、秦椒、白蔹、牛膝、秦艽、桂心、沙参、芍药、五味子、白僵蚕、牡丹、蛴螬各41.3克,柏子仁、干姜、干漆、卷柏、附子、芎各34克,紫石英、桃仁各61.95克,干地黄、钟乳、白石英各82.6克,鼠妇20.65克,水蛭、虻虫各十五枚,吴茱萸30.6克,麻布叩巾复头300厘米,烧。

《千金要方》中方剂众多,读者在使用本书时,便可以参照唐代度量衡制,对方剂中各药材及水的用量有一个精准的把握,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1hn0UHaipfo19Ayp63XfECYY0VEWsLegk1gt6gvdFel/g+81STcuP42Je3qnTz6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