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
昨天已经逝去,明天不可预支,只有今天能够把握。
禅的故事:
有个小和尚,职责就是清扫寺庙院子。每天早上,他都要起早床来扫地。院子其实很干净,惟一需要打扫的就是遍地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和尚对小和尚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不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吗?”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的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但是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式落叶满地。他今天还得继续扫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见小和尚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原委后,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把握好每一个真实的“今天”,这才是最正确的人生态度。
禅说管理:
工作即生活!世间每一个人都不能没有工作。要想更好地工作,就必须对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而“把握今天”无疑是最正确的工作态度。
阎王发觉阳间数十年内人寿渐长,责备牛头马面勾魂不力。牛头马面辩解道:“阎王大人,你是不知道哦,往年勾魂,鬼判批个条子我们哥们就去做了。现如今阴司衙门工作作风拖沓,办事缓慢。发个勾魂文牒,从拟文到签批校对印发,最后交我们手,转个一年两年算快的,三年五年发不下来也是常事,阳间人等怎能不长寿?”
人生苦短,一个人一生中能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并不十分充裕,如果整日浑浑噩噩,不知不觉中便会“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今天所失去了钱,可以等到明天再去賺回来。但如果失去了“今天”,卻无法在明天找回來。
所以,管理者应该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工作习惯。这样就可以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干净利落的办事风格,提高管理效率,才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同時自己也可以感觉到快乐。
努力是为机会准备的,机会是为才能准备的,才能是为成功准备的。没有今天的努力,不用力榨取每一个今天,哪来今生的成功呢?
在生活中,有的人们喜欢为昨天的失落而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又为明天的美丽而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其实,昨天的黯淡无光。明天的前程似锦,对我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今天。既然知道今天为昨天的虚度光阴而懊恼,那么,明天就不能再为今天的浪费时间而后悔了。
有句话说:“昨天是神话与传说,明天是文学和艺术,惟独今天是金子。”诚如斯言,昨天不可再回;明天摇摇无期。只有今天,是真实的,是我们是能够把握的!是生命中实实在在可以用心感受的岁月。
一位哲学家经过一片久废的城墟,一座有两副面孔的石雕吸引了他,石雕却先开口说:“我是‘双面神’。我的一面能够观察过去,吸取曾经的教训,另一方面可以预知未来,勾勒明天的蓝图。”
哲学家对于双面神的洋洋得意不以为然:“你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又洞察先知,但你却无视今天,不争现在。到最后,得到的只是一片废墟。”话还没说完,双面神早已面红耳赤——他钦佩哲学家的睿智,更懊悔自己的浅薄。
我们攀登岁月的高峰,一个个今天就好比是一步步阶梯,是生命的组成单元,浪费今天就是浪费生命。让我们好好珍惜生命,把握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今天,人生就会感觉幸福、充实。
总之,别让今天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
当头棒喝:
学习要学其精髓,不要不懂装懂。
禅的故事:
禅宗的许多智慧是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的,然后这种“无形”往往被人拉虎皮作大旗,闹出不少笑话来。
比如有个书生到寺庙里面去烧香,负责接待的小和尚看他衣衫褴褛,就故意怠慢他,把他晾在一边不予接待。
书生当然非常生气,这小和尚狗眼看人低,实在可恶!
过了一会儿,一位财主老爷进来拜佛,小和尚跑东跑西,端茶倒水,非常殷勤热情,说了数不清的“您”啊“请”啊。
书生就去质问小和尚说:“同样烧香拜佛,你怎么对我和对他判若两人?”
小和尚不屑的回答说:“亏相公还是读书明理的人,难道没听说过,招待就是不招待,不招待就是招待吗?”
书生听得火起,“啪”的扇了小和尚一巴掌。
“你干吗打人?”小和尚捂着发肿的脸哭着问道。
“你没听说吗,”书生一字一顿得说:“打就是不打,不打就是打。”
其实这个和尚和书生都该打。他们不过是借用禅宗的形式,玩些文字游戏,离禅宗的大智慧还差十万八千里,并且还自鸣得意,岂不叫人笑话!
禅说管理:
“满罐水摇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胸有经天纬地之才,腹藏安邦定国之谋的人,绝不会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只会三脚猫功夫的人,动辄喜欢炫耀自己。
这种人就像过去那种手扶拖拉机:走得慢(慧根浅、悟性差)、装得少(无真才实学)、吼得凶(半罐水响叮当)。
不懂装懂者之所以是响叮当的半罐水,因为他们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浮躁。他们不会下功夫读书,只求懂得皮毛,用几个时髦的词语来糊弄人,以显示自己很有学问。这种人还不该打吗?
相声界有句话:“谁不学马三立,谁就不会说相声;谁学了马三立,谁就说不好相声。”这意思就是说,学习不能只学皮毛,要学精髓。
一个博士初到一公司,有一天与甲乙两个同事去钓鱼。一会儿,甲同事上厕所,只见他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的厕所。再过一阵,乙同事也是如此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
再过一会,博士也内急了,但绕道去对面厕所非得走十分钟不可。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同事,心想自己是博士生哪,不信就过不去,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
原来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两个同事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而这傻博士学其皮毛,所以闹了笑话。
这个博士读书肯定很行,但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有非常可怕的一面,即读书的过程很容易成为一个人主体意识或目标感丧失的过程,很容易使“我”与书的关系发生异变:本来是“我”读书,“我”在书中学习和发现于己有益的东西,使“我”更加丰富和强大。实际过程中“我”却经常可能被书所占领、所改变、所驾驭,“我”本身逐渐消失,成为一个任书主宰、随书逐流的被动体。
要么忘了读书的本来目的,发现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其妙无穷的乐事,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人难以在行动的世界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读书,不过让别人的思想在你脑袋里跑马。那么,还不如让你的思想就像马一样跑起来!
诸葛亮在战群儒时就厉声呵斥东吴那些迂老夫子:“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一个管理者,不仅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学社会知识、生活常识、人情世故等等。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到精髓,避免不懂装懂。