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超级围困术:解除对方的心理依靠

在与对手进行交锋的过程中,就算你保持沉默,或者运用各种手段来掌控他人,你还是需要先将对手的思维逻辑证据收集起来,这样才有利于你去解除对手的防卫心理。

不过,在你收集对手的思维逻辑证据时,你至少要跟着对手的思维逻辑证据往下走,换句话说,即便这场交锋还没发生,但在双方展开交锋前,其实有一个心理上的前提,那便是双方都有一定的防卫心理。这是你的思维逻辑证据与对手思维接轨“交锋”所必需的心理基础。我们需要将这种心理依靠予以解除。谁能先将这种心理依靠打破,那么在这场交锋中,谁就能从心理层面上给对手造成“围困”的局面。

分步骤拆除对方的证据

“拆除”一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拆掉”,反义词是“建设”。

查找对方的“证据”

所谓“证据”,其实就是在与你进行交锋的过程中,对手如何表达他(她)的思维逻辑或理念。这可以是对手在表达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也可以是对方表达出的内容。这些都是对手在与你进行交锋时的原始证据。我们会根据一个人的说话语气、语速、语言风格、说话内容等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个人加以评价。

语速快的人性格大都比较外向,这类人往往口才比较好,而且懂得察言观色,很会迎合对方的心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总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弱点是心里藏不住事,个性比较暴躁,易怒,固执,遇到挫折可能会一意孤行。

慢性子的人一般说话语速较平缓,不紧不慢,即使遇到危险的事情仍然不紧不慢。这样的人大多个性温柔、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在处理事情时,这类人的优点是谨慎细致,谋划周密,能听取他人意见,但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缺点是思想偏保守,思维不够敏捷,原则性太强,缺少变通,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处事犹豫不决,缺乏魄力。语速特别慢、而且不稳定,说明此人个性软弱、内向,缺乏自信,有点木讷。

如果平时语速很快、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人突然转变语速,变得语速缓慢,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这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他可能对对方不满意,无意和对方交流,甚至对人有敌意;第二,他要么就是做了什么错事心虚,要么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对方,不想让人知道。

你能成为福尔摩斯吗?

名侦探福尔摩斯破案的方式,其实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处,不过是比一般人多考虑一步而已。从现有的证据出发,证据都是犯罪行为留下的痕迹。

谋杀案的前后细节

有这么一个案件,甲乙两个人,甲知道乙有恐高症,这天甲邀乙登山,乙说他害怕上山。二人后来闹矛盾,甲想到乙有“恐高症”,这天谎称乙的母亲上楼坪上去了,然后躲在天台后面。等乙上楼之后,甲撤掉楼坪上的板子,并用语言威胁乙,乙害怕中看到身后的高楼,一不小心掉了下去。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探案书籍,来发现探案中的规律。但是,遇到实际案件的时候,那点东西显然是不够的,脱离实际的学习只能让你的侦探思维局限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之中。

成为福尔摩斯所需要的条件,首先必然是能准确而迅速地找到罪犯们的犯罪证据。想从扑朔迷离的现象背后,找到案件的本质,这就需要有一双“福尔摩斯式”的眼睛。而弄清罪犯的思维逻辑,则要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对手的证据。

警察将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番梳理,最后找到了导致乙死亡的原因。

小链接

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侦探形象,他自称是一名“咨询侦探”,他只在其他私人或官方侦探遇到麻烦时才出面去解决问题。而福尔摩斯本人最擅长的侦探方法是观察法和演绎法。

善于“识破”对方的思维逻辑

掌握对方的思维逻辑和识破对方的思维逻辑,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识破应该在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也就是说,掌握了对方的思维逻辑,不一定就能识破它。

就像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东方不败大战于黑木崖,令狐冲虽然识破了对方的破绽,但是由于东方不败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令狐冲根本跟不上对方的速度,连自保都做不到,根本破不了东方不败《葵花宝典》中的招数。

一般而言,识破别人逻辑脉络,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只有掌握各种类型的不同思维逻辑脉络,以及这些思维逻辑脉络的外在表现,才能从对方具体的言行举止中,一一印证,再从自己的思维逻辑“模型库”中,找到储藏在对方大脑深处的具体思维逻辑脉络。

只有在你的思维逻辑“模型库”中,本来就已经存在对方思维的整个逻辑体系或是最具代表性的那部分逻辑轨迹的影像,你才能迅速地找到对方思维逻辑的脉络,继而发觉对方的破绽,将其逻辑思维攻破。

如何从广泛的交往经验中,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模型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的经验是,将这些你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思维模式进行排列组合,将类似或相似性的思维逻辑放进一个区域。总而言之,就是归纳总结。

这就像是在一个菜市场里,蔬菜的买方和卖方聚集在这里,利于人们集中前来出售和采购。如果你想买衣服则只能到服装市场,而来菜市场买衣服那自然是行不通的。

形象地说,我们将各种具有不同特征的逻辑脉络储藏到一个密装箱内,然后将这些密装箱统统归档到一间屋子里。平时,我们将各种逻辑脉络分门别类,收集到我们的大脑中。需要判断对方思维逻辑脉络的时候,只要将我们平时收集起来的各种模型取出来,照方抓药,就能够迅速地找到对方的思维逻辑脉络,以及这些思维逻辑脉络中在什么地方存在什么样的破绽,应该如何循着对方的思维脉络从对方存在破绽的地方攻破对方的思维逻辑体系。

积累同样重要

“识破”对手的思维逻辑证据,除了自己平时应多方面积累不同类型和具有独特代表意义的证据之外,还得总结或发现新的证据。

普鲁斯特小简介: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为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

在普鲁斯特意识流之前

第一个评论家在认识新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是扮演着创造新理念的角色。正因为评论家首次提出来“意识流”小说,才使得日后这类小说开始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在普鲁斯特意识流之后

在中国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包括评论家在内,受到已有评论影响较深。以后在多次见到类似小说时,我们所做的就是借鉴原先的理论并当成知识加以运用。

这正是创造新理念和积累证据的两个过程。类似《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书,在以后接触时我们就会迅速地用这种“意识流”标签加以类别。这就是说,世界之大,总会有你没见到的东西,这时就需要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开拓,继而将其在已有经验的创造力上进行新理念的再创造。

让沉默增加对方的压力

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的时候,沉默往往会让人觉得很尴尬,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人本身内向;另一种是和他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沉默是什么?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沉默就是一言不发。不过,我们绝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因为它还有“忍耐”、“压抑”、“逆来顺受”的意思。

我们看看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所说的“沉默”,还有“忍耐”、“沉沦”和“压抑”等意思。

明白了沉默是什么意思,这对于我们与对手进行交锋很有好处,因为这也是一种“掌控他人”的武器。

与对手之间的交锋,也不一定是“你死我亡”的对抗,可能是“养匪自重”的依赖,还有可能发展成“惺惺相惜”的友谊。这种转换对于你认识对手的心理状况,会有一个更为接近事实的纠正。也就是说,有时候对手可能对你产生了依赖心理。

有时候,这种对手之间的依赖心理的表现形式正是沉默。唐诗“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此意,“有声”的琵琶乐曲想表达、却表达不出的感情,“无声”的沉默却能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的沉默对于琵琶演奏者而言,就是一种表现形式。

我曾在某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讲的是某城市里的城管人员,对于路边摆摊点的人们,实行沉默执法。他们默默地站在违规摊点前面几分钟,这些商贩就会主动离开那里。这证明了,沉默的背后是你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较量。

沉默也是一种沟通

沉默也是一种沟通,遇到棘手的事情,无法从正面进行解决,可以用这种“无言以对”的冷办法。与对手沟通,不一定非得用有声语言,有时适当运用无声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如表情)也不失为一种沟通的好办法。

婚姻遭遇危机

当人们面临婚姻危机时,总喜欢争吵,纠结对方在婚姻中犯下的错,结果越吵越伤感情,最后婚姻面临破碎的危机。如果此时能适当地沉默,温柔地拥抱对方,问题说不定反而能迎刃而解。

沉默的心理效应

一系列心理动作应激:

有一种沟通叫沉默

适度的沉默并不妨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除了语言可以作为交流的工具外,人在沉默中的行为可以更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诗经》中就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名句。

沉默如何产生压力

了解了“沉默”之后,我们可以学着利用沉默,给对手施加压力。但是,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想学会通过沉默给对手施加压力,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和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

那么沉默的力量来自于哪里呢?

一方面,沉默的力量来自于“含蓄”之策略。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位男性同时爱上一位女性,有一次他们在海上遭遇风浪,几经波折最终来到了一座荒岛上。其中一位男性使出浑身解数,说尽了甜言蜜语,想博得美女的欢心,而另一位则一言不发,默默地用行动表达对女性的关爱。结果女人没有接受夸夸其谈的男性,而是投入了默默付出的男人的怀里。默默付出的男人无疑是聪明而睿智的,他深谙沉默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是征服心灵最有利的武器。

另一方面,“沉默”的压力也是一种威慑力。

沉默的一方,用无声的行为表明,自己的沉默不等于默认。和对手沉默以对,并不是承认对方有道理,决定遵从对方的思维逻辑,而是不想再和对方进行语言上的交锋,将根据对方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直接行动。而对于下一步的直接行动,他们也有两套方案:如果对方妥协,那么“你好我好大家好”,他们也会相应地做出让步;如果对方继续强硬下去,那么他们将采取对抗性更高的行动,“鱼死网破”。

有一次,墨子和公孙班一起讨论“非攻”的学问。结果两人同时感觉到双方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分岐,如果继续探讨下去可能会针锋相对,无法分出胜负。于是,公孙班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也说:“我也知道怎么对付你,我也不说。”两个沉默的学者,用无声的语言完成了心灵的交流和碰撞,这是一种智慧的较量。

可见,当双方存在着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时,沉默其实是一种更强硬的提示,提示对方的行为中有错误的地方。很多“讷于言”的人,不愿意出言指责别人的错误,于是他们就用沉默的方式来指出对方的错误。这种沉默的方式比出言指责造成的压力要大得多。

沉默的几种常见情况

在忧伤、愤懑到恐惧或者紧急情况下,或者说正面对某种无聊透顶的现象,我们都会沉默。我们之所以采取沉默,是因为这种方式更能表达出我们内在的情愫,一切的浮躁与喧嚣在这个时候就会消失。

用沉默表达悼念之情

鲁迅先生的逝世对于中国革命和文学来讲,是一大损失。人们在鲁迅先生的葬礼上“沉默”哀悼,表达无限悲痛的心情。

小链接

鲁迅,原名周树人,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年轻时他到过日本仙台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涉猎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是新时期文化运动的健将,被评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沉默以对

面对尴尬的问题不好直接回答时,不妨沉默以对。

轰炸对手的痛脚

了解对手的思维逻辑并找到其脉络,再进行沉默对抗,这已经上升到了一个“进攻”层面。但是要真正地发挥“轰炸性的效果”,还得找准对方的痛处才行。

找准对手的痛脚

充分理清对手的思维逻辑脉络,分步骤地将其进行拆解,明白对手思维逻辑脉络的优劣之处,这是攻击对方“痛脚”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关于对“痛脚”一词的理解,肯定不能以“脚痛”论之,而是包含“短处”、“把柄”的意思。但也不仅限于这方面的理解。对手比较吸引你或者说具有代表对手证据特色的标志性的东西,也可能成为其“痛脚”所在。

单从字面上理解,还以为这是敌我之间的对抗。当你发现“痛脚”可以是别人的优点时,这种局限的理解就会上一个台阶。比如,你正处于恋爱中,但是你的恋人太过于关心你,关心到有些令你受不了。在你们之间的恋爱交锋中,这种原本美好的东西,就成为你恋人的“痛脚”。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向恋人指出这个问题。

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们,相信对和珅和纪晓岚之间的智斗故事不会陌生。和珅和纪晓岚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对手关系。在政治作风和人情世故的处理方式上,二人迥然不同,但是都受宠于乾隆,双方对峙共存。在纪晓岚看来,和珅的“痛脚”在于“贪”。但是由于和珅善于阿谀奉承,工于算计,给纪晓岚“轰炸痛脚”增加了很多难度。和珅也恨不得将这个眼中钉早点拔掉,结果双方互揭对方的短,明争暗斗,各有胜负。这使得整个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所以观众都喜欢看。

由此可以看出,找到对手行为和思维逻辑上的“痛脚”,是将对手打败的有力武器。

我的痛脚在哪里

兵家策略讲究攻守相宜,所以我们在找到对手的“痛脚”之前,一定要对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尽量改正,以防被对方攻击。

我的痛脚是什么?

能够将自己的“痛脚”找到,首先需要我们对自身优缺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从内到外对自己进行剖析,要敢于面对真我。

人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或缺点。在寻找对手的优缺点时,更大程度上会受到你原有思维逻辑的影响。所以,找到对手的痛脚,其实需要先找到自己的痛脚,并加以避免,这样你会更容易找到对手的痛脚。

痛脚并不羞耻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完全没必要因为自身的某个缺点而感到羞愧。正因为有了“痛脚”,才能衬托出我们的优点,优点应该大力发扬,缺点则需要避免。

小链接

“扬长避短”,在人们面对自身“痛脚”的时候是大有裨益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只有恰到好处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奋斗。

轰炸也是有方法的

当我们找到对手思维逻辑中的“痛脚”时,并不要马上进行“狂轰滥炸”。这样做效果可能不好,甚至适得其反,“打草惊蛇”。

试想,你寻找到对手思维逻辑中的破绽,这个过程是在暗中进行的,你的对手可能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逻辑中,并没有察觉到你的所作所为,正试图继续向你展开攻势。你应该做的是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这个时机是能够让你将对方一击毙命的绝佳机会。

事实上,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在一些交锋中,尽管已经发现了对方思维逻辑上的破绽,但是适当地延缓针对对方破绽进行的攻击,会起到更好的作用。这正如在一场乒乓球对决比赛中,两个球员正在交锋。原本占据优势的一方,在后面却是越打越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个时候,解说员会说这个扳回劣势的运动员心理素质过硬,作战经验丰富。

其实这里就包含着一个战术问题,在一方球员正占据优势的时候,另一方可能是处于防守状态,正在观察对手的“球路”以及“球路”中的破绽,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处于劣势是正常的。或许,防守的一方已经发现了对手的破绽所在,只是在等待反击的时机。而进攻的一方,因为在进攻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在精力不济的时候,就会放大自己的破绽,开始犯错误,这个时候就是防守方发动反击的最佳时机。

当你已发现对方的“痛脚”所在,正要采取行动时,必须先清楚自己思维逻辑中的优势之处以及如何运用这方面的优势进行反击。两种思维逻辑交锋时本身还可能存在不利于你去攻击对手“痛脚”的状态或因素,这些都是你需要事先预料到的。

有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地等待对方自己犯错误,而是应该去争取。或者说当我们已经发现对方的破绽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将对方引诱到更容易犯错误的方向上去,让他们的破绽在对他们不利的方向无限放大。而我们则可以趁机发动攻击,这就是兵法上说的“诱敌深入”。

打草惊蛇

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在古往今来的军事战场上,运用得比较多。我们找到对手的破绽之后迅速予以出击,往往会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效果。

草地上有蛇

图中所展示的正是“打草惊蛇”的场面。原本认清了“蛇”与“草地”的本质区别,也找到了蛇的“痛脚”所在,但是最后蛇还是跑掉了,只能说这场“进攻”很失败。

“虎头蛇尾”的判断

对“蛇”的判断一定要准确,正如上面的情况,即便你看到蛇的“痛脚”,也不能掉以轻心。

图中所展现出的正是“虎头蛇尾”的怪物,看上去很强大,不过那还只是刚开始的部分,到后面就看到真实情况,那就是“蛇尾”。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小链接

“虎头蛇尾”讲述的是清朝的故事,清朝年间,官场十分腐败,钱可以用来捐官。京城有一个官老爷看不惯这种事,就上奏折想让皇上对这种现象进行整顿。湖南巡抚接到皇帝的谕旨,立即组织手下的文武百官进行考试,并对外面说请人代考的,斩立决。此后,就再没采取什么行动了,此事就这样开了头,却没有贯彻实施下去。

现场推理的心理冲击

经常看侦探推理小说的朋友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小说中类似福尔摩斯的神探,在与那些性格各异,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对手们进行对抗交锋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从现场中得到作案分子遗留下的大量线索。

推理的逻辑主义

明白现场推理的含义之后,接下来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现场推理。现场推理更依赖于人的逻辑思维,只有把自己的逻辑思维理顺了,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线索当证据,证实自己对犯罪分子的推理。

一般而言,现场推理人员,是需要掌握很多知识的,包括法学、犯罪心理学、情报学、侦探学、物证学以及物证提取、网络通信、格斗擒拿、监视跟踪、危机自救等多种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些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可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对手施加的压力,你的这些工作伤害到了对方的既得利益,如果你不懂得擒拿格斗,那是万万不行的。福尔摩斯就精于拳击和击剑,每天在家练习枪械射击。而且,有时你面对的不是普通的杀人犯、盗窃犯,而是高智商犯罪的作案人。他们的高智商不仅体现在设计犯罪行为方面,还体现在与警方周旋方面。

他们会尽量延缓警察发现他们犯罪的过程,如果警察不能发现他们的罪行,就不会对他们的犯罪行为进行侦破,如杀人犯毁尸灭迹,不让警察发现受害人已经死亡的事实。他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消灭自己的犯罪证据,如盗窃犯在离开犯罪现场前,把自己留下的痕迹一一抹去,让受害人和警方无法察觉到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或者把犯罪现场弄得乱七八糟,使警察破案没有头绪。但是,无论多么复杂,当侦探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知识面之后,这些都只是表象,侦探的逻辑思维会迅速地找到现象背后的实质。

生活中的现场推理

这种现场推理在生活中也是会被经常运用的。这样的推理,并不是为找到罪犯真凶,而是为了证明一个事实,或者是将某件事情加以还原,得到更接近事实真相的部分,这是广义上的现场推理。

我在现场

曾经有一档节目正是叫“我在现场”。在生活中,很多事件正因为有“我”的参与而显得不再那么神奇,我们可以解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将早先遗忘在岁月中的历史记忆加以重现,继而将这些生活事件真相加以重新还原。

图中所示的车祸现场,目击证人见证了当时车祸的全过程,这正是警察需要其配合调查的原因。警察只能通过现场的车祸痕迹进行推理,而证人也是现场车祸痕迹的一个元素。

推理还原

推理还原可以理解成推理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最符合推理出的事实真相的那个结果,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呈现,这正是推理还原。

哥德巴赫猜想的演绎

版本一: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版本二: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前提是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

版本三: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欧拉版)。

版本四: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

版本五: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陈景润版)

通过对哥德巴赫猜想早期版本与后来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来的新版本的比较,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对当初“哥德巴赫猜想”的不断完善,才使得这个“猜想”本身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小链接

这个问题是德国大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现场推理给对手造成的心理冲击

面对你的对手,在这场你寻觅对方逻辑思维破绽的过程中,对方扮演的角色始终是现象背后的操纵者,你的每一次推理其实都伴随着逻辑思维和对手逻辑思维在行动上的一次交锋,你可能会顺着对方给你指明的道路走。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就被对手控制了,在找到对手逻辑思维的破绽前,你必须有这样的一个过程,顺着对手逻辑思维进行演绎推理,这本身就是寻找对方思维逻辑脉络。你可以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对方自食恶果。

这就是现场推理给对手造成心理冲击的原理,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将计就计”。那么,现场推理到底能给对手们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冲击呢?

《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盗书”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现场推理给对手造成极大心理冲击的例子。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和孙刘联盟军在赤壁隔江对峙之后,曹操的谋士蒋干自告奋勇要去说降周瑜。周瑜本来不知道蒋干是曹操的说客,还以为蒋干是看到自己行情见涨,前来投奔自己的人。为了告诉自己的发小,自己在东吴很有实力、很有前途,周瑜就组织了“群英会”。看到蒋干并不为自己在东吴的实力和前途而高兴,周瑜才发觉原来蒋干是想劝说自己投降曹操。

周瑜以自己极强的现场推理能力,将蒋干的打算摸了个门清,蒋干还以为自己没有暴露。周瑜设了一个反间计,原来刘表的手下蔡瑁,因蒋干举报而被曹操冤杀。而曹操杀了蔡瑁之后,一方面再也没有擅长水战的将领,另一方面荆州的降兵、降将跟曹操之间更加离心离德,最终导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

这就是现场推理给对手带来的心理冲击,以曹操的智慧都不能抵挡。曹操招降纳叛,当然会怀疑手下的忠诚度,他最恨手下的人背叛自己。而周瑜的反间计,则正好在曹操最得意的地方给了他一击。曹操以前以为别人都是因为自己的人格魅力而来投靠,结果看到的是前来投靠的人其实是为了当内应,曹操不愿意怀疑自己的人格魅力,当然就要迁怒于蔡瑁。

现场推理在事后还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曹操觉察到自己上当之后,在是不是认错上也是进退两难:认错会有损自己的威信,不认错又有损自己的人格,在属下面前形成刚愎自用的印象,在收降的兵将面前留下怀疑对方的印象,这会造成集团内部极大的不稳定。

善于运用现场推理中的各种外显元素

现场推理的外显元素主要指的是,在与对手交锋的过程中,善于运用这一过程中各种表象的总和,来帮助现场推理人员最大化地推理出符合事实的结论。

赤壁之战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缔盟军队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奠定了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

按照小说、电视剧中的情节设定,诸葛亮和周瑜对曹军进行火攻。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一个有利的条件,那便是“东风”。

“火攻”固然是个好点子,但要想实现,必须要有风才行。

外显元素有哪些

一般而言,能观察或是感知到的外显元素,包括表情、动作、语言以及交锋形式中涉及的外显元素,诸如借助的物件、气候和周围环境等,这些都可以在现场推理中得到灵活运用并给对手造成心理冲击。

自然现象、现场的各种外部环境条件和事件人物的内心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这些外显元素的构成内容,并不是说,外显元素就一定是外象的东西。 Hvu1MfL22wBdciGOCLlaiB4iuAvDtAhdeVETTbgdHfIiG8IX2swOlq+9U7n9ri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