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辣椒相当于“红”

卞毓方

辣椒相当于“红”。非仅红椒,青椒、黄椒也一样。此处所谓“红”,不是指颜色,而是指它的辣度。凡正宗的名副其实的辣椒,就相当于色彩中的红,酿品中的白酒,乐器中的大鼓,书法中的狂草,使人心跳加速,血脉偾张,两眼放光,大汗淋漓。

辣椒的本色为红。原产南美,四百年前,假道欧洲传入中国,因果实娇艳似火,只作为花卉观赏。中国人喜欢红色,它予人以热烈、豪迈、激动、吉庆、光明,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鲜血和生命。近代,红色又象征革命。

辣椒带来的,正是一场舌尖上的革命。正如要云先生所叙:“这位‘辣妹子’,开始还如淑女,只出现在书桌上、花瓶中,开出素雅花朵,结出艳丽果实,让人观赏,但是不久便显出妖女本色,浸染人的舌尖。凡沾上的人,本性俱失,魂迷神散,拜在其石榴裙下,一生痴迷,无法自拔。而且这个外表艳丽的‘妖女’,妖法广大,进入中国之后,在近百年时间内,便将中国原有的‘辣姐’‘辣妹’远远抛在身后,独霸天下,唯我独尊。中国几千年的饮食秩序,须臾间被其搅得天翻地覆。”

辣椒进入中国的通道,无论东南西北,大体是借助贫穷。辣椒之为味,谁最需要?当然是穷人。穷人之为穷,首先穷在食物简单、粗糙、乏味,难以下咽。这时,好,辣椒来了,一辣顶百味,不论多么粗粝的食物,因之刺激、勾引、美化,顿使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民以食为天,在能吃、好吃、吃得兴起、吃得痛快的面前,天王老子也挡不住。

将近一百年前,马列主义从西方来,引起了又一场社会大革命,借助的也是贫穷。道理很简单,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谁革命性最强?当然是一无所有的穷人。毛泽东起于湖南,湖南人嗜辣,毛泽东就曾有过“不辣不革命,越辣越革命”的名言。可以设想,连一点辣性也没有的人,怎么会有血性和胆性呢!

辣性与斗争性,就这样搅到了一起。曾经有人批判“崇洋媚外”,窃以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打错了棍子——应该多给他们一点辣椒尝尝!

革命的暴风骤雨过后,是建设。建设属于安定,属于和谐。嗜辣也一样,当贫穷不再,社会步入小康之后,人们讲究的是营养均衡,是百味调和,而不是一味独大。因此,作者说:“中国人吃辣的趋势,应该是辣域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辣度愈趋于淡化,逐渐由求其辣向求其香转变。当中国将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时候,大约也如欧洲,再不是全国山河一片‘红’,可能是全国山河一片‘粉’了。如果这个定律成立,我也盼。”

纵然是“粉”,也仍然是“粉红”,世道再变,也跳不出“辣味江湖”。

写到这儿,恰好看到一份《生命时报》(2015年2月20日)头版上的一篇文章——《辣椒将成慢病克星》。文章指出:“辣椒中富含的辣椒素能刺激能量代谢,或许将成为‘减肥利器’;辣椒素还有望开发成膳食补充剂或药物,对抗多种慢性疾病。”时代变脸,辣椒的功能也会随之剧变,但它代表的“红色”不变,只要剂量适当,吃法对头,它发挥的绝对是“正能量”。

又,年前访问日本,一天中午,偶然在饭馆听邻桌大喊“はひる!はひる!”不解其意。饭后查辞典,也没有查到,怀疑当时听错。恰巧晚上翻一本杂志,又碰到了它,仔细阅读前后文,恍然大悟:原来,饮食清淡的日本人,近年也爱上了辣味。当他们享用带辣的料理——譬如说重庆火锅——随着一团团“火炭”入嘴,口腔瞬间火烧火燎,周身血液加速,精神也变得亢奋,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吸气,这种可爱的饕餮相,就叫“はひる”。

要云先生是“辣味中人”,换句话说是“性情中人”。他走南闯北,足茧千山,舌尝百味。本书,既是对辣椒从入侵到扎根中国的回顾、揭示、前瞻,也是对世道人心的剖析和预指。难得他的文笔十分干脆、利落,大有不吃辣椒不来劲,一吃辣椒就逸兴遄飞、笔扫千军的气势。

是为序。

2015年2月24日
北京
JBk+AnA391PQroSH6wuN3+IeWLzrMfZ3hIIcWR/KnxRkekfFBwpGYGCRYpcLYM0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