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废除终身教职吧(包括我的)

列维特

即便曾经真的有一段时期,授予经济学教授终身教职有其道理,这样的时代也定然已经过去。其他高校学科可能也是如此,而中小学教师很可能更是如此。

终身教职有何影响?它引人误入歧途,让人们在职业生涯之初面对着强有力的诱因(很可能会因此在初期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此后却面对非常薄弱的诱因(一般而言,很可能会因此消极怠工)。

你可以想到在某些模式中,这种诱因结构存在合理性。例如,假如一个人需要掌握大量信息才能具备才干,而一旦这些知识了然于心,不会忘却,努力就不是很重要了。这一模式或许准确描述了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但对学术界来说,却很离谱。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授予终身教职后所建立的诱因如此薄弱,似乎并非良策。学校里尽是游手好闲的员工(至少是吃白饷却未尽分内之事的人),尾大不掉。授予终身教职前设立如此强大的诱因想必也不是良策——即便不提供终身教职,青年教师也有很多原因要努力工作,干出一番事业。

说终身教职保护了所做研究在政治上不得人心的学者,我觉得这荒唐至极。我能设想出会有此问题的情形,却很难想到与此有关的实际案例。终身教职在保护游手好闲或成绩不佳的学者方面倒是厥功至伟,但经济学界真有什么课题会兼具研究价值和争议性,导致学者被扫地出门吗?即便如此,这也是市场的作用。即便有某个高校主要以政治倾向或研究方法不受赏识为由,开除一名学者,也会有其他学校愿意聘用他。例如,在近年来几个经济学界的案例中,有学者伪造数据、挪用资金等,但事后仍然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终身教职的一个隐藏益处是构成让学院裁汰庸才的承诺机制。在设立终身教职制度的情况下,在终身教职评审中不执行裁汰政策的成本要高于无终身教职的情况。开除员工并非乐事,若无终身教职制度,阻力最小的道路或许就是总在口头上说明年一定会开掉某人,却从不付诸行动。

设想一种你会在意成绩的情形(如职业橄榄球队或外汇交易商),你不会想到要授予终身职位,那为何学术界要这么做?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所有学校一致同意同时废除终身教职。或许各个学院会给那些朽木枯枝一两年的时间证明自己值得占有一席之地,再行决定是否予以解雇;某些碌碌无为的人会主动辞职或遭到解雇;其余达到终身教职年龄的经济学家会更加卖力地工作。我猜想,薪金和工作调动不会有太多变化。

既然不可能所有学校都一致废除终身教职,假如只有一所学校选择单方面撤销终身教职,情况会如何?在我看来,该所学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没了终身教职这样的保险福利,该校必须为教职工涨薪,才能留住他们。然而,重要的是终身教职的价值反过来也与教师本身的水平有关。如果你本身出类拔萃,即便终身教职遭到废除,你也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因此,有真才实学的人只需幅度很小的涨薪,就可以弥补没有终身教职的劣势,而水平很差、碌碌无为的经济学家在终身教职遭到废除的情况下,却需要高额的补贴才会留校。这对学校会起到妙不可言的效果,因为无能的庸才最终纷纷离校,优秀的人才留校,其他高校的优秀人才又想在无终身教职的学校赚取高薪,所以慕名而来。假如芝加哥大学告诉我,他们打算撤销我的终身教职,但会增加15 000美元的薪水,我会求之不得。我相信其他很多人也会如此。大学裁掉一名碌碌无为、原本享受终身教职的教师,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补贴另外十个人。 ahqAqizFduKPMuV/RRzYhtK3HJqL2GcjRTMfhbisinKdG++OcN/vNWluPsi77h8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